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乳腺癌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研究进展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3-18 11:31: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乳腺癌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中医药辨证分型治疗对于乳腺癌的整个治疗过程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乳腺癌辩证分型多依据传统中医望、闻、问、切,缺乏客观性,统一性。本文现就当前乳腺癌辨证分型与多普勒彩色超声、钼靶、MRI 及分子生物学指标等客观化指标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乳腺癌;辨证分型; 客观化指标

0引言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且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癌症的 25.1%[1]。在我国亦占据首位。当今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也逐渐成熟,一般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等。中  医药在乳腺癌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优势  在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增加放化疗敏感性,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 [2]。中医药治疗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但中医药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各异,疗效也存在一定差异,究其原因与现今对于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种类繁多,难以统 一,且缺乏规范化及客观性指标有一定的关系。本文现就当前乳腺癌辨证分型与多普勒彩色超声、钼靶、MRI 及分子生物学指标等客观化指标的研究作一综述。

1乳腺癌辨证分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相关研究

石雪枫等 [3] 对 189 例乳腺癌患者分为肝郁痰凝证、痰瘀互结证、正虚毒炽证三型,将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根据 Adler 半定量分级法标准分为四级,经过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肝郁痰凝型的血流分布以Ⅰ ~ Ⅱ级为主 ( 占86.15%),痰瘀互结型的血流分布以 Ⅱ ~ Ⅲ级为主 ( 占 77.53%),正虚毒炽型的血流分布则以Ⅲ级为主 (82.86%),且正虚毒炽型血流明显多于肝郁痰凝型。有相关研究 [4,5,6] 将乳腺癌患者分为肝郁气滞型、冲任失调型及正虚毒炽型, 研究其与超声造影的峰值强度、上升斜率及强化强度指数的相关  性,结果显示按照乳腺癌中医学疾病发展规律,由肝郁气滞型及冲  任失调型向正虚毒炽型的进展显示乳腺癌肿块的峰值时间依次减 少;峰值强度、上升斜率以及强化强度指数渐次增高。

2乳腺癌辨证分型与钼靶、MRI 的相关研究

乳腺癌在钼靶 X 线主要体现为肿块与钙化 [7],朱红等 [8] 对 7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肝郁气滞证、冲任失调型及正虚毒结证,分别与 钼靶 X 线影像表现作统计分析结果示毛刺状肿块、异常钙化灶在乳腺癌中出现率最高。其次为周围不规则透亮环。肝郁气滞证中 边缘光滑肿块、分叶状肿块的出现率较冲任失调证高;而冲任失调 证中表现为异常钙化灶、异常血管象;漏斗征出现率以正虚毒结证 为主。

MRI 能根据病灶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 反映肿瘤的微循环 [9],相关研究报道 [6,10,11],乳腺癌中医证型与 MRI 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均存在一定关系。大部分正虚毒炽型乳腺癌患者的肿块都呈分  叶状或不规则状 , 而毛刺征也以正虚毒炽型中多见,肝郁气滞型、冲任失调型、正虚毒炽型的 T2SI 曲线图以Ⅱ型 ( 平台型 ) 、Ⅲ型( 冲刷型 ) 强化曲线所占比率较高 , 其中以正虚毒炽型患者Ⅲ型强化曲线所占比率最高 , 转移率也较高。

\
 
3乳腺癌辨证分型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研究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各分子生物学指标与乳腺癌辨证分型之间也存在着联系,但是研究结果却众说纷纭,不能确 定。毕晶晶等 [12] 将 122 例乳腺癌患者辨证分型后探讨分别与 ER、PR 及 HER-2 受体表达关 系,得出冲 任失调证患者 ER 阳性率最高,为 80.33%(98/122),脾 虚痰湿证患 ER 阳性率最低,为 26.23%(32/122);血 瘀证患者 HER-2 阳性率最高,为 81.15%(99/122),肝 郁气滞证患者 HER-2 阳性率 最 低,为 11.48%(14/122);气 阴 两 虚 证 患 者 PR 阳 性 率 最高,为 62.30%(76/122),脾 虚 痰 湿 证 患 者 PR 阳 性 率 最 低,为36.89%(45/122)。 还 有 学 者 [13-15] 指出肝郁痰凝型 ER 和(或) PR 表达水平高于冲任失调型及正虚毒炽型 , 且预后良好。而C-erbB-2 的表达与中医证型则无明显相关性 [13,14,16,17]。而另有学者 [18] 却认为中医乳腺癌证型与 C-erbB-2 表达之间存在联系,肝郁痰凝型 C-erbB-2 蛋白阳性率低而正虚毒炽型 C-erbB-2 蛋白阳性率高,同时也提示正虚毒炽型预后差。

宋爱莉等 [19] 通过对 160 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中医辨证与 Ki-67 表达、肿瘤增殖因子 DNA 倍体、S 期细胞比例存在相关性,数据显示正虚毒炽组出现 Ki-67 阳性和 DNA 异倍体的几率最高,冲任失调组次之,肝郁痰凝组最低,并且正虚毒炽组 s 期细胞比例为高度的几率也明显高于冲任失调和肝郁痰凝组。傅春燕等 [20] 关于 Ki-67 表达的研究也与之结果相同。武瑞仙等 [21]研究还发现正虚毒炽证 p53 阳性率也高于肝郁痰凝证和冲任失调证。

