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中都有应用。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术能够显著提升治愈率,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模式可将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本文深入分析探讨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影响价值。
关键词:锁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手术效果;护理影响
本文引用格式:冯育玲,蓝冬梅.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28-29
0引言
中心静脉置管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在医院各个科室中均有应用。经临床相关资料表明,中心静脉置管术对于提高病症治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再辅以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本文深入分析探讨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影响价值。
1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研究概述
1.1于化疗中的应用情况
就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在临床化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给药途径是外周静脉给药进行注射方式,但通常情况下,化疗治疗后患者均出现较多并发症,剖析其发生原因主要为: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患者化疗的穿刺部位会发生液体渗漏现象,当渗漏严重时,会引起致静脉炎症状[2]。化疗患者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给药时,则于化疗后,却未出现药物渗漏及静脉炎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锁骨下静脉具有较粗的管径和较大的血流量,且该方式对血管壁的刺激较小,从而有效规避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产生的刺激以及对外周静脉造成破坏,使得患者化疗的治疗过程顺利完成。由此可见,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安全性较高。
该治疗方法适用于:①需多次且长期给药的化疗患者,这类患者所需输入的化疗药物具有较大的刺激性,且其外周血管较难被穿刺;②需严格控制给药时间的化疗患者。
1.2应用于血液净化中的研究进展情况
对于心力衰竭和肾衰竭患者而言,由于患者患有较严重的水肿,实施静脉穿刺置管术较为困难,对于该类患者的临床抢救,缓解其药物中毒的主要方法通常是以血液净化为主。将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治疗应用于透析治疗患者,具有不良反应少,且操作方便、快捷。因此,透析治疗中,可以将深静脉置管作为透析通路予以应用[3]。
1.3在抢救危重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情况
在对危重患者实施抢救时,成功抢救患者的前提是建立良好、有效的静脉通道。相较于股静脉和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更具优势,即极易暴露,变异较小,且置管时间较长及方便护理,尤其是在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时,静脉通道不易出现塌陷。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由于锁骨下静脉因距离心脏较近,其血流速度较大,约40倍左右于周围静脉血流的速度。因此,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该类患者,通常用来进行快速的采集血标本及测压、补液、输血的方法[4]。做生化检查时,对于危重患者留置了锁骨下静脉置管,在锁骨下静脉置管处直接采集血液,由此降低了患者穿刺的痛苦,避免对患者反复进行静脉穿刺,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危重患者的血管,使得危重患者被感染的概率降低,有效缩短血液采集时间,提升抽血化验标本的使用价值。
1.4心内紧急置入起搏导管中的应用情况
对于传导阻滞患者及严重心动过缓患者而言,最为有效的急救方法是置入临时的心脏起搏器,该方法实施途径通常是行静脉穿刺,通过股静脉实施。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右心室途径距离股静脉途径较远,需要在X线下传送导管,且分支的血管较多,如果时间太长,会使抢救时效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通过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方法,该种置管方式,有利于导丝对插管的引导,该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途径完全规避了右心室途径和股静脉途径的不足。
1.5监测血流动力学情况
临床治疗心脏病等患者时,需及时掌握其治疗效果,密切关注其血流状态,以此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深静脉置管可有效监测患者动态血流情况[5],这是临床治疗的共识,并且利于实现对于不同部位的压力情况直接监测,如中心静脉压情况等,该种方法为临床有效且安全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尤其是通常经深静脉置管,针对临床一些危重患者的中心静脉压监测,在判断及分析其右心房功能以及血容量等情况时,通过连续、动态的定性及定量检测患者中心静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危重症患者治疗干预措施,从而全面改善患者生命质量;通过给予其规范而高质量的生命支持,促其生命时间延长。
1.6静脉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一些重症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因此,临床上通常采用深静脉置管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从而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补充白蛋白[6]。相较于周围静脉穿刺方式,利于高浓度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的有效输入方式为深静脉置管,该置管方法具有留置时间长、输注速度快以及静脉炎发生率低等优势。因此,深静脉置管,可为患者供给的营养快速、持续、有效,由此使得患者的营养状态得到更好的改善,促进其更快恢复。如行切除术后的胰十二指肠患者,施以高营养输入治疗时,则置管方式以通过锁骨下静脉穿刺,极大地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静脉营养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7在危重病患者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董金芳等研究得出,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深静脉留置针配合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扫描比较实用,且安全可靠。该治疗方式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使得造影剂外渗率有效降低,患者痛苦减轻,且保证增强扫描的效果,确保临床对于各种疾病的诊断率,为准确治疗患者病症提供依据,确保患者治疗安全。二是保障及时救治时的静脉通道提供。
2护理进展
2.1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2.1.1导管的感染及防治方法
