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扩张锁骨上轴型皮瓣在修复面颈部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4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划分为两组,20例患者扩张锁骨上轴型皮瓣治疗设为观察组,20例患者游离皮片移植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修复区面积挛缩率和治疗满意率。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挛缩率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修复皮肤颜色、弹性、质地、整体效果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扩张锁骨上轴型皮瓣技术应用于面颈部皮肤缺损修复效果理想,术后皮肤颜色和质地匹配度较高,是面颈部修复重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推荐。
关键词:扩张锁骨上轴型皮瓣;面颈部;皮肤缺损;修复治疗;挛缩率
本文引用格式:张雪峰.扩张锁骨上轴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50-51.
0引言
面颈部是人们外观展示与功能运动极为重要的外露部位之一,该区域活动自如且皮肤薄而柔软[1-2]。整形手术是帮助此类患者修复重建面颈部的主要途径,腹股沟、肩胛区、大腿前外侧等部位游离组织瓣在修复治疗中应用较为普遍,但存在组织匹配度较低、瘢痕明显等缺陷[3-4]。本研究就扩张锁骨上轴型皮瓣在面颈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以为临床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来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面颈部皮肤缺损修复治疗患者,共40例。根据手术方式划分为两组,20例扩张锁骨上轴型皮瓣手术患者为观察组,20例游离皮片移植手术患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符合面颈部皮肤缺损相关标准[5];至少一侧肩颈部皮肤完好;无手术禁忌证,手术耐受情况好;使用皮肤扩张器效果良好。排除标准:皮瓣扩张不足;肩颈部皮肤不满足供皮或供瓣要求;术前创面发生感染,明确存在手术禁忌证者。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18~55岁,平均(35.6±4.3)岁;观察组男14例、女6例,年龄18~54岁,平均(36.0±4.7)岁。对比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且同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研究开展。
1.2研究方法
患者入组后全面分析软组织缺损及血供情况,评估患者功能状态和恢复能力,对照组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手术,观察组采用扩张锁骨上轴型皮瓣手术。
1.2.1游离皮片移植
以无瘢痕、感染侧为供皮区,剔除周围毛发、洗净皮肤,受皮区无伤口处常规洗涤2~3 d,创伤处彻底清创并予抗感染治疗至渗液减少、肉芽组织新鲜;患者仰卧,标记病变组织外缘约1 mm处,切除病变组织,分解游离周围皮下组织,创面彻底止血以防血肿,明确所需皮片面积并做标记,切除后以生理盐水包裹备用;将腹股沟区切除的全厚皮片转移至缺损区域,使用双股缝线缝合,修复区与供皮区均加压包扎固定,为避免腹压过大供皮区需采用弹力绷带,术后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修复区约10 d后开包,供皮区约14 d后拆线。
1.2.2扩张锁骨上轴型皮瓣
根据患者面颈部缺损情况明确修复所需组织大小,通过锁骨上动脉体表投影和逆行设计法选取锁骨上方合适组织瓣,由于扩张皮瓣存在回缩情况,故设计面积需比预估面积大10%~15%,皮瓣血管蒂宽约4 cm;患者平卧,于设计皮瓣后侧斜方肌前缘切开至深筋膜层,在直视下分离囊腔,止血处理后植入扩张器和注射壶,同时注入15~20 mL无菌生理盐水,常规引流、缝合、包扎;扩张器注水2~3个月,停注后留置扩张器2周再次实施手术,患者仰卧,切口后去除扩张器和注射壶,适当切开边缘增厚纤维囊壁并充分展开扩张皮瓣,皮瓣制备使用生理盐水纱布包裹,蒂部制成管状,拉拢缝合对肩颈部充分引流;经4~6周血液循环训练进行断蒂及修整,1~3个月按需实施皮瓣修补术,修复后予患者止血、引流、抗生素、功能锻炼等治疗护理。
1.3评价指标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缺损区修复皮肤颜色、质地等情况,测定移植皮片或皮瓣面积挛缩率[(术后即刻面积-随访测得面积)/术后即刻面积×100%];术后6个月调查患者对治疗效果是否满意,包括颜色、弹性、质地、整体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经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不同时期两组挛缩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皮瓣面积最大16 cm×13 cm、最小5 cm×3 cm,均完全存活;对照组患者皮片面积最大15 cm×1 2 c m、最小2 c m×3 cm,3例发生小面积坏死,但换药后治愈,1例发生局部坏死,经再次手术后治愈。术后1个月两组挛缩率差异不大(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术后两组患者对治疗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修复区皮肤颜色、弹性、质地、整体效果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们审美层次的提升和自我要求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面颈部皮肤缺损或瘢痕的患者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自卑、抑郁、消极等心理障碍,生活质量明显降低[6]。整形手术即通过组织移植等方式修复缺损皮肤,减少或消除瘢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但是临床实践中,一些患者面颈部修复重建所需覆盖皮瓣面积较大,手术应用的局部组织来源成为治疗的一大难题[7]。腹股沟游离皮片移植修复应用较多,但患者创伤较大,术后修复区匹配度不甚理想。作为最接近面颈部的区域之一,肩部皮肤与面颈部正常组织更匹配,且组织量更充分,因此是修复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8]。另外锁骨上动脉的存在还有利于确保轴型皮瓣制备的血液循环,提高皮瓣存活率。组织扩张术是临床解决供皮区组织不足的常用方式,操作简单且瘢痕位置可控。扩张锁骨上轴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缺损兼具二者治疗优势。数据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修复区面积挛缩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对修复皮肤颜色、弹性、质地、整体效果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该手术方式修复面颈部缺损效果可靠。
综上所述,面颈部缺损修复重建应用扩张锁骨上轴型皮瓣手术效果明确,皮瓣颜色、弹性、质地等效果与修复区更为匹配,患者满意率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晔,习耀峰,陈荣,等.扩张超薄穿支皮瓣在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畸形及皮肤缺损中的价值[J].河北医学,2017,23(2):266-268.
[2]李新生.扩张超薄穿支皮瓣在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畸形及皮肤缺损中的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9):86-87.
[3]Pan Y,Wang XX,Hu JC,et al.Clinical analysis of repairing the defect of hand with reverse island skin flap of upper carpal cutaneous branches of ulnar artery[J].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Traumatology,2018,31(1):79.
[4]韩军涛,王洪涛,李军,等.改良预扩张颈横动脉皮支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的临床应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9,14(1):62-64.
[5]Kadakia S,Agarwal J,Mourad M,et al.Supraclavicular Flap Reconstruction of Cutaneous Defects Has Lower Complication Rate than Mucosal Defects[J].Journal of 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ry,2017,33(4):275-280.
[6]韩东亮,刘琳,生明娟,等.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17,7(11):27-30.
[7]李芯,于璐,王克明,等.以锁骨上动脉为蒂的颈肩区皮瓣在大面积面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8,34(12):1027-1033.
[8]文译辉,文卫平,王章锋,等.锁骨上岛状皮瓣在下咽及食管上段恶性肿瘤手术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53(1):16-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