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22 10:03: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6 月至 2018 年 7 月该院 收治的 84 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观 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前和术后 7 d 肝功能指标 [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丙 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和病死率。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 ALT、AST 和 TBIL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9.52%,低于对照组的 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 年,两组复发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相比,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 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肝功能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但两种治疗方式预后相当。

【关键词】  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术;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原发性小肝癌;肝功能;并发症

      原发性小肝癌指的是单个结节直径或相邻癌结 节直径总和≤ 3 cm 的原发性肝癌,发病率高,且 肿瘤细胞极易扩散,对肝功能损伤较大。小肝癌早 期无典型症状, 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 [1]。 已知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具有微创、安全性 高、疗效确切的特点 [2] 。本文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 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6 月至 2018 年 7 月本院收治的 84 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临床 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肝癌局部消融治 疗的专家共识》中相关诊断标准 [3] ;经肝脏磁共振 成像、B 超、活检穿刺等检查确诊;单个结节直 径≤ 3 cm;符合手术切除指征、射频消融指征;初 诊;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近期上消化道存在 出血史者;合并顽固性腹水者;合并心肺功能严 重异常者;存在麻醉禁忌证者;合并凝血功能异 常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 书。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 对照组男29 例, 女 13 例; 年龄 34~67 岁, 平均 (50.36±8.02) 岁;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 A 级31 例, B级11 例。观察组男31 例,女 11 例;年龄 33~67岁,平均(49.96±8.10)岁;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 A 级 34 例,B 级 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完善相应检查,术前禁 食 8~12 h。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治 疗。患者取平卧位,全麻,建立气腹,腹腔压力为 10~14 mmHg(1 mmHg=0.133 kPa)。于脐下行 1 cm 切口,直视下内置腹腔镜镜头(徐州益柯达电子科 技有限公司,YKD-9003)观察腹腔状况,结合肝 癌位置建立辅助孔和操作孔。利用腹腔镜镜头再次 确认肝脏状况与肿瘤解剖学结构,使用超声刀 [ 强 生(中国)医疗器械有效公司,GEN300] 离断肝脏 周围韧带,游离肝脏,经超声刀离断肝实质。对于 无法实施解剖性肝段切除的肿瘤组织,切缘需大于 肿瘤边缘约 1 cm, 待切除后复查边缘,确认病灶完 整切除,经双极电凝止血,较大血管可用钛夹夹闭。

     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 采用射频消融系统(Celon AG Medical Instrumengts Teltow,德国) 。患者取左侧卧位,全麻,超声引 导下确认病灶位置和皮肤穿刺点,将射频消融针穿 刺至肿瘤病灶。射频针放置至合适位置后,伞状打开集束电极针、锁定,对病灶实施射频消融。额 定功率 250 W,输出频率 470 kHz,消融范围大于 癌灶边缘 5 mm。术中结合病灶直径大小可多次重 叠消融,确保有效消融范围,减少漏空现象,待超 声显示灶内无显著血流信号,病灶位置被高密度影 完全覆盖,或阻抗升高超出 250 Ω 时,停止消融, 结束治疗。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 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失血量。(2)比 较两组术前和术后 7 d 肝功能指标水平。采集患者 晨起空腹静脉血 3 mL,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北 京华仪通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BC-20s)检测天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TBIL) 水平。(3) 比较两 组并发症发生率。(4)比较两组术后 2 年复发率 和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 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

2.2  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 两组 ALT、AST 和 TBIL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 ;术后, 两组 ALT、AST 和 TBIL 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2。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 率为 4.76% (2/42), 明显低于对照组 的 26.19% (11/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

2.4  两组复发率和病死率比较  术后 2 年,两 组复发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4。
\

3  讨论

      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可有效切除肿瘤病灶, 促进病情转归,但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影响患 者预后恢复。随影像学技术发展,临床治疗目标已 逐渐向减轻手术创伤、保护肝功能和促进术后康复 发展,以求做到有效、微创与精准 [4]。

     经皮射频消融术是在超声引导下,将射频针穿 过皮肤刺入病灶内,使高频电流通过针头并导致周围组织升温,从而使肝癌细胞死亡 [5-6] 。本研究结 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ALT、AST、 TBIL 水平及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超声引导下 经皮射频消融术可在超声引导下精准定位肿瘤浸润 范围和卫星灶,直接穿刺至病灶,经微波加热灭活 病灶内癌细胞, 最大限度减轻邻近正常肝组织损伤, 保留残余肝功能,规避因切口引发感染、发热的风 险,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促进术后康复 [7-8]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两组复 发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 种治疗方式预后相当。

      综上所述,与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相比,超 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可 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 肝功能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但两种治疗方式 预后相当。

参考文献

[1]  李丽珍,钟秋红,黄昌辉,等 .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CT 超声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比较 [J]. 中国 CT 和 MRI 杂志,2017,15(1):76-78.
[2]  邢人伟, 殷平, 聂寒秋,等 .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比较分析 [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0,32(3):133-137.
[3]   陈敏山,陈敏华,叶胜龙,等 . 原发性肝癌局部消融治疗的专家共识 [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1):70-73.
[4]  周惠丹,姜慧芳,朱烨静,等 . 盐酸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啶在超声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J]. 中华医学杂志, 2017,97(44):3480-3482.
[5]   陈书德,王宏光,张文智,等 .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与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 [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8(9): 1147-1150.
[6]  马履翔,张雪松 .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患者疗效及预后分析 [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22(1):125- 128.
[7]  邱泽成,陈斌,李柳生,等 .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直径≤ 3 cm 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 [J]. 中 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9,22(9):708-710.
[8]   白静, 张丽, 孙宏伟, 等 .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研究 [J]. 中国医药,2020,15(1): 71-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6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