【摘要】 目的:比较二期翻修术与一期翻修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细菌培养阴性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该院收治的 70 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细菌培养阴性的假体周围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 组( n=35) 和观察组( n=35) 。对照组行一期翻修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治疗 6 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髋关 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程度 [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 评分、炎性指标 [C 反应蛋白(CRP) 、红细胞沉降率(ESR) 、白细胞计数 (WBC)]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 Harris 评分高于对照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 CRP、ESR、WBC 水平均低于对 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二期翻修术治疗全髋关 节置换术后细菌培养阴性假体周围感染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 Harris 评分,以及改善 CRP、ESR、WBC 水平,降低 VAS 评分和并发 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一期翻修术治疗。
【关键词】 翻修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感染;Harris 评分;并发症
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two-stage revision and one-stage revis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culture-negative periprosthetic infection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ZHANG Cheng
(Jiamusi Orthopaedic Hospital, Jiamusi 154002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effects of two-stage revision and one-stage revis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culture- negative periprosthetic infection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20 to October 2021. 70 patients with periprosthetic infection with negative bacterial culture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were selected for a prospective study,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35) and observation group (n=35)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ne-stage revision surger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wo-stage revision surgery. After 6 weeks of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effects, the hip joint function (Harris) score, the pain level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the inflammatory index levels [C-reactive protein (CRP),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 ESR), white blood cell (WBC)],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 14% (34/35),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the control group of 77. 14% (27/3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Harris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VAS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evels of CRP, ESR and WBC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The two-stage revision surgery for the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culture-negative periprosthetic infection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can impro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and the Harris score and reduce the CRP, ESR, WBC levels, the VAS scor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one-stage revision surgery.
【Key words】 Revi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Periprosthetic infection; Harris scor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并 发症之一,严重降低了患者生命质量,威胁患者生 命安全[1]。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缓解患者症状, 改善预后,若能在术前关节穿刺液培养中找到关键 性致病细菌,提供可靠药敏试验,则能有效指导手术方案及术后抗生素使用。但对于结果为阴性患者, 只能凭借术者临床经验选择,术后失败率极高,患 者不得不再次或多次行翻修术来控制感染。一期翻 修术主要是感染确诊后清创,之后将内植物取出, 并安装全新的假体, 但感染复发率较高, 预后不佳[2]。 而二期翻修术在于清创取出假体后,放置临时占位 器,从而可有效控制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3]。 本文比较二期翻修术与一期翻修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细菌培养阴性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 本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细菌培养阴性假体周 围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骨 科疾病诊疗指南》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 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 [4] ,行血清学检查确诊;细菌 培养为阴性。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感染性疾 病者;合并髋关节置换术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其他 严重恶性肿瘤疾病者;肝、肾功能不完整者;心 脑血管疾病者;认知功能不全者;临床资料不完整 者;依从性较差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 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 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20191215) 。按随机数字 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35) 和观察组( n=35)。 对 照组: 男 19 例, 女 16 例; 年龄 41~70 岁, 平 均(55.50±5.12) 岁; 感染时间 15~26 个月, 平均 (20.50±2.12) 个月。观察组: 男 20 例, 女 15 例; 年龄 42~70 岁, 平均(56.00±5.10) 岁; 感染时间 14~27 个月, 平均(20.50±2.10) 个月。两组一般资 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一期翻修术治疗。于髋关节 后外侧作一切口,彻底清创,切除关节周围感染 的肉芽组织,之后将感染假体取出,仔细清除髋 臼、股骨髓腔内炎性组织、骨水泥残渣,应用磨钻 将髓腔内 1 mm 左右厚的骨质均匀磨除,清除假体 与骨界面间的生物膜,之后应用双氧水、碘伏进 行浸泡,再使用大量含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 重新铺单、更换手术器械,再植入骨水泥型假体 (型号:127-932/35 SPII 柄 /200 mm/R4. 国械注进 20173466557), 并采用含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 [ 浙 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84268. 0.5 g(50 万 U)] 的骨水泥(每 40 g 骨水泥中加入 2 g 万古霉素)固定。于关节腔内、留置 2 根引流 管,术毕,用含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2000 mL 生 理盐水+24万U庆大霉素)对关节腔进行持续清洗, 至引流液清亮,拔除供液管。若患者每日引流量在 30 mL 以下,将引流管拔除,手术完成后,静脉应 用万古霉素,持续 6 周及以上。
