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80 例冠心 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 理,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负性情绪 [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护理依从性和生命质量 评分。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依从性为 95.00%,高于对照组的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身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认知程度和治疗满意程度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可减少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 缩短发作持续时间, 降低负性情绪评分, 以及提高护理依从性和生命质量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循证护理;负性情绪;护理依从性;生命质量
Application effects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LI Fa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of Ningli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Ningling 476700 Henan,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or short) angina pectori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40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and the duration of angina pectoris attacks, the negative emotion score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the nursing complianc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nursing, the number of angina pectoris attack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uration of the attacks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nursing complia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8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scores of stable state of angina pectoris, frequency of angina pectoris attacks, degree of physical activity limitation, degree of disease cognition and degree of treatment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nursing,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can reduce the number and the duration of angina pectoris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reduce the negative emotion score,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complianc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routine nursing.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Evidence-based nursing; Negative emotion; Nursing compliance; Quality of lif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因患者对疾病认 知度和依从性较差,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1] 。循证护 理是通过护理人员将检索而来的科研成果与临床经 验结合,对个体患者做出的针对性护理决策 [2] 。本 文观察循证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 本院收治的 80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3] ,经心 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等检查确诊;均在本院接受 规范化治疗,并接受定期随访。排除标准:合并凝 血功能障碍者;合并良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肺部 疾病者;既往精神及心理疾病史者。患者及其家属 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 伦申 2017(003)号 ]。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男 23 例,女 17 例;年龄 45~80 岁, 平均(64.12±5.37)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 心功能分级:Ⅰ级 19 例,Ⅱ级 11 例,Ⅲ级 10 例。 观察组男 24 例,女 16 例;年龄 44~81 岁, 平均 (63.71±5.42) 岁;NYHA 心功能分级: Ⅰ级 21 例,Ⅱ级 12 例,Ⅲ级 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发放疾病 健康手册,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讲。(2)给予用 药指导,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3)定期与患者沟通, 解决患者疾病相关问题。(4)出院时叮嘱用药方法、日常生活等注意事项。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1)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组员包括护士长、2 名责任护 士、1 名主治医师。(2)循证问题。小组成员均 接受相关知识培训,同时对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进行分析,根据临床护理经验提出循证问题,包 括心理行为、认知行为及生活行为方面。(3)循 证支持。根据提出的循证问题,以“冠心病心绞 痛”“临床症状”“依从性”为关键词,在万方、 中国知网进行相应检索,浏览核心文献获取证据。 (4)循证观察:对检索文献获取的相关证据进行 评审,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循证护理 方案。(5)循证应用。①心理护理:于患者来院 就诊时对其情绪表现进行相应评价, 分析不良因素。 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向患者说明负性情绪对治疗 效果的影响;同时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指导患者进 行深呼吸训练, 20 min/ 次, 1 次 /d,必要时 2 次 /d。 ②认知行为护理:对患者进行冠心病心绞痛知识普 及,包括发放健康宣教手册、播放视频、一对一口 头宣教、举办健康交流会等方式,告知患者疾病相 关知识,加强患者对药物的认知,预防疾病发作措 施,出院后以微信群的形式进行相关知识普及,提 醒患者按时吃药,积极回答患者疑问。③生活行为 护理: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制订饮食方案,保持 健康的饮食习惯;指导患者制订运动计划,适当锻 炼, 20 min/次,4次/周;督促患者作息规律, 戒烟, 控制酒精摄入量在男性 25 g/d、女性 15 g/d 的范围 内。④出院后随访:患者出院后继续通过微信及电 话的方式随访,每天早上 10:00 定时在微信群中 发送健康知识和运动视频, 指导患者出院后 1个月、 3 个月时回院复诊。两组均连续护理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 负性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 虑情况 [4] ,SAS 评分≥ 50 分为焦虑,分数越高则 表明焦虑程度越严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估抑制情绪 [4] ,SDS 评分≥ 53 分为抑郁,分数 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严重。(3)比较两组护理依 从性 [5] 。完全依从:患者主动配合医生和护理人员 工作,完全遵医嘱;部分依从:患者多数情况下能 配合医生和护理人员工作,遵医嘱情况良好;不依 从:大多数情况下,患者不配合医生和护理人员工 作,遵医嘱情况较差。依从性 =(完全依从 + 部分 依从)例数 / 总例数 ×100%。(4)比较两组护理 前后生命质量评分。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 量表评分 [6] ,包括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 率、身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认知程度及治疗满意 程度 5 个维度,共 19 个条目,每个条目以 5 分或 6 分计分, 对 5 个维度进行评估, 并计算 SAQ 总分, 再将得分转化为标准积分。标准积分 =(实际得分 - 该方面最低得分)/(该方面最高分 - 该方面最低 分)×100。总分 0~100 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 生命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 间比较 护理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 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两组发作次数均少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 两组发作持续时间均短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短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护理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比较( x ±s ) |
