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 86 例脑胶质瘤 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3 例。观察组采用 VMAT 治疗, 对照组采用 IMRT 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前后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 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健康状态调查简表(SF-36)评分 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8.37%(38/43), 高于对照组的 69.77%(30/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 疗后,观察组 EGF 和 VEGF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KPS 和 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 率为 25.58%(11/43), 低于对照组的 48.84%(2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MAT 治疗脑胶质瘤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 效率、 KPS 评分和 SF-36 评分,降低 EGF 水平、 VEGF 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 IMRT 治疗。
【关键词】 脑胶质瘤;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调强适形放疗;生命质量;不良反应
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volume-rotation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and intensity-modulated conformal radiotherapy in treatment of brain glioma patients
ZHANG Lin
(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 of Zhumadian Central Hospital, Zhumadian 4630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compare effects of volume-rotation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VMAT) and intensity-modulated conformal radiotherapy (IMRT) in treatment of brain glioma patients.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brain glioma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VMAT,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MRT. The clinical efficacy, the levels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levels, the 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KPS) score, 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 scor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8.37% (38/43),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69.77% (30/43),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EGF and VEGF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KPS and SF- 36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5.58% (11/43), which was lower than 48.84% (21/4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VMAT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brain glioma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the KPS score and the SF- 36 score, and reduce the levels of EGF and VEGF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IMRT treatment.
【Key words】 Brain glioma; Volume-rotation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ntensity modulated conformal radiotherapy; Quality of life; Adverse reaction
脑胶质瘤患者主要以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 为主,其中手术切除为治疗该病最直接、最基本的 手段。但多数脑胶质瘤与周围脑组织边界不清,呈 浸润性生长,采用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故术后往往 需采用放疗。调强适形放疗(IMRT) 能精确定位, 通过调节射线的剂量强度,保证肿瘤靶区得到预期 剂量分布, 减少对周围正常器官、组织的照射剂量 [1]。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为一种新型 IMRT 实现方式,可通过机架速率、剂量率及多叶光栅叶片位 置等参数动态改变,以实现预期剂量需求 [2] 。本文 比较 VMAT 与 IMRT 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9 年 2 月至 2021 年 2 月 本院收治的 86 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 标准:采用手术全切或次全切治疗,均经病理检查 证实为脑胶质瘤;患者预计生存期≥ 6 个月; 卡氏 功能状态(KPS)评分≥ 60 分;患者颅内压增高, 出现癫痫、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标准: 大手术伤口未完全愈合;造血功能异常;肝、肾功能不全;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存在恶性肿瘤 病史;存在放疗禁忌证。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 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 委员会审批通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 与对照组各 43 例。观察组男 23 例, 女 20例; 年 龄 25~77 岁, 平均( 49.28±5.31)岁;肿瘤最大径 2.0~6.5 cm,平均(4.16±1.04)cm;肿瘤部位:额 叶 18 例,颞叶 25 例;病理分级:Ⅲ级 28 例, Ⅳ 级 15 例。对照组男 25 例, 女 18 例; 年龄 26~75 岁,平均(49.41±5.28)岁;肿瘤最大径 1.8~6.7 cm, 平均( 4.09±1.11)cm;肿瘤部位:额叶 19 例, 颞 叶 24 例;病理分级:Ⅲ级 30 例, Ⅳ级 13 例。两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 法 观察组采用 VMAT 治疗。采用德国 Siemens 公司 SOMATOM Confidence 大孔径 CT 模拟 定位机行平扫和增强扫描,获得扫描图像,确认靶 区。采用美国 VARIAN 的 TureBeam 直线加速器, 放射线能量 6 MV,采用 Eclipse 逆向调强系统,采 用适用宽度为 0.5 cm 的多叶准直器 sliding window 技术,采用两弧 VMAT 计划,机架角度分别为 179° ~181°, 逆时针旋转;181° ~179°, 顺时 针旋转,根据正常组织限量及靶区剂量要求设定优 化条件,通过计算机算法,优化计算最终的剂量分 布,边缘外放 1~2 cm,分次剂量 1.8~2.0 Gy,总剂 量 45~55 Gy, 1 次 /d。
