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 100 例 LDH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 前后疼痛程度 [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 评分、炎性指标 [ 白细胞介素 -6(IL-6)、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水平、血清神经递质指标(神经肽 Y、P 物质)水平, 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0%(48/50), 高于对照组的 82.00%(41/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 VAS 评分、 ODI 评分和血清 IL-6、TNF-α、神经肽 Y、 P 物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复发率为 4.00%(2/50) ,低于对照的 16.00%(8/50)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 结论: 针刺联合腰椎牵引治疗 LDH 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降低复发率, 效果优于单用腰椎牵引治疗。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腰椎牵引;疼痛;腰椎功能;炎性因子;神经递质;复发率
Effects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lumbar trac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XU Meng, GUO Yang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f Jiamus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musi 154002 Heilongjiang,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lumbar trac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Methods: 100 LDH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umbar trac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the pain level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the lumbar spine function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score, the inflammatory index levels [interleukin-6 (IL-6),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the serum neurotransmitter index (neuropeptide Y, substance P) levels,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00% (48/50), which was higher than 82.00% (41/50)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VAS score, the ODI score and the serum levels of IL-6, TNF-α, neuropeptide Y, and substance 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00% (2/50), which was lower than 16.00% (8/50)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lumbar tra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LDH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reduce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s and pain, improve the lumbar spine function, and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lumbar traction.
【Key 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cupuncture; Lumbar traction; Pain; Lumbar function; Inflammatory factor; Neurotransmitter; Recurrence rate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因椎间盘基质局部 移位,超出椎间盘正常边界而引发的腰腿痛、感觉 麻木、下肢乏力等症状,对患者生活、工作造成极 大影响 [1]。西医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功能锻炼、 腰椎牵引等方法,但疗效参差不齐,整体效果并不 理想。近年来,以针刺为代表的中医疗法因具有疏 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等作用而被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不错的成效 [2] 。本 文观察针刺联合腰椎牵引治疗 LDH 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 本院收治的 100 例 LDH 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 准:西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 LDH 诊断标 准 [3] ;腰痛和(或)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活动 受限;颈静脉压迫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及仰卧挺腹 试验阳性;经磁共振成像、 CT 等检查确诊;中医 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血瘀型的诊断标 准 [4];腰腿痛如针刺,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依从性好,能 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晕针者;合并腰椎间 盘狭窄、骨质疏松、腰椎滑脱等其他相关疾病者; 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针刺部位皮肤破损、溃 烂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 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 号:GYKLYBF-2017-1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男 26 例,女 24 例;年龄 35~78 岁,平均(50.69±4.05)岁;体质量 指数(BMI)18~29 kg/m2 ,平均(23.24±1.27)kg/m2 ; 突出部位:L3~410 例,L4~525 例,L5~S115 例;病程 1~15 年,平均(5.06±1.04)年。观察组男 28 例, 女 22 例;年龄 38~75 岁,平均(51.08±3.85)岁; BMI 18~29 kg/m2 ,平均(23.32±1.30)kg/m2 ;突出 部位:L3~49 例,L4~527 例,L5~S114 例;病程 2~14 年, 平均(4.88±1.1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治疗。器械为多 功能康复牵引床(黄石市雄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鄂械注准 20172262479,型号 XQQY-1),患者取 仰卧位,剑突下固定胸带,髂嵴上缘固定盆骨带, 起始牵引力为患者自身体质量的一半,根据情况逐 步增加,最高可增加至患者体质量,30 min/ 次, 5 次 /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取患者 双侧夹脊穴、患侧委中穴为主穴,配双侧承山、秩 边、阳陵泉、肾俞穴,常规消毒,采用华佗牌一次 性毫针直刺上述穴位,捻转得气后平补平泻法行针, 留针 30 min,1 次 /d,5 次 / 周。两组均连续治疗 3 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 腰腿疼完全消失,腰部活动范围显著改善,腰椎日 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为 60% 以上;好转: 腰腿疼缓解,腰部活动范围有所改善,JOA 评分改 善率为 25%~6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者。JOA 评分改善率 =(治疗后积分 - 治疗前积分)/(29- 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 =(显效 + 好转) 例数 / 总例数 ×100%。(2)治疗前、治疗 3 周后, 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评分。