刘起胜等 [22,23] 研究还发现中医辨证与肿瘤 BCRP 表达、GSTπ 表达有相关性,并指出血瘀证者 BCRP 表达及 GSTπ 表达的阳性率最高,预后差。另外还有研究提出乳腺癌辨证分型还与细胞、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瘦素等因素具有相关性。

4乳腺癌辨证分型与肿瘤微血管生成的相关研究

乳腺癌作为血管依赖性病变的典型,其微血管的生成在肿瘤的生成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VEGF 家族成员是促进恶性过程中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的重要因子 [24]。朴明姬 [25] 将 90 例患者分为痰瘀互结型、冲任失调型和肝郁气滞型,研究发现 VEGF、b FGF 均在乳腺癌痰瘀互结型患者中阳性表达最多 , 其次为冲任失调型和肝郁气滞型,MVD 值研究结果与之相同。早期王奇等 [26]对 96 例患者辨证分型后探讨其与乳腺癌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时也得出了相同结论。

\
 
5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乳腺癌辨证分型与多普勒彩色超声、钼靶、MRI 及分子生物学指标、肿瘤微血管生成等客观化指标都存在着密切相 关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生物统计学应用的成熟及分子生物 学的广泛研究,都促使乳腺癌的辨证分型更趋向于客观化、标准化 量化的研究。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选取样本的数量及局限 性,使数据片面性,缺乏真实代表性;当今对于相关乳腺癌辨证分 型的客观化研究只是择取其一或一部分进行分析,缺乏系统全面 的综合因素的相关分析研究,仍然使研究结果纷繁复杂,甚至存在 争议等等。但是就现今研究来看,乳腺癌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 仍然是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果,为乳腺癌中医药辨证论治提供了 更好的理论依据,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Ghoncheh M,Pournamdar Z.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nd Epidemiology of Breast Cancer in the World[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 APJCP,2016,17(S3):43-46.
[2]林毅 , 陈前军 , 刘鹏熙 . 乳腺癌分期辨证规范化——一个中医乳房病学与时俱进的重要课题 [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6(05):447-450.
[3]石雪枫 , 刘林 . 乳腺癌中医证型与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的相关分析 [J]. 广西中医药 ,2016,39(02):29-30.
[4]蔡丽珊 , 张建兴 , 沈嫱 , 等 . 围手术期术前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30(06):1404-1406.
[5]刘琛 , 赵红佳 , 吴黎雅 , 等 .60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医分型与超声造影分析 [J]. 福建医药杂志 ,2009,31(04):23-25.
[6]唐镔镔 , 蒋樱 , 张喜平 , 等 . 乳腺癌中医微观辨证研究概况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32(07):1714-1716.
[7]Zhang Y,Ma AD.Correlation between molybdenum target mammography signs and pathological prognostic factors of breast cancer[J].Journal of biological regulators and homeostatic agents,2016,30(1):219-225.
[8]朱红, 黄德健. 钼靶X 线征象在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方面的分析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09,28(19):99-100.
[9]Schnall MD, Blume J, Bluemke DA, et al.Diagnostic architectural and dynamic features at breast MRimaging:multicenter study[J].Radiology, 2006, 238:42-53.
[10]刘悦 , 刘汀 , 赵天佐 , 等 . 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 MRI 征象及志 ,2017,15(06):694-696.
[11]黄勇 , 张延伟 , 李健萍 , 等 . 乳腺癌 MR 征象与中医证型关系观察 [J]. 新中医 ,2008(08):21-22+8.
[12]毕晶晶 , 李娟 , 张晶 . 乳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疾病预后因素的相关性 [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11(17):138-139.
[13]陈杨, 王成华, 余晓琪, 等. 乳腺癌辨证分型与临床分期及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J]. 新中医 ,2012,44(09):47-49.
[14]易维真, 汪晓明, 张福忠, 等. 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分子标志物关系 [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9,28(05):23-25.
[15]顾群浩 , 蔡照弟 , 张胜华 . 乳腺癌辨证分型与雌孕激素受体的相关性分析 [J]. 辽宁中医杂志 ,2004(06):463-464.
[16]刘映 . ddPCR 检测乳腺癌 HER2 表达与病理特征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17]冯文龙 . Her-2 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
[18]胡作为 , 杨航 . 乳腺癌术前中医证型与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J]. 现代中医药 ,2012,32(04):62-64.
[19]宋爱莉 , 殷玉琨 . 乳腺癌术前中医辨证与肿瘤增殖因子相关性研究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05):907-909.
[20]傅春燕, 陈述政, 潘颖, 等. 乳腺癌中医证候分型与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7,27(04):502-504.
[21]武瑞仙, 梁晨, 裴晓华, 等. 乳腺癌中医证型与生物学指标相关性研究[J]. 中医学报 ,2017,32(08):1391-1393.
[22]刘起胜 , 徐筱红 , 刘怀 , 等 , 曾治中 . 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 BCRP 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10(26):1-2.
[23]刘起胜 , 刘怀 , 徐筱红 , 等 . 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 GSTπ 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J]. 内蒙古中医药 ,2015,34(07):111.
[24]Zajkowska M,Lubowicka E,Malinowski P,et al.Plasma levels of VEGF-A, VEGF B, and VEGFR-1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se parameters as tumor markers in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J].Acta biochimica Polonica,2018,65(4):621-628.
[25]朴明姬 . 乳腺癌微血管生长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探讨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22(07):927-928.
[26]王奇 , 李涛 , 姜建伟 , 等 . 乳腺癌微血管生成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J]. 中医杂志 ,2014,55(15):1314-1316.

《乳腺癌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研究进展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318/2019031811414391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1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