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预见性运动护理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 6 月106 例行剖宫产术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3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观 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预见性运动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下肢平均血流量和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下肢 DVT 发生率为 0.低于 对照组的 15.09%(8/5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专业技能、健康教育、人文关怀和工作效率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预见性运动护理可提高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下肢静脉血流 动力学指标水平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下肢 DVT 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预见性运动护理;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深静脉血栓;血流动力学;护理满意度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 主要由深静脉内血液异常凝结所致,是术后常见 并发症 [1]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并发症,早发 型重度子痫前期起病于 34 周前,发病早、病情严 重、预后差 [2] 。目前剖宫产手术是早发型重度子痫 前期患者结束妊娠的首选方案,但患者术后为下肢 DVT 高危人群 [3]。已知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 进而达到预防下肢 DVT 的目的 [4]。本文观察预见性运 动护理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 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106 例行剖宫产术的早发型重度 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血尿常规 检查,结合超声及临床表现确诊为早发型重度子 痫前期;患者血压持续升高,舒张压≥ 110 mmHg (1mmHg=0.133 kPa), 收缩压≥ 160 mmHg, 尿蛋白 >5 g/24 h 或随机尿蛋白>(+++) ;行剖宫产手 术,术后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排除标准:术 后有其他严重并发症者;肢体功能障碍者;术前存 在下肢 DVT 者。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 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 和观察组各 53 例。观察组:年龄 21~40 岁,平均 (27.63±1.56)岁;孕次 1~3 次, 平均(1.85±0.23) 次;初产妇 28 例,经产妇 25 例;子痫前期发生孕 周 22~32 周, 平均(27.71±1.55)周;剖宫产孕周 34~41 周, 平均( 36.80 ±1.11)周。对照组:年龄 20~42 岁, 平 均( 28.10±1.61 )岁;孕次 1~3 次, 平均(1.82±0.24)次;初产妇 29 例, 经产妇 24 例; 子痫前期发生孕周 21~33 周, 平均(27.81±1.56) 周; 剖宫产孕周 34~40 周, 平均(36.91±1.20)周。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术前常规检查和 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术 后密切观察病情,避免下肢静脉同一静脉、同一 部位反复穿刺;加强腿部按摩,指导患者尽早下床 活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预见性运动护理。 (1)DVT 风险宣教: 术前借助 DVT 风险预防手 册和 Ipad 视频教材讲解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知识、 DVT 基础知识和术后 DVT 发生风险、预防、治疗 及危害等,强调预防的重要性,提升患者对 DVT 的认知;指导患者学会正确使用下肢抗阻锻炼仪 (LRD) ,以便术后锻炼。(2) 术前运动锻炼: 指导患者做踝关节、膝关节伸展运动,病房内播 放锻炼视频,指导患者观看和练习, 20 min/ 次, 2 次 /d;指导患者维持仰卧状,协助其抬高腿离 床 10 cm,根据自身情况保持 1~5 min, 2~3 次/d。 (3)术后运动锻炼:术后第 1 天,指导患者根据 自身情况,在微痛或无痛范围内,最大程度向上勾 脚尖,尽量让脚尖朝向自己,保持 10 s,之后最大 程度向下绷紧脚尖, 保持 10 s, 循环重复上述动作, 5 min/ 次, 3 次 /d,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频 次和时间;在无痛感和体力允许条件下,可组合踝 关节内翻、跖屈、外翻、背伸等进行环绕运动练习, 5 min/ 次, 2 次 /d;踝关节主动活动后休息 10 min,采用 LRD 仪做床上抗阻运动, LRD 放于床尾,指 导患者平卧于床,双脚距离床尾 10 cm,竖直挡板 抵住床尾板,双脚放于脚踏杆,指导患者双腿向前 用力, 至双腿伸直状态, 脚尖向前绷直, 放松双腿, 脚尖往回勾, 脚踏杆归于初始状态, 放松 - 发力 - 放松为 1 个运动, 30 个动作 / 次, 2 次 /d。两组均 护理 7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下肢静脉 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采用超声诊断仪(美国 ALT 公司) ,利用 7.5 MHz 探头定位股静脉,调整多普 勒声束,检测股静脉直径,运用 Doppler 面积测量 法勾勒图像,进一步计算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 度。(2)比较两组下肢 DVT 发生率。(3)比较 两组护理满意度。自制专科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主要包括专业技能、人文关怀、工作效率、健康 教育 4 项内容, 每项均包括 10 个问题, 总分均为 0~100 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 比较 护理前,两组下肢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 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 后,两组下肢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护 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两组下肢 DVT 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未发生下 肢 DVT,对照组出现 8 例下肢 DVT;观察组下肢 DVT 发生率为 0.低于对照组的 15.09%(8/5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625. P=0.010)。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专业技能、健 康教育、人文关怀和工作效率等护理满意度评分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 2 。
3 讨论
目前,剖宫产手术是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 终止妊娠的首选方法,但因手术创伤使得大量凝血 因子代偿性释放,致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加之术后患者活动量减少,下肢水肿压迫静脉导致血液回 流缓慢, DVT 发生风险较高 [5]。
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避免或减少护理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问题 [6-7] 。下肢血流动力学变化是 DVT 形成 的主要因素。预见性护理术前加强 DVT 相关知识 宣教,使患者对术后 DVT 风险形成一个正确的认 识,以提高其运动配合度;同时围术期强调运动干 预,术前运动结合术后早期运动,有效改善患者下 肢血流,促进血液循环,降低下肢 DVT 发生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平均血流量、平 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下肢 DVT 发生率低于 对照组;专业技能、健康教育、人文关怀和工作 效率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预见性 运动护理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显著。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预见性运 动护理可提高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下肢 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下肢DVT 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谢煜,任冰,刘云.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骨科大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J].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6): 667-670.
[2] 熊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不同终止妊娠时机的预后对比分析 [J].中国妇幼保健, 2018. 33(15): 3416-3419.
[3] 朱宏,孟涛,刘培燕.预见性护理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母婴结局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J].中国医药导报, 2017. 14 (16): 159-162.
[4] 杨雪梅,王明丽,王红梅.早期运动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 [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 25(6): 1045-1047.
[5] 仇树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分析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29): 155-156.
[6] 陈兰,曹露,张渭红.预见性护理在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 [J]. 护士 进修杂志, 2017. 32(1): 67-69.
[7] 倪洁,钱蕾,葛兆霞.预见性护理联合 317 护 _ 护士宣教助手在老年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J].现代临床护理, 2018. 17(2): 50-54.
本次研究将我院于 2016 年 6 月至 2017 ...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