观察组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一期手术将股骨 假体、髋臼假体取出后,将关节内骨水泥屑渣、关 节周围生物膜、变性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应用碘 伏、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之后重新铺无菌 单、更换器械,将万古霉素骨水泥制成可活动的半髋关节占位器,置入髋关节,放置引流管、逐层缝 合,术后 24 h,将引流管拔除。术后静脉应用万古 霉素,持续≥ 6 周。旷置术后 6 周起,每 2 周检测 患者 C 反应蛋白(CRP) 、红细胞沉降率(ESR) 、 血常规等, 若无感染症状, ESR、CRP连续3次化验, 均正常,则感染已控制,行第二阶段的手术。二期 翻修、采用原切口暴露,将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取 出,彻底清创, 采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机体柄长 5~10 cm 的假体柄、相应的髋臼假体及骨 水泥(含万古霉素)固定。术后48 h内,拔除引流管, 术后静脉应用万古霉素,持续≥ 6 周。术后给予两 组营养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 患者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且无复发情况,预 后良好;有效:患者感染症状有所缓解,但术后 病情有复发情况;无效:患者感染症状未发生任 何改善,病情预后较差 [5] 。总有效率 =(显效 + 有 效)例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 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疼痛程度评分。采用髋关节 评分量表(Harris) 评估髋关节功能,90~100 分为 优,80~89 分为良,70~79 分为中,69 分及以下为 差 [6]。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估疼痛程度, 0~10 分,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剧痛 [7] 。(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抽取患者清晨 空腹静脉血 3 mL, 以 3000 r/min 转速, 离心半径 7 cm,离心 10 min,取上清液,放置于 -20 ℃冰箱 中保存,以待检测。以免疫比浊法检测 CRP 水平, 以红细胞聚集法检测 ESR 水平。以化学组织法检 测患者白细胞计数(WBC)水平。(4)比较两组 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14%(34/35), 高于对照组的 77.14%(27/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 Harris 和 VAS 评分比较 治疗 前,两组 Harris 和 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 Harris 评分均高 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 VAS 评分 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CRP、ESR、WBC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 CRP、ESR、WBC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 率为 2.86%, 低于对照组的 22.86%,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0.05)。见表 4.
3 讨论
假体周围感染患者多发生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 2 年,与患者皮肤软组织的愈合过程、伤口周围的 炎症反应具有密切的关系 [8] 。且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假体周围感染也是导致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的常见原 因。现阶段,临床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彻底清除感染 的病灶、并最大程度地重建关节,从而使其关节功 能得到有效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Harris 评分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分 析原因在于二期翻修术通过一期彻底清创,再置入 含抗生素的骨水泥假体,从而使感染部位达到较高 浓度的抗生素水平。
CRP 为肝脏产生的一种应急反应蛋白,炎症、 组织损伤时其水平升高 [9]。ESR 主要是一种红细胞沉积的物理现象,红细胞的大小、形状、血流状态 等都会对其造成一定影响,可用于诊断感染性疾 病 [10]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 CRP、ESR、 WBC 水平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为二期翻修 术取出原假体后便于细菌学培养,有利于选择适当 的抗生素,增强杀菌作用,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11]。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 组。分析原因为二期翻修术有助于彻底清除关节周 围生物膜、变性坏死组织等,降低感染及并发症复 发风险。
综上所述,二期翻修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细菌培养阴性假体周围感染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 率和 Harris 评分, 以及改善 CRP、ESR、WBC 水平, 降低 VAS 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一期 翻修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曾建春,曾意荣,李杰,等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 染治疗及抗生素缓释系统研究进展 [J]. 中国骨伤,2020.33 (11):1022-1026
[2] 纪保超,李国庆,张晓岗,等 . 保留部分假体的一期翻修术 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 [J]. 中华骨科杂志,2019. 39(15):918-925.
[3] 王华溢,徐小会,王远瑞,等 . 二期翻修术治疗念珠菌所 致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回顾性分析 [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49(11):1344-1347.
[4] 陈安民,李锋 . 骨科疾病诊疗指南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120-128
[5] Javad Parvizi. 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临床实践指南 [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251-272.
[6] 何斌, 章淼锋, 沈跃, 等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初次翻修的原 因分析及翻修术疗效评估 [J]. 中华骨科杂志, 2019. 39(15): 909-917.
[7]汤澜,叶陈毅,陆锦炜,等 . 部分旷置二期翻修治疗全髋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早期疗效 [J]. 中华骨科杂志, 2019.39(7):422-428.
[8]陈仁德,李勇军,李向平,等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组织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 杂志,2019.34(10):1022-1025.
[9] 王海,宋燕,秦磊磊,等 . 血清炎症指标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假体周围感染中的诊断作用 [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20. 29(11):890-895.
[10] 王君华,刘淑霞,陈月琴,等 . 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研究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 志,2019.29(9):1396-1399.
[11] 任鸿,肖伟,黄崧,等 . 翻修术治疗细菌培养阴性的全髋关 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 [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 25(9):665-668.
本次研究将我院于 2016 年 6 月至 2017 ...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