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比较间隙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效果。 方法: 选取 100 例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 水平、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和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 胱抑素 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00%,低于对照组的 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 新生儿黄疸,可改善患儿总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降低血清降钙素原和胱抑素 C 水平,其安全性高于持续蓝光照射。
【关键词】 间隙蓝光照射;持续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钙素原
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blue light irradiation and continuous blue light irradiation on neonatal jaundice
SUN Wei
(Inpatient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ofAnfu Coun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Ji'an 343200 Jiangxi,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blue light irradiation and continuous blue light irrad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100 neonates with jaundic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blue light irradia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rmittent blue light irradiat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the liver function index levels, the serum biochemical index levels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total bilirubin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evels of serum procalcitonin and cystatin C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00%, which was lower than 2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Intermittent blue light irrad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can improve the levels of total bilirubin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reduce the levels of serum procalcitonin and cystatin C. Moreover, its safet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inuous blue light irradiation.
【Key words】 Intermittent blue light irradiation; Continuous blue light irradiation; Neonate; Jaundice; Bilirubin;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Procalcitonin
新生儿黄疸包括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患 儿表现为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等症状,其中生理 性黄疸症状可自行消退,但病理性黄疸若未得到及 时治疗,可引起血清胆红素代谢紊乱,严重时甚至 损伤患儿神经系统,引发胆红素脑病,威胁患儿的 生命安全 [1-2] 。蓝光照射是临床常用于治疗新生儿 黄疸的方法,操作简单且高效,利用胆红素可吸收 蓝光的特性,将脂溶性物质转化为水溶性物质后经 尿液排出体外 [3-4] 。本文比较间隙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本 院收治的 100 例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符合黄疸诊断标准 [5] 经血常规等检查确诊;新生儿 Apgar 评分 >8 分。排除标准: 先天性疾病引发的黄 疸者;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者;血流动力学异常者。 患儿家长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伦201710002)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组各 50 例。对照组: 男 26 例, 女 24 例; 日龄 1~7 d, 平 均(3.25±0.21)d; 体 质 量 2.5~4.5 kg, 平 均(3.21±0.12)kg。观察组: 男 28 例, 女 22 例; 日 龄 1~8 d, 平均(3.33±0.12)d; 体质量 2.5~4.5 kg, 平均(3.32±0.15)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口服 苯巴比妥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1022038, 30 mg)3~5 mg/(kg·d) 、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 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04, 0.5 g) ,0.5 g/d;针 对 ABO 溶血贫血患儿,及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针对感染患儿,给予针对性抗菌药物。在此基础 上,对照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采用新生儿蓝 光治疗仪 [ 凯泰科(中国) 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粤械注准 20182260282,CBL-NB02] 照射 12~18 h, 暂停 8~12 h 后,再持续照射。
观察组给予间隙蓝光照射治疗。采用新生儿蓝 光治疗仪照射 4~6 h,暂停 2~4 h,再继续照射。两 组照射期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持续治疗 5 d。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后, 患儿巩膜或皮肤黄染等症状完全改善,血清胆红素 水平正常为显效;治疗后,患儿巩膜或皮肤黄染等 症状明显缓解,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为有效;治 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6] 。总有效率 =(显 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 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采用显色 / 荧光 Alanine Transaminase 试剂盒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 采用胆红素氧化酶法试剂盒检测总胆红素水平。(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 、胱抑 素 C(Cys-C)水平。(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包括发热、腹泻及皮疹。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0%(48/50),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0.00% (45/50)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n=50)28(56.00) |
20( |
40.00 |
) |
2(4.00) |
48 |