时间 组别 发作次数(次 / 周) 发作持续时间(min/ 次) |
观察组( n=40) |
8.60±0.37 |
5.71±0.46 |
对照组( n=40) t 值 |
8.58±0.39
0.235 |
5.65±0.49
0.565 |
P 值 |
0.407 |
0.287 |
观察组( n=40) |
3.98±0.37* |
2.84±0.22* |
对照组( n=40) t 值 |
5.62±0.83*
11.414 |
3.61±0.32*
12.541 |
P 值 |
0.000 |
0.000 |
注:与护理前比较, *
P<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 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两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 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分,
x ±
s )
时间 |
组别 |
SAS 评分 |
SDS 评分 |
护理前 |
观察组( n=40)
对照组( n=40)
t 值
P 值
观察组( n=40) |
59.88±8.52
60.33±8.46
0.237
0.407
47.62±4.11* |
57.21±7.62
58.42±7.33
0.724
0.236
50.02±4.35* |
护理 3 个月 |
对照组( n=40)
t 值
P 值 |
52.54±5.32*
4.629
0.000 |
54.69±5.12*
4.396
0.000 |
注:与护理前比较, *
P<0.05
2.3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护理依从性为 95.00%,高于对照组的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 3。
表 3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 [
n (%)]
组别 |
完全依从 |
部分依从 |
不依从 |
依从性 |
观察组( n=40) |
25( |
62.50 |
) |
13( |
32.50 |
) |
2 |
( |
5.00) |
38 |
(95.00 |
) |
对照组( n=40) |
17( |
42.50 |
) |
15( |
37.50 |
) |
8 |
( |
20.00) |
32 |
(80.00 |
) |
χ2 值 |
|
|
|
|
|
|
|
|
|
|
4.114 |
|
P 值 |
|
|
|
|
|
|
|
|
|
|
0.043 |
|
2.4 两组护理前后 SAQ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 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身体活动受限 程度、疾病认知程度和治疗满意程度等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两组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身体活动 受限程度、疾病认知程度和治疗满意程度等生命质 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 4 两组护理前后 SAQ 评分比较(分,
x ±
s )
时间 |
组别 |
心绞痛稳定状态 |
心绞痛发作频率 |
身体活动受限程度 |
疾病认知程度 |
治疗满意程度 |
护理前 |
观察组( n=40) 对照组( n=40)
t 值
P 值
观察组( n=40) |
45.38±5.24
44.69±5.37
0.582
0.281
77.35±7.86* |
57.36±6.21
56.94±5.95
0.309
0.379
73.02±5.17* |
61.41±6.37
62.53±6.45
0.781
0.218
78.92±7.56* |
43.15±5.67
42.96±5.34
0.154
0.439
68.29±7.43* |
59.78±6.59
60.12±6.34
0.235
0.407
76.83±7.02* |
护理后 |
对照组( n=40) t 值
P 值 |
73.36±6.42*
2.487
0.008 |
69.32±4.86* 3.298
0.001 |
73.49±6.85*
3.366
0.001 |
61.55±6.86*
4.215
0.000 |
72.11±6.85*
3.044
0.002 |
注:与护理前比较, *
P<0.05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多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控制患者病情。但因患者对疾病的 认知较少,对自身健康管理意识较差,需要持续性的护理干预,以提高临床疗效。循证护理以科学 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后寻找并验证临床最 佳证据,以指导护理措施的实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依从性、SAQ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循环护理模式中通过提出护理问 题 - 查阅资料 - 解决问题,将自身临床经验充分结合冠心病心绞痛可靠科研成果,对患者心理行为、 认知行为及生活行为方面做出护理决策,并进行针 对性护理[8]。其中通过对有负性情绪的患者进行针 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时告知负性情绪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播放音乐的和放松训练使患者身 心达到放松状态,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积极性和护理依从性 [9]。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而循证护理通过对患者普及疾病知识和预防疾病措施,提醒患者按时吃药,可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进而减少心绞痛的 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10]。同时, 循证护理通过对生活行为的指导,使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可对预防心绞痛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11]。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 可减少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缩 短发作持续时间,降低负性情绪评分,以及提高护 理依从性和生命质量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张敏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干预化护理及实施效果观察 [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4):119-120.
[2] 王艳芝 . 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158.
[3]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 内科学 [M]. 9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13-229.
[4] 段泉泉,胜利 . 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5] 施华芳,姜冬九,李乐之,等 . 病人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J]. 中化护理杂志,2003,38(2):134-136.
[6] 陆益花,孙瓅贤,严健华,等 . 西雅图心绞痛问卷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 [J].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0):2827-2830.
[7] 胡明,韩永红 . 循证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医嘱依从性、自我效能感及心绞痛发作的影响 [J]. 中国医药导报,2018, 15(7):177-180.
[8] 苏严琳,陈丽娜,杨承健 . 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感及日常行为的影响 [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 (3):338-342.
[9] 焦晓琪 . 循证护理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医嘱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152-154.
[10] 宋咪,任玉娇 . 循症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7):2802-2805.
[11] 毛秀建,陈翠芹,李玲 . 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J]. 慢性病学 杂志,2019,20(5):644-6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8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