患者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极易出现高热和寒战等症状,此时通常可诊断其为导管感染,该类感染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这时,需及时拔管,并进行细菌培养。临床主要的防治方法为:①使用一次性且高质量的导管。②减少导管在患者体内留置的时间。③需确保患者缝合部位及穿刺部位清洁,不被污染,尤其是患者进食和饮水或出现呕吐时需及时使用塑料中单覆盖缝合部位及穿刺部位。④在为患者配药及实施接通输液器时,务必确保严格无菌操作。⑤每天通风2次,且至少需保持患者病房通风在30min左右;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需每隔1d 1次,每2周实施1次病房空气的细菌监测。
2.1.2呼吸和心跳骤停症状及防治方法
由于患者颈部的大血管周围感觉神经末梢较多,因此,在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时,如果迷走神经和血肿受到了刺激后,会导致其出现反射综合征。当患者出现呼吸和心跳骤停症状时,需实施抢救过程中给予患者胸前进行重击,以促其心跳恢复,同时给予患者实施人工呼吸。
2.1.3气胸症状及防治方法
气胸症状是患者肺部及导管受到损伤后,误入胸腔所致,这也是穿刺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的并发症。如果穿刺不顺利,需反复进行穿刺时,就要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走向充分地了解,从而有效降低气胸发生率。穿刺后,如果发现患者出现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时,需立即报告医生,经检查确诊后,应及时采取胸腔抽气减压治疗[7]。
2.1.4动脉损伤症状及防治方法
在给予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时,若穿刺进针深度过大,会损伤患者动脉,导致患者局部出现血肿现象及回血鲜红的压力较大等临床症状。此时,需立即拔针,并对局部压迫几分钟,同时密切监测患者颈部是否出现血肿的现象,应急的处理准备到位。
2.1.5空气栓塞症状及防治方法
患者出现空气栓塞的症状表明其中心静脉压出现负值,分析其原因是由于护理不当,导致输液装置出现脱落,使得空气通过呼吸作用进入到患者的血液中所致,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在穿刺时,患者需保持平静的呼吸,避免血液内进入空气。对于长期置管的患者,在拔管时需特别注意空气进入,拔管后穿刺点需密封24h。
2.2导管护理措施
每次输液前,需对导管进行冲洗,冲洗需使用10-20 mL的氯化钠注射液,其浓度为0.9%,冲洗导管以脉冲方式;输液完成后,需对导管进行冲洗及封管,冲洗导管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者配制20 mL专门的封管液,当推注至最后1 mL时以正压方式封管[8]。为避免滑脱,导管固定通常使用10×12 cm透明敷料或无菌纱布[8];当导管使用时间较长,且受药物刺激严重时,通常需要更换导管,否则导管出现变细或者被压折现象时,使得血液回流受到阻碍。更换导管时,必须严格消毒处理导管周围皮肤,通过原穿刺点更换导管[9]。
2.3穿刺皮肤护理措施
2.3.1敷料护理
常用敷料为棉质敷料和透明敷料,棉质敷料需每48 h更换一次,当患者出现皮肤损伤时,最佳的换药敷料即是棉质敷料。目前3 M及IV3000一次性透明敷料为临床较多应用,其具有换药间隔时长,利于观察穿刺口的情况等优点,更换1次药,可以间隔时间为1周,该敷料也是护理人员最喜欢应用的敷料。
2.3.2消毒液护理
为避免血液内进入细菌,临床最常使用的消毒液为碘伏,其具有持续灭菌的作用,同时其他常用的还有洗必泰及酒精等,目前临床最推荐使用的消毒液是洗必泰,其具有消毒持续效果好、易干等优点[10]。
2.4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封管方法
2.4.1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封管方法
注射器封管和可来福接头封管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最常用的封管。在临床上,应用肝素帽封管,利于细菌的寄居,且反复穿刺极易导致患者感染[11]。而可来福接头封管可以避免用肝素帽对患者造成危害,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得到降低。可来福接头封管具有独特正压的设计,在防止形成血栓方面,无需使用抗凝剂,即可有效阻止血液的反流,留置的时间较长[12]。结果表明:在预防堵管和回血等方面可来福接头封管具有优越性。
2.4.2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封管封管液的应用
在临床上,稀释的肝素液及生理盐水常作为封管液使用,通过对比分析,肝素液的封管效果较生理盐水封管的效果更好一些。给予肝硬化患者封管,不同浓度肝素液及生理盐水封管液应用较多,结果提示:利用15 U/mL和50 U/mL浓度的肝素液以及生理盐水封管液进行封管效果均较好,需要注意的是应用15 U/mL的肝素液进行封管,通常会使患者的凝血功能受到影响。将25 U/mL、50 U/mL、100 U/mL的肝素液封管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中50 U/mL与100 U/mL的肝素液差异不明显,但对于出血患者而言,50U/mL浓度的肝素液封管的安全性更高,25 U/mL的肝素液的封管效果明显差于50 U/mL和100 U/mL的肝素液的封管效果。
3总结和展望
综上所述,在患者化疗、血液净化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主要应用于心内紧急置入起搏导管及静脉营养治疗之中,但在CT增强扫描中应用较少,临床实践表明,该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志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4):137-139.
[2]米慧,王志娟,秦学祥,等.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J].海南医学,2011,22(20):76-77.
[3]R Chewning,A Lindberg,E Monroe,etal.Glueembolization of pediatric non-head and neck venous malformations[J].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2016,27(3):83.
[4]张传莲,杨培凤,彭文洪,等.1例产后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抢救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16-118.
[5]鞠万霞.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其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2018,31(4):50-52.
[6]陈年年.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PICC导管行营养支持患儿的并发症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163-165.
[7]王祚.危重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9):1153-1154.
[8]余振球.长期深静脉置管应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5):3443-3444.
[9]龚彩虹,时雯婷,刘慧,等.深静脉置管护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2):453-454.
[10]刘淑珍,谢敏,罗凝香.3M薄膜联合3M绷带胶布在深静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3,(10):3147-3148.
[11]岳清荣.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9):1124-1126.
[12]张同军,魏兰双,刘连厂,等.简易颈外静脉压测定方法的介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