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联合健侧肢体运动诱导患侧肢体运动治疗卒中后偏瘫(HAS)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126 例 HAS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3 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健侧肢体 运动诱导患侧肢体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 [ 简易 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 表(FMA) ] 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 [ 收缩期血流速度(Vs) 、阻力指数(RI) 、平均血流速度(Vm) ] 水平、肢体平衡能力[Berg 平衡量 表(BBS) ] 评分、步行功能 [ 功能性步行量表(FAC) ] 评分和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上肢、下肢和总分等 FMA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 Vs、Vm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I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P<0.05) ;观察组 BBS、FAC、SI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联合健侧肢体运动 诱导患侧肢体运动应用于 HAS 患者,可提高 FMA、BBS、FAC、SIS 评分,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健侧肢体运动诱导患 侧肢体运动。
【关键词】 卒中;偏瘫;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诱导;肢体运动;血流动力学;脑卒中影响量表
Effects of low-frequency puls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healthy limb movement-induced affected limb movement o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LIU Yanya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of Xihua First Hospital, Zhoukou 46660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low-frequency puls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healthy limb movement- induced affected limb movement o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HAS). Methods: 126 patients with HA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63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n this basi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healthy limb movement-induced affected limb move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low-frequency puls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imb motor function [simple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score, the hemodynamic index levels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Vs), resistance index (RI), 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Vm)], the limb balance [Berg balance scale (BBS)] score, the walking function [ 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 (FAC)] score, and the stroke impact scale (SIS)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FMA scores of upper extremity and lower extremity as well as the total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evels of Vs and Vm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RI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BBS, FAC and SI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Low- frequency puls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healthy limb movement-induced affected limb movement on the patients with HAS can improve the FMA, BBS, FAC, SIS scores and improve the hemodynamic indicator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healthy limb movement-induced affected limb movement.
【Key words】 Stroke; Hemiplegia; Low-frequency puls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Induction; Limb movement; Hemodynamics; Stroke impact scale
卒中起病迅速,致残、致死率高,治疗后极易 遗留后遗症,以偏瘫最为常见 [1] 。目前临床针对卒 中后偏瘫(hemiplegia after stroke,HAS) 患者主要采用溶栓和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尚缺乏特 效治疗手段。已知强制性健侧肢体运动诱导患侧肢 体运动对 HAS 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但 对于耐力不足和自律性不强的患者,往往达不到预 期效果 [2-3] 。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能增加肌力,兴 奋神经 [4] 。本文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联合健侧肢体运动诱导患侧肢体运动治疗 HAS 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 2019 年 10 月 至 2021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126 例 HAS 患者为研究对象。纳 入标准: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2019》中相关诊断标准 [5] ;经磁共振成像、CT 检 查确诊;首次发病;单侧偏瘫。排除标准:电刺激 禁忌证者;卒中发病前存在肢体障碍者;颅脑损 伤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 例。 对照组: 男 35 例, 女 28 例; 年龄 55~78 岁, 平均(67.48±4.87) 岁; 病程 1~10 个月, 平 均(5.74±1.94) 个月; 脑梗死 30 例, 脑出血 33 例;左侧瘫 29 例, 右侧瘫 34 例。观察组:男 32 例, 女 31 例; 年龄 57~80 岁, 平均(68.32±5.14) 岁; 病程 1~12 个月, 平均(6.27±2.13) 个月; 脑梗死34 例, 脑出血 29 例;左侧瘫 29 例, 右侧瘫 34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结合临床实际,给予降 血糖、控制血压、调节血脂、营养神经、常规按摩 等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健侧肢体诱导患侧肢 体运动。初次训练时,向患者讲解训练内容,让患 者观察运动过程,理解动作目的,消除患者恐惧心 理,于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健侧肢体训练。上肢:前 后摆动、肘关节伸屈训练、小臂向内向外旋转、手 部抓握训练等;下肢:膝关节伸屈、小腿内外旋转、 负重站立等。重复 3 组后,尝试患侧做与健侧肢体 相同的动作,患者若独立完成困难,康复师或家属 可协助进行。患者每次训练均在康复师或家属监督 下完成,康复师根据患者康复情况调整训练计划, 逐渐过渡至行走训练,30 min/ 次,6 次 / 周, 治疗 时间为 3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 治疗。仪器:电刺激治疗仪( TUR Therapietechnik GmbH,stimutur 601); 参数设置: 脉冲宽度 200~ 500 μs, 电流 10 mA, 频率 40~80 Hz。常规皮肤 局部消毒,将电极片贴于患侧肱二头肌和腓骨短肌 处, 持续治疗 3~15 s,静息时间 6~75 s,20 min/ 次, 1 次 /d,治疗时间为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 动功能评分,采用简易 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 (FMA)评估。上肢包含 33 项,共 66 分;下肢包含 17 项, 共 34 分;评分越高肢体功能越好。(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包括阻 力指数(RI) 、收缩期血流速度(Vs) 、平均血流 速度(Vm) ,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分析仪(德国 科尔麦公司,Doppler-Box) 测定。(3) 比较两组 治疗前后肢体平衡能力、步行功能和脑卒中影响量 表(SIS)评分。肢体平衡能力采用 Berg 平衡量表 (BBS)评估,分值范围 0~56 分,分值越高,肢 体平衡能力越好。步行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 (FAC)评估, 分 6 个等级。0 级为不能站立或行走; 1 级为室内在他人扶持下可以步行 10 m 以内;2 级 为室内在他人监护下步行 20 m;3 级为室内独立步 行 50 m 以上, 并可独立上、下高 18 cm 的台阶 2 次 以上;4 级为持续步行 100 m 以上, 可以跨越 20 cm 高的障碍物和上下 10 层阶梯, 16 cm 高, 25 cm 宽; 5 级为持续步行 200 m 以上,并可独立上下阶梯 (16 cm高,25 cm宽),步行速度达到20 m/min 以上; 以 1 级计 1 分,分值越高,步行功能越好。SIS 包 括移动能力、交流、情绪、记忆与思维、力气、手 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 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等 8 个 领域,共 59 个条目,每个条目 1~5 分,将总分换 算为 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卒中对患者的生活影 响越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上肢、下肢和总分等 FMA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 和总分等 FMA 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治 疗前,两组 RI、Vs、Vm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 Vs、Vm 水平均 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 RI 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平衡能力、步行功能、SIS 评分 比较 治疗前, 两组 BBS、FAC、SIS 评分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 BBS、FAC、SIS 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 表 3.