(96.00 |
) |
对照组(n=50)27(54.00) |
18( |
36.00 |
) |
5(10.00) |
45 |
(90.00 |
) |
χ2 值 |
|
|
|
|
|
0.614 |
|
P 值 |
|
|
|
|
|
0.433 |
|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总胆红素、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x— ±s )
总胆红素 治疗前 |
(μmol/L)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 |
治疗后 |
治疗后 |
观察组( n=50 |
) |
315.24±5.24 |
96.35±5.24* |
60.24±3.24 |
32.24±2.54* |
对照组( n=50 |
) |
315.26±5.14 |
101.16±5.32* |
60.28±3.14 |
34.26±2.41* |
t 值 |
|
0.019 |
4.555 |
0.063 |
4.079 |
P 值 |
|
0.492 |
0.000 |
0.475 |
0.000 |
2.3 两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 血清降钙素原、胱抑素 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血清血清降钙素 原、胱抑素 C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 3 两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x— ±s )
降钙素原(ng/mL)
组别
治疗后 |
胱抑素 C |
(mg/mL) |
治疗前 |
治疗后 |
观察组( n=50 |
) |
0.26±0.05 |
0.17±0.03* |
2.64±0.52 |
1.65±0.32* |
对照组( n=50 |
) |
0.25±0.04 |
0.19±0.04* |
2.66±0.54 |
1.91±0.41* |
t 值 |
|
1.104 |
2.828 |
0.189 |
3.535 |
P 值 |
|
0.136 |
0.003 |
0.425 |
0.000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0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10/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 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
组别 |
发热 |
|
腹泻 |
皮疹 |
发生率 |
观察组(n=50) |
5(10.00) |
3 |
(6.00) |
2(6.00) |
10 |
(20.00) |
对照组(n=50) |
2(4.00) |
1 |
(2.00) |
0 |
3 |
(6.00) |
χ2 值 |
|
|
|
|
|
4.332 |
P 值 |
|
|
|
|
|
0.037 |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难产、早产 或个体差异等因素均有一定关系,加之新生儿免疫 功能及肝脏代谢能力尚未发育完全,胆红素水平异 常升高,超出肝脏所能负荷的代谢能力,导致患儿 巩膜及皮肤黄染,若未及时治疗易损伤患儿神经系 统,引发神经系统障碍,影响新生儿正常发育 [6-8]。 蓝光照射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手段,持续 蓝光照射治疗可降低患儿机体内血清胆红素水平, 但长时间照射易引发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导致 预后欠佳 [9]
降钙素原可作为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早期诊断 指标;胱抑素 C 可反映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程度, 是反应肾脏损伤的重要标志物 [10] 。本研究结果显 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 清降钙素原、胱抑素 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间 隙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效果相当,但间歇 蓝光照射治疗有利于降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 移酶、血清降钙素原及胱抑素 C 水平。分析原因为 420~460 nm 的蓝光与血清胆红素的吸收波长极为 相近,通过蓝光照射患儿浅表皮肤,可将大量未结 合的Ⅸ aZ 型胆红素转化为易溶于水的异构Ⅸ aE 型, 通过胆汁排泄到患儿肠腔,后经尿液排出体外,剩 余少部分胆红素可通过机体肝肠循环吸收,从而减 轻肝脏负担, 进一步降低患儿机体胆红素水平 [11-13]。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 对照组, 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 [14]。分析原因为 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时间较短,可避免患儿长时间受 到过量高热量照射,减少皮肤的不适感觉,降低治 疗过程中的烦躁感,还可缩短母婴分离时间,提高治疗过程中患儿的安全感,进而减少了不良反应的 发生风险 [15]。
综上所述, 采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 可改善患儿总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降 低血清降钙素原和胱抑素 C 水平, 其安全性高于持 续蓝光照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芳芳,李崇寿,倪王平 .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研究 [J]. 重 庆 医 学,2019,48(增 刊 2):133-135.
[2] 武兰,王彤彤 . 蓝光联合支持治疗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心肌酶、C- 反应蛋白及 α- 谷胱甘肽 -s- 转移酶水平的 影响 [J]. 中国妇幼保健,2019,34(3):563-565.
[3] 诸福棠 . 实用儿科学 [M]. 3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70.
[4] 张士发, 茅双根 .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J].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7): 1064-1065.
[5] 宋玖珊,罗程,梁琨 . 不同蓝光治疗模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 Meta 分析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0, 28(3):299-303.
[6] 尹文文,陈仿群,汪佳伟 . 蓝光联合支持治疗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J]. 中国妇幼 保健,2020,35(17):3228-3231.
[7] 双青青 . 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短时多次蓝光疗法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J]. 重庆医学, 2021, 50 (增刊 1): 142-144.
[8] 袁小和,陆秋英,戴文,等 . 间歇式蓝光照射与持续性蓝光照射分别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作用比较 [J]. 中国实 用医药,2020,15(6):50-52.
[9] 高创,吴纯一 .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探讨 [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3):12-13.
[10] 黄强在 ,叶效昌,邝永光 .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J]. 临床医学工程, 2021, 28 (6): 725-726.
[14] 高娟 ,林艳 . 观察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23): 63.
[11] 高静 .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评价 [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35(4): 30-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7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