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6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皆实施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后对其甲状腺功能变化、甲状腺良性结节大小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随访和观察,以此对甲状腺良性结节实施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与消融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3、6个月,1年的体积减小,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甲状腺良性结节体积还在不断减小,差异较大(P<0.05);1、3、6个月,1年甲状腺良性结节体积缩小率与术前相比,差异较大(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3、6个月、1年甲状腺功能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8.90%,所有并发症经过治疗或在一定期限内自动恢复正常,未发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效果较佳,值得进行临床应用。
关键词:经皮;微波消融术;甲状腺良性结节
本文引用格式:李光宗.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研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37-38.
0引言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不断升高,并且在临床中较为常见[1],甲状腺性结节虽然大部分为良性,为了防止结节发生恶性病变及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压迫造成的呼吸困难及神经压迫症状,还需尽快进行诊治。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该种疾病在疗效、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都较大。因此本文对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46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皆实施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其中女性121例,男性25例,年龄20~67岁,平均(42.54±3.28)岁。通过病理学检查及彩色超声检查发现,实质性甲状腺瘤34例,单纯囊性结节性甲状腺肿68例,混合性甲状腺结节44例。甲状腺结节直径0.78~7.03cm,平均(2.23±0.78)cm,体积(0.53±21.72)cm3,平均(7.18±5.59)cm3。
1.2方法
术前常规穿刺行细胞学检查,检查为良性,则开展微波消融术,经皮微波消融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选取患者仰卧位,使用医用垫垫高患者肩部,让手术部位充分暴露,之后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和麻醉,麻醉药物为利多卡因,麻醉方式为局部皮下浸润。具体过程:通过肘静脉团注Sono Vue溶液2.5 mL,假若观察到甲状腺囊性病变要抽吸并洗净囊腔内的液体。微波消融前把利多卡因与25 mL 0.9%的氯化钠溶液相混合,之后在甲状腺结节周围或者甲状腺周围囊将混合液注入,让其产生一定宽度的安全隔离带,以对重要血管、神经及“危险三角区”进行隔离,避免周围血管受到热损伤。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央位置,通过超声引导经皮从颈外侧部位插入微波消融针针尖,之后依据甲状腺结节大小对微波输出功率进行调整,正式实施微波消融治疗,微波输出功率为35~45 W,单个消融区域治疗时间2~5 min。甲状腺结节>4 cm,需进行多面、多点微波消融治疗。微波消融结束后,消毒、止血、包扎。
1.3观察指标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后观察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甲状腺良性结节大小变化,计算其体积缩减率,同时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随访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在SPSS 21.0中纳入并进行分析和统计,采用f检验和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微波消融术治疗前后甲状腺良性结节体积变化具体情况见表1。
2.2比较微波消融术治疗前后甲状腺良性结节体积变化
由表2得出,与消融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3、6个月、1年的体积减小,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甲状腺良性结节体积还在不断减小,差异较大(P<0.05);1、3、6个月、1年甲状腺良性结节体积缩小率分别为12.17%、23.91%、56.63%、78.85%与术前相比,差异较大(P<0.05)。
2.3比较患者消融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
治疗前与治疗后1、3、6个月、1年甲状腺功能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3。
2.4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节内出血2例、颈部痛4例、耳根痛1例、放射性牙痛2例、喉返神经损伤出现声音沙哑4例,并发症总发生率8.90%,所有并发症经过治疗或在一定期限内自动恢复正常,未发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3讨论
当前在临床上,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方式众多,传统手术治疗及放射性碘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疗后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危害较大[2],并且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对此需对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治疗方式进行探寻。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其技术水平也得到极大提高,当前微创治疗技术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中,并且技术日趋成熟。主要包括MWA、RFA、LA、PEI微创治疗技术[4]。其中MWA作为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微创术式,凭借消融范围广、消融迅速等优势[5]逐渐成为了临床上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第一选择。经皮微波消融术主要作用机制为:甲状腺结节当中的水分子利用旋转致使加热再次发生,形成高热量在重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效果较佳,值得进行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徐萍,徐岷,葛璐,等.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单次治疗多发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1):96-99.
[2]陈吉东,岳林先,尹立雪,等.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8,27(11):958-962.
[3]陈超,章建全,车桂华,等.改良法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在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应用体会[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39(10):135-136.
[4]张秀芳,刘景萍,胡健,等.超声引导下射频与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7):125-126.
[5]莫伶丽,田福年,莫金霖,等.多模态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1):86-90.
[6]徐昌良,景元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在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8):1395-1397.
[7]林宗武,陈洁,马成权.系统评价体系探讨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J].安徽医药,2019,23(1):33-36.
[8]徐锦媚,刘萌,王鑫毅,等.超声评价体系在良性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8(4):574-5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