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单操作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肺结核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以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44例行单操作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痰菌转阴率均为100%;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1 d、3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检测,两组患者对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最高,对其他药物耐药性相对较低,可用于指导术后用药。结论:单操作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结核的效果与开胸手术相当,且胸腔镜手术给机体造成的损伤小,用时较短,住院时间更短,不过其手术费用相对较高。
关键词:肺结核;单操作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疼痛;术后并发症
本文引用格式:杨成,高扬,何颜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结核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71+87.
0引言
全球范围内,近十年来肺结核发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1],尤其是我国部分不发达地区,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而这一疾病的治疗方法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该病主要通过药物与手术治疗,且手术疗法在微创理念下得到较大发展[2]。单操作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在微创理念下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应用的外科手术治疗,我科近年来应用这一方法为肺结核患者治疗,效用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科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86例,经分子生物学诊断为阳性,病变范围均局限在1个肺叶之内,且经系统抗结核治疗3个月以上,痰菌持续阴性3次以上,经气管镜检查排除气管内膜结核,无明显胸膜粘连或增厚,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胸腔严重粘连、有胸腔手术史等患者,且所有患者同意自身资料用于临床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对其分组,对照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25-63岁,平均(42.36±5.98)岁;观察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24-62岁,平均(42.29±5.8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对照组以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后,患者取健侧卧位,取后外侧手术切口,行常规开放式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单操作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全身麻醉后,自两侧胸腔行双腔管气管插管,取健侧卧位,健侧肺部通气。于胸腔作小切口共2个,位置于腋中线第7-8肋间(长1.5 cm,为胸腔镜观察用孔)、于前外侧第5-6肋间(长3-5 cm,为手术操作孔),于电视显示屏显示手术全过程,在显示屏直观作用下,以腔镜相关器械将病变肺叶肺叶切除。
1.3观察指标。①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②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③在术后1 d及3 d,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④胸腔镜手术术中中转开胸率。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分别实施t检验与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术中及术后情况。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见表1。
2.2观察组中转开胸手术情况及耐药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2例中转开胸手术,中转率为4.55%。对患者展开病变实时荧光耐药检测,结果见表2。可见,两组患者对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最高,对其他药物耐药性相对较低,术后可根据耐药性检测结果继续用药。
2.3并发症情况。对照组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肺漏气2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术后余肺膨胀不全2例,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21.43%;观察组肺漏气1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4.5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5.491,P=0.019)。
2.4疼痛情况。两组不同时间VAS评分:对照组术后1 d为(6.24±1.03)分,术后3 d为(3.25±0.74)分;观察组术后1 d为(5.11±1.02)分,术后3 d为(2.63±0.58)分;观察组术后1 d、3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111、4.335,P=0.000、0.000)。
3讨论
对于肺结核患者,传统药物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所需药物剂量较大,可给患者肝肾等器官造成影响,且患者依从性不佳[3-4]。我国以外科手术治疗肺结核的历史已有七十年之久,且近年来医疗设备、手术方法不断改进,肺结核的手术安全性也逐渐提高,而单操作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就是近年来应用日渐广泛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
一般而言,肺结核患者在经过内科治疗后效果不佳者,则需实施外科手术。传统外科疗法是借助开胸手术来进行治疗,然而这一术式会给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床上。随着器械不断发展,胸腔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这为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肺结核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5]。本研究结果表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机体的损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较短,且患者疼痛程度较轻,这些均为患者术后尽早康复打下了基础。并发症是影响肺结核患者术后康复速度的关键,且会导致治疗时间延长导致患者经济费用增加。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这是因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可减轻术后的急性疼痛,降低炎症因子合成量,且不会对患者肺功能造成过度影响,故而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明显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器械的发展,这一手术后出现支气管胸膜瘘的风险也进一步降低。
通过总结临床实践,笔者有如下体会:①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虽然具有微创的特征,但其适应症为病变局限在一个肺叶、粘连程度较轻的患者。②在实施胸腔镜手术过程中,医师应高度关注患者情况,必要时及时中转开胸手术。③胸腔镜手术费用相对较高,可结合患者经济情况合理选择。综上所述,单操作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结核的效果与开胸手术相当,损伤小,用时较短,住院时间更短,不过其手术费用相对较高,需考虑患者经济情况。
参考文献
[1]余云,李士坤.利福喷丁与利福平在肺结核治疗中的药效比较及安全性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7):851-852.
[2]姜友定,谭守勇,徐宁,等.耐多药肺结核手术治疗时机选择的初步探讨[J].中国防痨杂志,2017,39(7):751-756.
[3]常炜,车勇,关小军,等.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后外侧开胸术对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影响[J].新疆医学,2017,47(6):579-581.
[4]周逸鸣,张雷,宋楠,等.电视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肺结核815例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7,39(5):448-451.
[5]车勇,常炜,刘志刚,等.单孔胸腔镜技术在肺结核手术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附46例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7,39(9):950-9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