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瘀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 64 例血瘀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 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 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88%(31/32),高于对照组的 71.88%(23/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胸闷和胸部疼痛评分、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瘀型心绞痛患者可提高治 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关键词】 心绞痛;血府逐瘀汤;发作频率;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
西药是治疗心绞痛的主要方法,可有效控制 患者病情,缓解症状,但需长期治疗,患者易产生 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下降,病情控制不佳 [1] 。中 西医结合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广泛,且效果显 著 [2] 。祖国医学将心绞痛归属于“胸痹”范畴,证 型较多,其中以血瘀证为常见 [3] 。本文观察中西医 结合治疗血瘀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7 月 本院收治的 64 例血瘀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西医符合《内科学》中心绞痛诊断标 准 [4] ;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中医符 合《中医内科学》中血瘀证 [5] ,主症为心胸疼痛, 痛有定处, 入夜为甚; 次症为痛引肩背, 伴有胸闷, 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苔黯紫有瘀 斑,苔薄,脉弦涩;患者意识水平正常,可配合研 究。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恶性心律失 常及肿瘤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精神异常 且存在沟通障碍者;妊娠及哺乳期患者。患者及家 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 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伦审 [2018(21)] 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2 例。 对照组: 男 16 例, 女 16 例; 年龄 31~65 岁, 平均 (43.47±3.26)岁;病程 2~10 年,平均(5.13±1.36) 年。观察组: 男 15 例, 女 17 例; 年龄 32~64 岁, 平 均(43.35±3.25) 岁; 病 程 1.6~11 年, 平均(5.21±1.4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嘱咐患者 合理休息、调整生活方式,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 注射液(河北奥星集团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93330, 5 mL ∶ 20 mg) 治疗, 将 20 mg 单硝 酸异山梨酯加入 20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 滴注, 1 次 /d; 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Vital GmbH, 注册证号 H20130339, 100 mg)口服治疗, 0.1 g/ 次, 1 次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 组方:川芎、柴胡、甘草各 15 g, 红花、赤芍、桔 梗、枳壳及牛膝各 10 g,桃仁、当归、生地黄各 20g。 气短者加党参、黄芪各 15 g;气滞者加檀香、木香 各 10 g;体寒者加麻黄 10 g,桂枝 15 g;咳痰者加 款冬花、半夏、白果各 10 g。每剂加清水 600 mL, 文火煎煮至 200 mL,于早饭前及晚饭后各温服 100 mL,1 剂 /d。两组均连续治疗 30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参照《中 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 。显效:治疗后,患 者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 治疗后, 患者发作次数减少, 症状明显减轻; 无效: 治疗后,患者发作次数无变化,症状无改善,心电 图与治疗前一致。总有效率 =(显效 + 有效) 例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 积分。于治疗前后评价胸部疼痛、胸闷症状,无症 状计 0 分, 轻度计 2 分, 中度计 4 分, 重度计 6 分, 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3) 比较两组治疗前 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4)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31/32),高于对照组的 71.88%(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胸闷和胸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闷和胸部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发作频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发作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心绞痛主要表现为胸部不同程度的疼痛,左胸有憋闷感,夜间较明显,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 [7]。中医学将心绞痛归属于“胸痹”范畴,属本虚标实之症,病在心,血脉不畅、心血瘀滞是致病主因,应以活血行气、疏通脉络为治则 [8]。单硝酸异山梨酯可释放一氧化氮,激活鸟苷酸环化酶活性,增高平滑肌细胞内环鸟甘酸水平,进而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外周血管,缓解心绞痛症状。阿司匹林为治疗冠心病常用药,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作用,改善由血栓引发的各种心血管疾病。
血府逐瘀汤中川芎活血行气;柴胡疏肝理气;甘草益气补中;赤芍祛瘀止痛;桔梗宣肺祛痰;枳壳理气宽中;牛膝、红花和桃仁活血祛瘀;当归补血活血;生地黄益气补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之效 [9]。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红花成分中红花黄色素有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能保护心肌组织,减轻心肌损伤[10];川芎中的川芎嗪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氧供应,降低心肌耗氧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血府逐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血瘀型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瘀型心绞痛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客蕊,王明利,佟蕊,等 . 中药复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3):435-439.
[2] 肖阳,张艳,孙铭鸿 . 中医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研究进展 [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2):222-224.
[3] 吕林英,罗艺琼 . 自拟祛瘀通络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J].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9):69-71.
[4]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 内科学 [M]. 9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18-234.
[5] 吴勉华,王新月 . 中医内科学 [M]. 9 版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37-139.
[6] 郑筱萸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1.
[7] 任智雄,赵阳,郭茜,等 . 血栓心脉宁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20):2987-2990.
[8] 姜秀芳,王浩,苏会芝,等 . 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老年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12):1428-1431.
[9] 赵静惠 . 血府逐瘀汤联合西医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疗效及对血清相关黏附因子水平的影响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6):1766-1768.
[10] 韩盟帝,马飞祥,汪亚楠,等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红花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机制 [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41(2):126-1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