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在错颌畸形患儿正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固定矫治,给予观察组患儿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比较两组患儿治疗2个月的总临床疗效率以及比较治疗前以及治疗2个月后患儿的牙周健康指数。结果两组患儿的总临床疗效率对比,显然观察组患儿的总临床疗效率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牙龈指数评分与菌斑指数评分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两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牙龈指数评分与菌斑指数评分显然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易于保持口腔,并且隐形矫治器不覆盖腭部,不影响发音,临床效果更佳,且牙龈情况更加健康,值得推荐。
关键词:无托槽隐形矫治;错颌畸形患儿;正畸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孙娜.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在错颌畸形患儿正畸治疗中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174.
0引言
错颌畸形患儿的形成有先天性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不良习惯(吐舌,口呼吸,咬手指,咬上下唇等等)或者是后天发生的意外比如牙齿受到外伤,车祸等等导致的牙齿和面部的错颌畸形。临床上常见的遗传因素的错颌畸形有面部不对称,牙齿之间有间隙,牙列拥挤,牙齿的数目、形态、或者是牙齿萌出时间上的异常,下颌前突,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和深覆合,深覆盖,地包天(下牙咬在上牙的外面)等等。不过错颌畸形患儿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得到改善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就是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矫正办法,本文就无托槽隐形矫治在错颌畸形患儿正畸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有关结果公布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内接受本院治疗的86例错颌畸形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样本,根据电脑随机抽取的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有22例,女性有21例,患者年龄在4-12岁之间,平均年龄(8.6±4.3)岁,病程6个月-1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有23例,女性有20例,患者年龄在4-11岁之间,平均年龄(8.4±4.1)岁,病程1年-2年。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差异值极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固定矫治,具体步骤为:矫正之前进行常规X线检查,通过超声波对患者的整个口腔进行清洁,然后利用全石膏的模型,通过采用传统的直丝弓托槽来帮助矫正,医生在矫正的时候首先将患者的牙面进行干燥隔湿,酸蚀后用气枪进行冲洗吹干,完成这一步骤后,再进行粘结托槽。最后利用丝弓矫正牙列拥挤、牙齿不齐等情况。矫正完后要嘱咐患儿家属每月带患儿到医院复诊1次,疗程半年结束后给予患者佩戴保持器。在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指导患儿在刷牙的过程中需用软毛刷,并且每天餐后的刷牙次数不少于3次。
给予观察组患儿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让患儿保持坐位姿势,同时在坐位姿势的基础上保持下颌下缘和与水平面齐平,取患儿的上下颌的完整硅胶模型,首先通过给患儿拍摄X线检查确定患儿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矫正,然后由专业的口腔医生通过相关的软件设计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成高分子材料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指导患儿正确的佩戴方式,除去进食刷牙的时间之外,每日都要佩戴,并且时间不能少于20小时一天,叮嘱患者每1-2周进行矫治器的更换。4周后到医院复诊一次,在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指导患儿在刷牙的过程中需用软毛刷,并且每天餐后的刷牙次数不少于2次[1]。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2个月的总临床疗效率。①显效:矫治后患儿的牙齿排列齐整,前牙覆牙颌已经恢复正常。②有效:矫治后患儿的牙齿排基本齐整,前牙覆牙颌得到有效改善。③无效:矫治后患儿的牙齿排列不齐整,前牙覆牙颌得不到改善。总临床疗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比较治疗前以及治疗2个月后患儿的牙周健康指数,以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作为评价标准。牙龈指数主要分为4个等级,健康等级为0分,一般等级(轻度炎症)为1分,中等级(中度炎症)为2分,高等级(重度炎症)为3分。菌斑指数主要分为4个等级,健康等级为0分(无菌斑)。一般等级(龈缘区牙面有薄菌斑)为1分。中等级(牙龈边缘区无菌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为2分,高等级(牙龈沟内或牙龈边缘区及邻面伴有大量的软垢)为3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将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归纳,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2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患儿的显效例数有19例,有效例数有22例,无效例数有2例,总临床疗效率为95.3%,对照组中,患儿的显效例数有15例,有效例数有23例,无效例数有2例,患儿的总临床疗效率为88.4%,两组患儿的总临床疗效率对比,显然观察组患儿的总临床疗效率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牙龈指数评分为(1.35±0.62),治疗2个月后,患儿的牙龈指数评分为(0.23±0.15),治疗前菌斑指数评分为(2.05±1.32),治疗2个月后,菌斑指数评分为(0.52±0.23)。治疗前,对照组患儿的牙龈指数评分为(1.43±0.71),治疗2个月后,患儿的牙龈指数评分为(0.93±0.42),治疗前菌斑指数评分为(2.16±1.47),治疗2个月后,菌斑指数评分为(1.34±0.57)。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牙龈指数评分与菌斑指数评分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两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牙龈指数评分与菌斑指数评分显然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传统固定矫治是通过弓丝施加压力,来引导牙齿的移动,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这个容易引起患者的疼痛并且不方便患者的日常生活。而无托槽隐形矫治是属于个性化专属定制,不仅美观。而且无须改变饮食习惯,可随意进食,不会刺激颊黏膜和周围软组织,易于保持口腔,并且隐形矫治器不覆盖腭部,不影响发音,加之就诊时间灵活。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本次的研究结果可知,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的临床效果更佳,且牙龈情况更加健康,值得推荐[2]。
参考文献
[1]邹毅军.研究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1):15-16.
[2]李伟,黄玉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传统固定矫治器对患者牙周健康影响的临床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7,33(2):270-2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