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90 例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模式,观 察组采用 BiPAP 模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 和呼吸频率(RR),以及转气管插管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 PaO2 和 SaO2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R、PaCO2 和 R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率为 44.44%(20/45),低于对照组的 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iPAP 模式用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可提高 PaO2 和 SaO2 水
平,降低 HR、PaCO2、RR 水平和气管插管率, 效果优于 CPAP 模式。
【关键词】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衰竭;血气指标;心率;呼吸频率;气管插管率
Effects of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ZHAO Haiyan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of Chaoyang Central Hospital, Chaoyang 122000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5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mod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BiPAP mode. The levels of heart rate (HR),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2),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aO2), respiratory rate (RR), and the tracheal intub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PaO2 and SaO2 level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HR, PaCO2 and RR level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tracheal intuba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4.44% (20/45), which was lower than 73.33% (33/4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BiPAP mod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can increase the PaO2 and SaO2 levels, reduce the HR, PaCO2, RR levels and the tracheal intubation rate.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CPAP mode.
【Key words】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Respiratory failure; Blood gas indicator; Heart rate; Respiratory rate; Tracheal intubation rate
气道阻塞性病变、肺组织病变、心脏疾病、肺 血管疾病、胸廓及胸膜病变均可诱发呼吸衰竭,机 械通气是临床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 [1] 。双水 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是两种无创通气模式,BiPAP 的吸气相 和呼气相中皆存在气流,可看作是两个不同 CPAP 水平间的时间周期切换的混合 CPAP 系统,可保证 气道压力稳定、避免人机协调不良 [2] 。本文观察双 BiPAP 模式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 本院收治的 90 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 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 [3] ;符 合《内科学》中呼吸衰竭诊断标准 [4] ;尚存在自主 呼吸、神志清醒。排除标准:面部创伤或畸形;气 道分泌物多、排痰障碍、误吸风险较高者;严重低 氧血症或酸中毒者;合并消化道出血、气胸或休克 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 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 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 20 例;年龄 27~80 岁,平均(60.36±10.32)岁。观察组:男 23 例,女 22 例;年龄 25~79 岁,平均(60.33±10.0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给予抗感染、止咳、祛痰、支气管解痉类药物,必要时静脉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纠正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补液、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观察组采用 BiPAP 模式机械通气治疗。无创呼吸机 [Respironics California,Inc.,国食药监械(进)字 2012 第 3540016 号 ],选择鼻面罩,工作模式设定 S/T,通气开始前常规进行胃肠减压,防止因治疗配合不佳引起胃胀气。通气参数设定:初始吸气压 8 cmH2O(1 cmH2O=0.098 kPa), 此后根据情况逐渐增加,于 30 min 内确保潮气量达8~12 mL/kg,初始呼气压为 4 cmH2O,压力范围控制在 4~10 cmH2O,氧流量 2~6 L/min,备用呼吸频率 15 次 /min。治疗期间可短暂停用呼吸机进行饮水和咳痰。
对照组给予 CPAP 模 式 机 械 通 气 治 疗。 采用 AutoSet CS2 型自动双水平无创呼吸机 [ResMedLimited, 国 食 药 监 械( 进) 字 2011 第 2543260号 ]。正压压力范围:4~20 cmH2O,输入空气,同时根据患者气道阻力自动调整通气压力,氧浓度35%~45%。
两组治疗期间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记录血气分析指标水平,若治疗期间出现病情恶化,如呼吸困难难以缓解、意识障碍加重、血流动力学、心电图不稳、神经系统功能恶化,则立即转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 8 h后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呼吸频率(RR)。(2)比较两组气管插管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 HR、RR 和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 HR、PaO2、PaCO2、SaO2 和 R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PaO2、SaO2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 HR、PaCO2 和 RR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转气管插管率比较 观察组转气管插管率为44.44%(20/45),低于对照组的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6,P=0.005)。
3 讨论
重症肺炎可使有效弥散面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或合并CO2潴留,进而引起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 [5]。
CPAP 是临床常用的无创机械通气模式,通过为患者提供持续正压来达到治疗目的,而 BiPAP 模式是在CPAP模式上增加了吸气过程中的压力支持,是一种时间切换 - 压力控制的机械通气模式,可将其理解为呼吸机在两种不同水平气道正压之间循环的通气模式,其原理为高压力水平在吸气时帮助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减轻吸气肌负荷,减少患者呼吸肌做功和耗氧量,有利于呼吸肌休息,低压力水平(呼气末正压)在呼气时保持气道开放, 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进而预防小气道闭塞, 增加通气量,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陷,改 善通气 / 血流比例,提高 PaO2 ,使肺泡内 CO2 有效 排出 [6-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PaO2 和 SaO2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HR、PaCO2 和 RR 水平均 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BiPAP 通气模式可减少 患者呼吸肌做功、减轻 CO2 潴留,即 CPAP 为单行 正压通气, 而BiPAP 是双向正压通气, 在实际运用 中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气流速度、吸气压 和呼气压, 充分改善患者肺泡内通气量和分布情况, 进而提高肺部气体交换效果,达到纠正呼吸衰竭的 目的。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转气管插管率低 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 BiPAP 模式不仅可提高机械 通气效果,还可减轻人机对抗所致不良影响,从而 降低转气管插管率 [8]。
综上所述,BiPAP 模式用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 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可提高 PaO2 和 SaO2 水平, 降低 HR、PaCO2、RR 水平和气管插管率,效果优 于 CPAP 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峤微,吉山宝,林嘉,等 . 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在儿童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J]. 南京医科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 2020,40( 1): 86-89.
[2] 马群 . 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J]. 山西医药杂志, 2018,47(10): 1172-1174.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 年版)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 (4): 253-279.
[4] 葛均波,徐永健 . 内科学 [M]. 8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9.
[5] 曾伟坚 .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J]. 中国当代医药, 2017,24( 1): 49-51.
[6] 谢环英,陈海英,张建忠,等 . 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通气状况及其改善效果 [J]. 武警医学,2015, 26(12): 1245-1247.
[7] 张祖华,李鸣 .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 24(19): 67-69.
[8] 胡玲,余阗,郭华,等 . 双水平气道正压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国际呼吸杂志,2020, 40(5): 336-3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5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