对照组采用 IMRT 治疗。采用德国 Siemens 公 司 Definition AS 大 孔 径 CT 模 拟 定 位 机 行 平 扫 和 增强扫描,获得扫描图像,确认靶区。采用美国 VARIAN 的 TureBeam 直线加速器, 根据正常组织 限量及靶区剂量要求设定优化条件,通过计算机算 法,优化计算最终剂量分布,优化的参数设定要求 计划靶区 95% 的处方剂量覆盖 95% 的体积,临床 靶区 95% 的处方剂量覆盖 99% 的体积,靶区最大 剂量小于 110% 的处方剂量,危及器官的受量设置 为最小耐受剂量, 1 次 /d。两组均治疗 8 周。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完 全消失且持续≥ 4 周为完全缓解(CR) ;肿瘤最 大垂直两径乘积缩小 >50% 为部分缓解(PR); 肿 瘤最大垂直两径乘积缩小≤ 50% 或增加≤ 25% 为 稳定(PD); 肿瘤最大垂直两径乘积增加 >25% 为 进展(SD)[3] 。总有效率 =(PR+CR)例数 / 总例 数 ×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治疗前、 治疗 8 周后采集两组空腹肘静脉血, 3000 r/min 离心10 min, 离心半径 13.5 cm, 取上清液, 采用酶联免 疫吸附法测定。(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KPS 评分。 KPS 评分范围 0~100 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健康 状况越好 [4]。(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健康状况调查 简 表(SF-36)评分。 SF-36 总 分 0~100 分,评分 与生命质量呈正相关 [5]。(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 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8.37%(38/43), 高于对照组的 69.77%(30/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 EGF 和 VEGF 水平比较 治疗 前,两组 EGF 和 VEGF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 EGF 和 VEGF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 KPS 和 SF-36 评分比较 治疗 前,两组 KPS 和 SF-36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 KPS 和 SF-36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 25.58%(11/43), 低于对照组的 48.84% (2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复杂,且脑胶质瘤呈浸 润性及膨胀性生长,导致手术难以彻底清除,术后 残留癌灶极易复发 [6]。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常辅以放 疗消除残存病灶,减少复发率。
IMRT 采用多野分散照射技术,保证肿瘤靶区 内得到预期剂量分布,减少对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 的照射剂量,减少正常组织损伤率 [7-8]。与 IMRT 相比, VMAT 靶区均匀度及适形度均有所提高,可 减少机器跳数,节省治疗时间 [9] 。本研究结果显 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EGF和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KPS 和 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为VMAT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机架速度、剂量率等参 数可动态改变,以提高受照射组织的分散度,减少 加速器输出剂量,使肿瘤靶区获得更高治疗效益, 更有利于杀灭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 生命质量 [10]。因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 其结果 存在一定偏倚,尚需后续扩大样本量开展深入研究 予以印证。
综上所述, VMAT 治疗脑胶质瘤患者可提高治 疗总有效率、KPS 和 SF-36 评分,降低 EGF、VEGF 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 IMRT 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智显,顾后,俸新荣,等 . 适形调强放疗序贯替莫唑安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术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疗效 [J]. 昆明医科大 学学报, 2020, 41(5): 70-74.
[2] 黄紫涵,吴慧,卢晓旭,等 . 肺癌脑转移患者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剂量学及预后分析 [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0,27(6):457-463.
[3] 李奕彤, 郭文昌, 张勇乾,等 . 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应用调强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临床效果、近期预后及对血142清标志物的影响 [J]. 临床误诊误治, 2019, 32(12): 38-43.
[4] 陈翠珍,卢佳燕,张小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J]. 海南医学, 2019, 30(1): 132-134.
[5] 王山, 樊文洁, 俞婉琦, 等 . SF-36 量表应用于城市化居民生命质量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3): 344-347.
[6] 王威,汪文靖,吴学群,等 . 贝伐珠单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J]. 疑 难病杂志, 2019, 18(2): 132-135.
[7] 戴红娅,黄江华,陈露,等 . RapidArc 和 IMRT 在脑胶质瘤术后放疗中保护海马的剂量学比较 [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8, 35(12): 1404-1407.
[8] 林展,梁雷锋,甘媚,等 . 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型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现代肿瘤 医学, 2019, 27(23): 4179-4182.
[9] 张文珏,丁真,王越男,等 . 静态 IMRT 和 VMAT 计划在淋巴瘤纵隔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J].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19, 46(7): 404-409.
[10] 顾国强,熊敏荣,孙云峰,等 .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对脑胶质瘤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国医药, 2019, 14(5): 703-7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7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