3 讨论
HAS 患者长期卧床, 可造成肌肉萎缩, 导致局 部血液循环障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进而 造成肢体功能障碍 [6]。HAS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 生率高达 70%,不仅会降低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还 会增加患者心理负担 [7-8] 。康复训练是目前卒中患 者康复治疗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健侧运动诱导患侧 运动的原理为健侧运动能降低双侧皮质脊髓束的抑 制作用,有助于增强两侧大脑皮质区的神经传递, 促使患侧大脑侧支循环建立,进而恢复患侧肢体功 能。健侧与患侧交替训练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受 患者体质、情绪、治疗依从性及病情程度等多种因 素影响,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 [9]。
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为非侵入性疗法,通过刺 激大脑皮质提高神经兴奋性, 有助于神经信号传递, 重塑正常反射弧,恢复肌肉神经功能;同时,刺激 肌肉可使肌肉有规律地收缩,减轻病变区域肌肉痉 挛、萎缩程度,进而恢复肢体运动能力。本研究结 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上肢、下肢和总分等 FMA评分, 以及 BBS、 FAC、SI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 [10]。究其原因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联合健侧肢体运动诱导患侧肢体运动 可起到协同增效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肌肉运动 的控制能力,有助于提高机体平衡能力,减轻卒中 对 HAS 患者生活的影响 [11-12]。
已知脑部血液供给与 HAS 的发生密切相关, 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能促进血液循环,延缓患肌萎 缩, 抑制痉挛发生和肌肉纤维化 [13]。本研究结果同 时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 Vs、Vm 水平高于对照组, RI 水平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低频脉冲电刺 激疗法通过交流电效应能改善肌肉、神经细胞及血 管内皮细胞的兴奋性和通透性;且能促使肌肉和肌 筋膜进行规律性收缩运动,增加脑组织血流速度, 提高脑组织血液灌注量 [14-15]。
综上所述,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联合健侧肢体 运动诱导患侧肢体运动应用于 HAS 患者,可提高 FMA、BBS、FAC、SIS评分,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 效果优于单纯健侧肢体运动诱导患侧肢体运动。
参考文献
[1] Boodt N,Compagne KCJ,Dutra BG, et al. Stroke etiology and thrombus computed tomography characteristic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A mr clean registry substudy[J]. Stroke, 2020.51(6):1727-1735.
[2] 苏小霞,杨晓毅,黄天海,等 . 强制性运动疗法辅助 rTMS 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J]. 深圳中西医 结合杂志,2021.31(11):48-49.
[3] 李晓 . 健侧肢体运动诱导下患侧肢体运动在中风后偏瘫中的应用及近期随访研究 [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9): 1109-1110.
[4] 余乐华,毕美仙,邵娟,等 .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 PSQI 总分、凝血功能和肢体运动功 能的影响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18):1951- 1955.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2019[J]. 中华神经科 杂志,2019.52(9):710-715.
[6] Tomida K,Sonoda S,Hirano S,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gait training using gait exercise assist robot(GEAR)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J].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19.28(9):2421-2428.
[7] 游莹乔,戴思佳,张泓 . 针刺醒脑开窍法联合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环球中医药, 2021.14(1):166-168.
[8] 郑增宾,马明,赵祥虎,等 .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的效果 [J]. 中国康复理论与 实践,2019.25(5):564-569.
[9] 魏秋丽 .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健侧肢体运动诱导下患侧肢体运动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疗效评价 [J]. 哈尔滨医药, 2021.41(5):120-121.
[10] 王立童,贾爱明,姜永梅,等 . 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鱼际肌萎缩的疗效观察 [J]. 中华物理医学与 康复杂志,2019.41(1):51-53.
[11] 许莉莎,纪红,宫为大,等 .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J]. 临床和 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6):1788-1791.
[12] 周晓茂,顾玉玲,盛卫东 . 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卒中后鱼际肌萎缩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 BI 评分的影响 [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24(31):4504-4506.
[13] 郇赛,王佩佩,杨暖,等 . 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头部低频电刺激对脑瘫患儿单胺类神经递质、NSE、ET-1 及脑血流动力学 的影响 [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5):384-387.
[14] 郭金龙 . 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疗效 [J]. 中国医疗器械信 息,2018.24(8):71-72.
[15] 王振宁,叶嘉文,罗灼明,等 .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脑血流速度及脑血流量的影响 [J]. 中西医结合 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9):1406-1410.本次研究将我院于 2016 年 6 月至 2017 ...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