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11 月 90 例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患儿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存活率;住院时间、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肺动脉高压危象等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住院时间、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优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肺动脉高压危象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 伴肺动脉高压(PH)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存活率,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住院时。
关键词: 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郝颖翠. 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97):238.
0引言
室间隔缺损是儿童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早期手术治疗生存率较高,但合并肺动脉高压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增加了临床护理难度[1]。本研究分析了小儿室间隔缺损(VSD) 伴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11 月90 例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患儿分组,实验组男 25 例,女 20 例;年龄 1-5 岁,平均(3.21±0.24)岁。对照组男 28 例,女 17 例;年龄 1-5 岁,平均(3.22±0.21) 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综合护理。① 术前护理。术前对儿童和家长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使其明确手术必要性,减轻心理压力,避免过度应激加重肺动脉高压。术前进行低流量间歇吸氧(2-3 L/min),每日 1 次, 每次 1h,提高肺耐受性。手术前密切监测血气分析指标,以评估儿童肺血管弹性。②术后护理。第一,密切观察心率, 血压等的变化,监测皮温及四肢末梢循环,根据小儿循环功能的变化,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速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若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心率增加,需要警惕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发生。第二,呼吸道管理: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调整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PH 值维持碱性环境,促进肺血流量增加,改善氧合状态。通气过程中,插管避免松动, 保持呼吸道湿润,患儿安静休息,减少氧气消耗。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扩大呼吸机的使用范围,并设置高浓度吸氧来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遵医嘱通过雾化吸入药物以促进痰液的稀释。第三,肺动脉高压危象预防:术后监测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血压,脉搏指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如躁动不安,心率过快,发绀等,需预防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 术后早期使用镇静剂以防止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一旦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给予高剂量血管扩张剂等应用 [2]。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存活率;住院时间、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肺动脉高压危象等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SPSS 18.0 统计,计量资料予以 t 检验, 计数资料则纳入 χ 2 计算器进行检验,P< 0.05 显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存活率相比较。实验组存活率 97.78% 高于对照组80.00%,P< 0.05。
2.2两组住院时间、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相比较。实验组住院时间、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6.24±1.41)d、
(98.56±3.61)%、(28.56±3.61)mmHg 优 于 对 照 组 ( 8.45±2.17)d、(90.41±3.57)%、(42.41±3.57)mmHg,P< 0.05。
2.3两组肺动脉高压危象等的发生率相比较 . 实验组肺动脉高压危象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低心排综合征、肺部感染各有 1 例、0 例和 1 例, 总发生 4.44%;对照组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低心排综合征、肺部感染各有 4 例、3 例和 2 例,总发生 20.00%。
3讨论
小儿室间隔缺损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随着疾病的进展,疾病的严重程度逐渐增加,在合并发生肺动脉高压后可增加手术风险,增加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3]。通过加强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质量。肺动脉高压危象与缺氧有关, 部分患儿甚至可诱发肺血管痉挛引起缺氧,导致动脉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继续升高,常易诱发右心衰竭等严重症状, 严重者甚至死亡。通过在围手术期采用综合护理,可有效强化术后呼吸管理,积极预防低心输出量和肺动脉高压危象, 降低肺动脉压力,优化和注重每个护理环节,规范呼吸机通气护理,可降低肺动脉高压,避免肺动脉危象,保持良好稳定的循环功能,防止儿童缺氧和肺动脉高压危象。
本研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综合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住院时间、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肺动脉高压危象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存活率, 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住院时。
参考文献
[1]张永红 , 石彩晓. 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围术期护理体会[J]. 临床医药实践 ,2017,26(12):963-964+967.
[2]李金华. 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 32 例临床护理[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3,11(06):569-5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