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 Bobath 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 84 例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 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2 例。对照组采用 Bobath 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比 较两组改良 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MAS)等级和 Berg 平衡量表评分。 结果: 治疗后,两组 MAS 等级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 Berg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温针灸联合 Bobath 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可降低痉挛等级,以及提高 Berg 评分,效果优于单纯 Bobath 康复训练。
【关键词】 卒中;痉挛性偏瘫;温针灸;Bobath 康复训练;肌痉挛;Berg 评分
Effects of warm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oba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GUO Yang, XU Meng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f Jiamus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musi 154002 Heilongjiang,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warm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oba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Methods: 84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oba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arm acupuncture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grade and the Berg balance scale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MAS grad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Berg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Warm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Boba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the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can reduce the spasticity grade and increase the Berg score.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Boba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Key words】 Stroke; Spastic hemiplegia; Warm acupuncture; Boba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uscle spasm; Berg score
卒中主要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 [1-2] 。偏瘫是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 之一,表现为肢体痉挛、关节僵硬、肢体运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3]。Bobath 康复训练是临床用于偏瘫患者的常用康复训练方法,能够改善中枢神经损伤所致的运动和姿势控制障碍 [4]。温针灸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 可温通经脉、行气活血。 本文观察温针灸联合 Bobath 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 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84 例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 对象。纳入标准:西医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 断要点》中卒中诊断标准 [5], 并经 CT/MRI 确诊; 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风相关诊 断 [6] ;年龄 40~80 岁;初次发病;偏瘫肢体乏力或 无力状态;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可正常交 流。排除标准:病情未稳定; 严重心、肺、肝等疾 病;卒中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有精神病史;晕针 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 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 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2 例。观 察 组: 男 25 例, 女 17 例; 年 龄 43~80 岁, 平 均 (59.54±5.86) 岁; 卒中类型: 脑梗死 30 例, 脑出 血 12 例; 偏 瘫 病 程 28~88 d, 平 均(56.17±15.59)d。对照组:男 24例,女 18例;年龄 45~77岁,平均(60.06±6.53)岁;卒中类型:脑梗死 27 例,脑出血 15例;病程 25~82 d,平均(54.67±12.22)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 Bobath 康复训练治疗。良肢位摆放;各种体位下躯干控制训练(卧 - 坐 - 站体位转移、床 - 椅转移);坐、站平衡反应训练;促进手臂功能恢复和减少联合反应训练;步态、上下楼梯训练;应用支具、辅助步行器训练;步行功能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由专业康复师指导患者进行训练,40 min/ 次,1 次 /d,每周 6 次,持续 3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疗法。选取夹脊、肩前、内关、尺泽、合谷、曲池、手三里、风市、血海、太冲、丘墟、阳陵泉和三阴交穴。治疗师左手拇指按压穴位,采用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华佗牌,30 号,1.5 寸)直刺穴内 16.67~50.00 mm,得气后快速连续捻转 1~3 min;将艾灸条剪为 15~20 mm 长的艾段,点燃后套置针柄尾部,燃端向下,患者皮肤上铺一层阻燃物,艾段燃尽后加挂一根,每穴持续灸 30 min,1 次 /d,5 次 / 周,持续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等级。采用改良 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定肌痉挛程度 [7],分为 0 级、Ⅰ级、Ⅰ + 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等级越高表示肌痉挛程度越严重。(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衡功能评分。采用 Berg平衡量表评定 [8],让患者做出坐→站、站立、坐位、站→坐、转移等 14 个动作,采用 0~4 级评分,总分 0~56 分,评分越高,平衡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 MAS 等级比较 治疗前,两组MAS 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MAS 等级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 Berg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erg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Berg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主要是由大脑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脊髓反射活动增高引起,表现为以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肌肉张力异常 [9]。康复训练是利用力学原理、医学工具等让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促 使机体局部功能恢复 [10]。Bobath 康复训练是一种神 经生理疗法,通过抑制异常运动,使肌张力降低, 缓解肢体痉挛状态;同时还可增加患侧和健侧间的 协调运动模式,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11]。
中医学中并无痉挛性偏瘫相关病名,但医学 典籍中有关于其病症的描述,如《灵柩·癫狂》中 记载: “筋癫疾者,身倦挛急,脉大”。后人依据 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特点及临床症状将其归为“偏 风”“筋病”等范畴,此病由机体阴阳失调、气血 失和引发。已知温针灸具有温经通络、调节气血、 散除麻痹之效, 在筋病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MAS 等级低于 对照组, Berg 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温针 灸以调节经气、扶正祛邪、平衡阴阳为原则,通过 提高痉挛劣侧肌张力对抗痉挛优侧,从而缓解痉挛 状态。取穴于患上肢肩、肘腕等关节附近肌腱压痛 点,以及患下肢髋、膝、踝等关节,可有效调节患 侧肌肉组织代谢,增强肌力;夹脊穴位于腰背部, 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经气调节的枢纽,针刺夹脊 穴既可调节阴阳平衡,又有通经活络的作用,可减 轻肌痉挛症状。同时,艾段燃烧产生热力作用可由 针传至皮下深部组织,利于改善微循环,促进运动 神经元修复,改善肢体痉挛及平衡功能。温针灸联 合 Bobath 康复训练可标本兼顾,促使患者尽早建 立正常运动模式。
综上所述,温针灸联合 Bobath 康复训练治疗 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可降低痉挛等级,以及提高Berg 评分,效果优于单纯 Bobath 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 陈文生,王玉龙,龙建军 . 头颈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8, 27(3):258-261.
[2] 余兆安,刘民权,潘江,等 . 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的影响 [J]. 世界中医药, 2019, 14(3):531-533.
[3] 张绍华,王玉龙,张天奉,等 . 温针灸联合 Bobath 康复疗法对脑卒中病人步态稳定性的影响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 杂志,2018,16(7):843-845.
[4] 毛嘉媛,陈晓锋,金欣,等 . 基于步态分析系统观察 Bobath联合中药烫熨在脑卒中后偏瘫步态的康复疗效 [J]. 辽宁中医 药大学学报,2019,21(3):140-144.
[5] 全国脑血管病会议 .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 中华神经科医学杂志,1996,29(6):379-380.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25.
[7] 郭铁成,卫小梅,陈小红 . 改良 Ashworth 量表用于痉挛评定的信度研究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0):906-909.
[8] 瓮长水,王军,王刚,等 . Berg 平衡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内在信度和同时效度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2(8) :688-690.
[9] 陈丽君,俞晓,卢洁,等 . 平衡阴阳针刺法对卒中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肢体痉挛状态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J]. 现代中西 医结合杂志,2020,29(13):1448-1451.
[10] 薛芬,薛峰,杨付莲,等 . 基于延续性护理管理的针灸联合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研究 [J]. 中 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4):1903-1906.
[11] 许静,张捷,韦玲,等 . “解痉纠偏”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痉挛临床观察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 16(19):2782-2785.
[12] 黄宗菊,黄平 . 温针灸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J]. 四川中医,2018,36(6):184-1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