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85 例 PTSD 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 和观察组( n=43)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应 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 评分。 结果: 护理后,两组 PCL-C、SCL-90、屈 服、回避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面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可提高 PTSD 患者面对评分,降低 PCL-C、SCL-90、屈服、回避评分,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关键词】 沟通技巧;心理护理;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健康;应对方式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指突发性、威胁性 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 在的精神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1-2] 。患者 出现反复创伤后体验、持续回避、情感麻木、难以 入睡或易醒、注意力难以集中、易惊跳等,再次感 受刺激时会诱发焦虑或抑郁, 可持续数天或数年, 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与疾病恢复,因此该病患者 对于临床护理有更高的需求。而通过心理护理可激 发患者的正性心态 [3] 。本文观察心理护理在 PTSD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 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 85 例 PTSD 患者为研 究对象。纳入标准:有外伤史,伤后 1 个月左右接 受检查, 急性外伤症状消失, 伴有自觉症状(失眠、 头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 ,影像学检查脑部 无异常, 患者无确切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意识清楚, 有一定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排除标准:合并心脑 血管疾病或颅内肿瘤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长 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 审核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 和观察组(n=43)。对照组男 23 例, 女 19 例; 年 龄 18~59 岁, 平均(37.41±9.25) 岁; 致病诱因: 车祸伤 20 例, 暴力事件伤 13 例, 其他事故伤 9 例。 观察组男 25 例,女 18 例;年龄 19~58 岁, 平均(38.35±9.61) 岁; 致病诱因: 车祸伤 19 例, 暴力事件伤 12 例,其他事故伤 12 例。 两组一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 用药护理、饮食运动护理、康复指导等。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 1 )倾听与陪伴: 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认真倾听患者心声,了解其心 理状态,不予评价、打断、建议,适时予以鼓励, 以同理心感受患者目前境遇。(2)接触与行为: 当患者悲伤哭泣时,轻拍患者肩部;当患者眼神躲 闪,不愿表达时,轻握患者双手;平时进行护理操 作时有条不紊、态度亲和。(3)微笑与眼神: 在 日常护理操作中,注意面带微笑,但当患者痛苦时 需收敛笑容;在患者心情不佳时,予以眼神鼓励, 在患者做的很棒时, 投以赞许眼神。(4)语言支持: 在与患者交往中使用礼貌性语言,和颜悦色;进行 护理操作时,告知患者操作的意义与目的,消除其 疑虑;注意多使用正性激励语言,鼓励患者积极面 对治疗; 注意语言的情感性(同理心、语言温和)、 高尚性(不谈私生活,不谈是非) 、保密性(保护 患者的隐私)等;指导患者进行放松疗法、脱敏疗 法时注意语言的规范性与通俗性。(5) 家庭社会 支持:叮嘱家属平时多陪伴患者,帮助患者改善不 良行为,减轻其消极情绪;邀请朋友关心患者,使 其参与并习惯社交,帮助患者康复。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应激障碍 程度,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评 估,包括回避 / 麻木、高警觉、再体验 3 个维度, 共 17 个条目, 采用 Likert 5 级评分法, 总分 17~85 分, 评分越高表示应激障碍越严重。(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症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评估,包括焦虑、抑郁、偏执、强迫症状等 9 个维度,共 90 个条目,采用 Likert 5 级评分法,总分 90~450 分, 评分越高表示心理症状越严重。(3)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分, 包括面对(8~32 分)、回避(7~28 分)、屈 服(5~20 分)3 个维度,各维度评分越高,患者更倾向于采用该种应对方式。
1.4 统 计 学 方 法 采 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 PCL-C、SCL-90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 PCL-C、SCL-90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两组 PCL-C、SCL-90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 MCMQ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屈服、面对、回避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两组屈服、回避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面对评分均
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2。
3 讨论
PTSD 患者以出现一系列心理障碍为主要临床 表现,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干预虽可在一定程度上 控制患者病情,但效果有限 [4-5] 。有研究发现,心 理护理在 PTSD 患者中有重要价值 [6-7]。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 SCL-90 评 分低于对照组; MCMQ 中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 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护理人员 通过倾听与陪伴、真诚微笑、同理心可增加护患信 任度;鼓励、赞许的眼神可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传 递友好;轻拍患者肩部、轻握患者双手、进行护理 操作时有条不紊、态度亲和, 可让患者感受到真诚, 增加患者信任度;礼貌性、正性激励等语言方式可 增强护理人员说话感染力,鼓励患者以积极的方式 面对疾病;家属的支持与朋友的陪伴可鼓励患者走 出心理阴霾,缓解负性情绪。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护理后, 观察组 PCL-C 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原 因为, 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与积极应 对方式,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可提高 PTSD 患者面对评分, 降低 PCL-C、SCL-90、 屈服、回避评分, 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鑫 ,陈龙,戴文杰,等 .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阳性者的人格特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预后的关系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7, 31(4): 268-273.
[2] 陈海燕 ,金艳艳,陈薇,等 . 严重创伤后患者发生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3): 363-367.
[3] 张金荣 .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10): 163, 165.
[4] 董婷婷 ,张成帅,张志强,等 . 正念减压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干预效果的 meta 分析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8, 32(1): 7-14.
[5] 郭秀红 ,陈恋,李维萍,等 . 心理护理干预对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 [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8, 39(3): 196-198.
[6] 周瑶光 ,孙露娜,刘伟志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近 5年 RCT 回顾 [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9, 44(9): 797-807.
[7] 刘东颖 ,封艳,沙晶,等 . 心理韧性对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的研究 [J]. 护理管理杂志, 2018, 18(12): 847-8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