采用视觉模 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 [5],总分 0~10 分, 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采用 Oswestry 功能障碍 指数问卷表(ODI)评估腰椎功能 [6],ODI 包括疼 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 睡眠、性生活、社会活动和旅行 10 个方面,总分 0~50 分,分值越低表示腰椎功能越好。(3)治疗 前、治疗 3 周后,比较两组血清炎性指标 [ 白细胞 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常规离心取血清,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治疗前、治疗 3 周后, 比较两组血清神经递质指标(神经肽 Y 和 P 物质) 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常规离心取血清,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随访 6 个月,比较 两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 数据,计量资料以(x — ±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 2 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 82.00%(41/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评分比 较 治疗前,两组 VAS、OD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VAS、OD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 前,两组血清 IL-6、TNF-α 水平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IL-6、 TNF-α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递质指标水平比 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肽 Y 和 P 物质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神 经肽 Y 和 P 物质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2.5 两组复发率比较 随访 6 个月,对照组复发 8 例,复发率为 16.00%(8/50) ,观察组复发 2 例, 复发率为 4.00%(2/50);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 P=0.046)。
3 讨论
近年来, LDH 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呈年轻化 趋势,其发病与长期腰肌劳损、坐位工作及外伤等 因素有关。现代医学认为, LDH 是因腰椎间盘损伤 或退行性病变,导致椎间盘髓核自纤维环破裂处突 出压迫脊神经根,从而引发腰腿痛的症状 [7] 。腰椎 牵引是治疗 LDH 患者的常用方法,通过应用外力 对身体施加牵拉力, 可使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牵伸, 促使髓核不同程度地回纳,达到治疗目的 [8] 。但单 用腰椎牵引无法取得理想疗效,且易反复发作,不 利于 LDH 患者的预后。
中医学将 LDH 归属于“痿证”“腰痛”等范 畴,认为该病多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所致,加之风寒湿邪入侵腰府,导致经脉失养、气血阻滞,发 为本病。故治疗 LDH 应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为 基本原则。此外,临床研究发现 LDH 的发生还与 突出椎间盘组织中的炎性介质引起的病理生理过程 有关 [9] 。其中 IL-6 可刺激腰椎间盘突出的局部神 经产生疼痛, TNF-α 可直接使神经组织出现水肿、 充血等症状, 在 LDH 的病理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 作用。 P 物质和神经肽 Y 被认为与神经病理疼痛相 关,前者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是痛觉 传导的经典神经递质,后者可传递伤害性信息,刺 激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释放其他致炎因子,进而 引发神经活性肽介导的炎症而引起疼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 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 VAS、ODI 评分及血清 IL-6、TNF-α、神经肽 Y 和 P 物质水平均低于对 照组;且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夹 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针刺 LDH 病 变部位夹脊穴,可直接刺激相应节段的腰部神经, 改善局部代谢和血液循环, 缓解局部疼痛 [10] ;委中 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膀胱经自腰背而来的两条支脉皆下会于委中穴,依据中医“经脉所过,主 治所宜”的治疗原则,针刺委中穴,可发挥活血化 瘀、消肿止痛、补肾强骨之效 [11]。此外, 承山、秩边、 肾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针刺之具有舒筋活 络、理气止痛、强健腰膝之效; 阳陵泉是筋之会穴, 具有舒筋活络、强健腰膝的作用。诸穴合用共奏活 血化瘀、消肿止痛、强健腰膝、舒筋活络之功,起 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减少复发。现代研究表明,针 刺可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吸收, 减轻患者疼痛, 加快康复进程 [12]。
综上所述, 针刺联合腰椎牵引治疗 LDH 患者 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程度, 改善腰椎功能,降低复发率,效果优于单用腰椎牵 引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业,王建华 . 针刺郄穴合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活动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J]. 中国中医急症, 2019, 28(10): 1829-1831.
[2] 陈为坚,陈奕雄 . 委中刺络放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疗效及对凝血的影响 [J]. 世界中医药, 2018, 13(5):1238-1241.
[3] 鲁玉来,刘晓光 . 腰椎间盘突出症 [M]. 3 版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4: 89-90.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7: 214.
[5] 张建龙 . 自拟活血祛风汤联合电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 VAS 评分的影响 [J]. 四川中医, 2018, 36 (8): 138-141.
[6] 袁拥军,孙长惠,吴国强 . Viper 经皮内固定与经椎旁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效果对比及对 SF-36 评分、 Oswestry 功能障 碍指数的影响 [J]. 创伤外科杂志, 2019, 21(5): 335-339.
[7] 邓效禹,邓治英 . 加味身痛逐瘀汤配合牵引、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疼痛指数和血清炎症因子 水平的影响 [J]. 四川中医, 2018, 36(6): 148-151.
[8] 郭志彬,谭启恩,王旭,等 . 温针灸联合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疗效及对 IL-1β、IL-6、hs-CRP 的影 响 [J]. 中国中医急症, 2019, 28(5): 845-847.
[9] 郭中华,余红超,史栋梁,等 . 推拿配合针刺及牵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血清 IL-1β、 TNF-α 的影响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19): 2064-2066.
[10] 郑明岳,吴耀持 . 委中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镇痛效应及对 TNF-α、CD62P 的影响 [J]. 世界中医药, 2019, 14 (9): 2464-2468.
[11] 吴龙海,高鹏 . 针刺夹脊穴配合电针治疗麻木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18 (24): 101-103.
[12] 鲁尧,张劲新,林新源 . 夹脊穴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7 ( 19): 2080-20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