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浅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对比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7 15:37: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以及联合组,三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治疗,给予联合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佳,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刘海燕.浅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120,127.

0引言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发于老年群体中[1]。此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有研究认为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着一定的相关性[2-3]。临床治疗中常常采用抗血小板聚集的办法治疗,较为常用的药物为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其抗血栓作用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较为明显,是治疗以及预防急性轻度脑梗死以及短暂性脑缺血的有效方法[4-6]。本次研究对9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联合治疗,比较分析其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以及联合组,三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9.34±3.48)岁;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0.48±3.12)岁;联合组男性2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9.48±3.48)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为发病2 d内的轻度脑梗死患者;(2)经CT检查,满足全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脑梗死判断标准;(3)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对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过敏史的患者;(2)患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3)心源性脑梗死患者;(4)有过溶栓治疗史者;(5)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治疗方法

给予三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100 mg/次,1次/d,持续治疗14 d;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治疗,75 mg/次,1次/d,持续治疗14 d;给予联合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服用方式与观察组和对照组相同,持续治疗14 d。

\

 
1.4观察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分为50分,重度>25分,中度10~25分,轻度<1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其神经缺损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强。

1.5疗效评判

治疗标准分为治愈、好转、无效3个维度。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则为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则为好转;治疗后所有症状未有显著改善,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使用2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三组患者治疗效果


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对比三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联合组患者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也可称为脑梗死,此病症的发生主要因为脑部供血系统发生障碍,使得患者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从而造成坏死,导致坏死性脑血管病变,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认知障碍、偏瘫等症状,甚至死亡[7-9]。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的常用药物,其能有效的抗炎、解热以及镇痛,并且其药效发挥快速,同时抗凝效果显著,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断血栓的形成,达到舒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10-12]。氯吡格雷同样也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能有效的抑制住二磷酸腺苷以及血小板受体间的结合,避免二磷酸腺苷的Ⅱb/Ⅲa受体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13-15]。本次研究中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患者(P<0.05)。表明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更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雅君.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5):145-146.
[2]林慈宽.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影响的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9):1136-1138.
[3]叶竹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近期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200-201.
[4]张涛.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8,15(5):153.
[5]Zuo FT,Liu H,Wu HJ,et al.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ith intracranial and extracranial arteriostenosis in Chinese patients:A 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 trail[J].Medicine,2017,96(1):e5497.
[6]蒋春玲.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7):216-217.
[7]杨成,张钰琪,唐迅,等.阿司匹林单独或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入院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8(3):442-447.
[8]郑壮辉,龚煜,王兵.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136-137.
[9]任大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0):6-7.
[10]Elmariah S,Doros G,Benavente OR.Impact of Clopidogrel Therapy on Mortality and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 Patient-Level Meta-Analysis[J].Circ Cardiovasc Interv,2018,11(1):e005795.
[11]李军.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4):131-132.
[12]高飞.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0):4079.
[13]陈征.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1):103-104.
[14]何芸.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再发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9):45-46.
[15]谢锡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J].名医,2019,68(1):2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16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