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中应用单髁置换术的短期疗效。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单髁置换术治疗。随访一年,调查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末次随访VAS评分及H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应用于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中,能够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生理疼痛,提升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单髁置换术
本文引用格式:王鑫,段来宝,王艺钧.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80-81.
0引言
近年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我国发病人数逐渐增多,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其中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是较为常见的类型,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随着病情发展关节出现变形,具有较高的残疾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生活质量下降[2]。常规药物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效果不理想,通过手术能够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单髁置换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得到临床广泛应用[3]。本文将对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中应用单髁置换术的短期疗效展开讨论,详情参考下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段为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且符合膝内负重痛或行走痛、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协议书等标准,同时排除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交叉韧带断裂、感染性疾病、精神异常等情况。包括男31例,女51例,年龄最小52岁,最大73岁,平均(62.47±3.14)岁,疾病持续时间1~5年,平均(2.68±1.06)年。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单髁置换术治疗,具体为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体位,实施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在髌骨内侧做出一条长约8 cm的纵形切口,从切口进入直达内侧膝关节腔,观察内部膝关节病变情况。清除股骨内髁内侧及髁间窝的骨赘,并且切除内侧半月板。通过截骨导向器截断胫骨近端,取出截骨部分后将骨水泥模型置于胫骨平台。在髁间窝前内侧进行钻孔,插入定位杆,并置入测厚器。取出所有器械,截除股骨后髁,清理关节后方。对骨组织边缘处进行修整,准确测量间隙。安装胫骨后部修整模板,清除股骨后方骨赘,直至胫骨衬垫可完全容纳。将半月板衬垫和胫骨试样插入后活动膝关节,确保膝关节良好稳定且衬垫无碰撞情况。在胫骨表面钻孔,均匀涂抹少量骨水泥,置入胫骨假体完全压紧,随后将骨水泥涂抹于股骨孔内和股骨假体凹面,安装股骨假体完全压紧。清除多余的骨水泥,待骨水泥完全硬化撤出测厚器,置入衬垫。检查膝关节活动状态,满意后冲洗手术部位,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1.3观察指标
①所有患者术后接受一年随访,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调查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情况,总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通过美国纽约特种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估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分值越高膝关节功能越好。②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生活状态,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和膝关节对比
末次随访VAS评分低于治疗前,HSS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较大(P<0.05),详情参考表1。
2.2生活质量对比
末次随访SF-36各项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较大(P<0.05),详情如表2所示。
3讨论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关节疾病,在任何部位均有可能发病,疼痛首先从膝关节内侧开始,随着病情发展形成全膝疼痛[4]。若不及时采取治疗干预,膝关节易出现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5]。其中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其关节退变速度明显更快,同时膝关节内软组织由于变性作用会造成骨质暴露,形成大量骨赘[6]。增生骨质对附近血管神经造成压迫,从而导致炎症的发生。以往临床对于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主张保守治疗,包括体重控制、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但效果不理想,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仍需要胫骨高位截骨术或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7]。胫骨高位截骨术能够保存膝关节结构,不影响负重能力,但术后由于内侧间室退变易导致手术失败。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正常关节间室会形成破坏,形成的创伤较大[8]。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单髁置换术得到广泛应用。相较于其他术式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术中只需要治疗受到破坏的间室,不对正常间室造成损伤,不破坏韧带。②截骨量更少,剩余骨量充足,为手术失败或假体松动提供二次手术基础。③术后膝关节屈曲畸形症状通常自行矫正。④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9]。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出,治疗后VAS评分及H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表明了单髁置换术能够有效减轻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并且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上,末次随访明显高于治疗前,表明单髁置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单髁置换术操作要求较高,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避免对膝关节软骨造成损伤,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切口位置在髌骨内侧,通常为纵行切口;②在股骨钻孔时确认导向器,与股骨髁接触,放置于内髁中心,导向器上方与髓内定位杆平行;③进行膝关节活动前需等待骨水泥完全硬化[10]。
综上所述,单髁置换术应用于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治疗中,患者膝关节疼痛得到有效缓解,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梦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与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骨伤,2019,32(5):428-433.
[2]张炜,王双磊,丁裕润,等.单髁置换和全膝置换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早中期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7,20(4):424-427.
[3]Yong N,Ma J,Huang ZY,et al.Upper partial fibulectomy improves knee biomechanics and function and decreases knee pain of osteoarthritis:A pilot and biomechanical study[J].Journal of Biomechanics,2018,4(1):14.
[4]张子琦,李海涛,杨佩,等.单髁置换术治疗单纯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短期疗效观察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8,20(3):327-331.
[5]卜繁旺,孙竹清,杨晓松,等.膝关节单髁置换应用于膝关节前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2):217-219.
[6]Kooner S,Johal H,Clark M.B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vs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medial compartment and patellofemoral osteoarthritis[J].Arthroplasty Today,2017,3(4):309-314.
[7]范美芬,徐莹,胡文娟,等.单髁置换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围手术期护理和疗效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4):518-521.
[8]胥伯勇,纪保超,郭文涛,等.术前髌股关节退变对Oxford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术疗效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17,55(6):416-422.
[9]Duraisamy Shriram,Gideon Praveen Kumar,Fangsen Cui,et al.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material properties of artificial meniscal implant in the human knee joint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J].Scientific Reports,2017,7(1):6011.
[10]毕然然,张顺,耿二瑞,等.超早期康复干预对单髁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7):532-5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