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8年03月至2019年03月本院接收的甲状腺结节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并通过电脑随机法,对其实施分组探讨,即常规组48例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研究组48例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结果研究组手术切口小于常规组,且手术失血量低于常规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而言,甲状腺结节患者实施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更加微创,且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关键词: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结节;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王明,孙效松.探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85-86.
0引言
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中比较多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甲状腺部位存在肿块,且大部分患者为多发结节,女性多于男性,但是单发结节的恶变的风险较多发结节更高。现阶段,临床尚未完全明确甲状腺结节发病机制,但患者性别、年龄、放射性接触以及遗传等诸多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甲状腺结节[1]。手术、药物保守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尚可,但药物保守治疗时间较长,不良反应较多,故而临床多主张手术治疗。甲状腺切除术式为临床首选,传统术式在临床中已经应用多年,经验十分丰富,疗效确切,但是存在创伤大、术中失血量多、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等问题。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之微创理念的逐步普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出现,弥补的了传统术式不足,成为了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本文以9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观察对象,着重探讨了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应用,以供临床参考。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以9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观察对象,接收的时间均为2018年03月至2019年03月。符合《内科学》所提出的甲状腺结节诊断标准;已经知晓本次研究意义、目的,签署过同意书;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排除凝血机制障碍、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法,对其进行分组对比,包括常规组、研究组,各48例。研究组中男性观察对象21例,女性观察对象27例,年龄28-66岁,平均(41.5±6.6)岁;病程6-18个月,平均(8.3±1.4)个月。常规组中男性观察对象19例,女性观察对象29例,年龄29-67岁,平均(41.6±6.8)岁;病程5-19个月,平均(8.5±1.7)个月。两组临床资料P>0.05,均衡一致,可分组探讨。
1.2方法。常规组48例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即:患者抬高头部,并略微向后仰,充分显露颈部,便于手术操作。在胸骨上2-3 cm位置,行一个4-7 cm左右的横向弧形切口。纵向切开甲状腺被膜,显露甲状腺。分离动静脉之后予以妥善结扎,将病变组织切除干净,最后缝合切口,常规留置管路。术后抗感染,2 d后撤除管路。研究组48例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即:患者保持仰卧,气管置管全身麻醉,消毒、铺巾,在胸骨切迹上2 cm部位行一个手术切口,大小为4 cm左右,逐层切开组织一直到皮瓣显露出来,顺着甲状软骨一直到胸骨上窝,将颈白线予以切开,甲状腺被膜小心分离后,使甲状腺显露出来,仔细观察病灶,若是操作范围小,可切断部分甲状肌。甲状腺峡部予以切开后,仔细分离、结扎峡部血管,离断甲状腺静脉后,对甲状腺上下级进行牵引。甲状腺后被膜保留,同时游离甲状腺下极、离断囊内分支。与甲状腺上极紧贴,并游离、切断甲状腺上动静脉,期间注意保护甲状软骨侧板。最后常规留置管路,缝合切口。术后抗感染,2d后撤除管路。
1.3观察指标。①手术切口直径、手术失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②并发症:颈部麻木、吞咽困难、切口感染、切口皮下结节、疼痛。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数据,例(%)描述计数资料,予以χ2检验;(±s)描述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P<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两组手术治疗情况对比。相较于常规组而言,研究组手术切口更小,手术失血量更低,术后下床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详情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对比。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只有4.17%,明显低于常规组16.67%(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详情见表2。
3讨论
甲状腺结节在临床外科中比较常见,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甲状腺肿块能够随着吞咽动作进行移动。大部分患者的结节属于良性,恶性占比<1%[2]。手术是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但是结节位于人体颈部,该处存在丰富的血管、神经系统,若是手术操作稍有不当,容易引起大出血,影响患者安全健康[3]。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实施期间,需大范围游离手术部位,创伤较大,手术失血量也比较多,手术切口过大还会影响到患者术后恢复,且在术后恢复过程中所形成的疤痕,不利于患者颈部美观。基于微创理念演变而来的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不仅创伤小、手术失血量低,而且术中钝性分离甲状腺,不需要切割颈前肌,这样一来,有效规避了术后肌肉粘连,进而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恢复速度也比较快。
张虹桂等人[4],许治坤报道中以72例甲状腺结节为观察对象,对照分析了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疗效,结果发现:观察组切口长度(4.2±0.5)cm小于常规组(6.4±1.3)cm,术中失血量(42.3±4.3)mL低于常规组(62.3±5.2)mL,住院时间(7.4±1.3)d短于常规组(10.1±2.4)d,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在本文中,经过对照研究,研究组手术切口(4.5±0.5)cm小于常规组(6.7±0.9)cm,且手术失血量(39.7±6.6)mL低于常规组(70.5±10.7)mL,术后下床时间(1.2±0.4)d、住院时间(4.4±0.6)d均短于常规组(2.5±0.9)d、(7.4±0.8)d,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微创、出血量少、术后康复速度快等诸多优势。另外还发现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常规组16.67%,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靠。陈愉快报道以7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例,对照分析发现观察组并发症5.6%低于对照组17.6%。与本文研究结果高度一致。认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值得临床用于治疗甲状腺结节患者。
总而言之,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疗效确切,有助于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参考文献
[1]王志强,王欣.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8):57-59.
[2]黄振华,林木平,黄思辉.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9):129-131.
[3]纪孝国.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5):181-182.
[4]张虹桂,姚英杰,许治坤.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J].中国处方药,2017,15(08):111-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