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于肺结核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2 14:27: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于肺结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的90例肺结核患者样本用于研究,基于用药差异将样本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30名),三组均给予一定量的利福喷丁、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丙硫异烟胺和链霉素,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氧氟沙星,B组加用左氧氟沙星,C组加用莫西沙星,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个月后,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B、C组)在痰菌转阴率和X线病灶吸收率比较上效果接近,均优于氧氟沙星(A组);不良反应情况方面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在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提升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喹诺酮类;肺结核;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丁剑,姚琳.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于肺结核治疗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188+191.

0引言

肺结核在近几年仍有较高的发病率,新发病和复发病患者呈增加趋势,复发耐药结核病患者也在逐渐增加[1]。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上具有较强的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已成为临床治疗耐药肺结核疾病的首选。在本文中,笔者选取三种喹诺酮类药物,即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90例肺结核患者分别接受相应治疗,按照用药的差异将样本分为A组、B组和C组,分析探讨三种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肺结核疾病中的效果,研究其疗效[2],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接收的90例肺结核患者样本用于研究,基于用药差异将其分组,A组、B组、C组(每组各30名)。A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3-68岁,平均(48.0±3.3)岁;B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2-66岁,平均(47.0±3.5)岁;C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2-69岁,平均(48.0±3.8)岁。三组患者均符合临床肺结核的诊断标准,均同意参与分组治疗研究。注:三组患者治疗前的痰培养均为阳性,三组患者在初次发病后均接受过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物的治疗且治疗时间在半年以上;所有患者X线检测显示两肺有不同程度浸润病灶,呈现片状或斑片状阴影[3];所有患者肾功能正常。

1.2方法。三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一定量的利福喷丁(国药准字H10940199,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国药准字H50022019,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丙硫异烟胺(国药准字H20003326,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和链霉素(国药准字H20064632,上海伯达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治疗。

(1)A组加服氧氟沙星(国药准字H33021415,浙江得恩德制药有限公司),剂量为每天三次,每次两片,治疗12个月[4]。

(2)B组加服左氧氟沙星(国药准字H20056031,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剂量为每日两次,每次两片,治疗12个月。

(3)C组加服莫西沙星(国药准字H20140118,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一片,治疗12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服用葡醛内酯和肌苷等护肝类药物。

1.3评判标准。痰培养加药敏实验耐利福平、异烟肼,并每两个月记录分析三组患者的痰培养,治疗周期结束后痰培养呈阳性患者再做药敏;每两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直至治疗周期结束;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每两个月对三组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进行检查[5];治疗周期内有不良反应情况患者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其中,全吸收表示胸部X线片检查,病灶吸收在一半以上;吸收表示胸部X线片检查,病灶吸收在一半以下;无变化表示胸部X线片检查,病灶没有明显变化;恶化表示胸部X线片检查,病灶扩大[6]。记录治疗2个月和12个月时痰菌转阴率;治疗周期结束前6个月痰菌保持阴性表示临床治愈。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于A组、B组、C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检验,若P<0.05,则表明效果差异显著。

2结果

临床研究结果如下。A组:治疗2个月病灶全吸收率为30%,12个月病灶全吸收率为70%。B组:治疗2个月病灶全吸收率为46.7%,12个月病灶全吸收率为86.7%。C组:治疗2个月46.7%,12个月病灶全吸收率为86.7%,对比数据见表1。

\

 
同时,A组患者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的痰菌转阴率分别为43.3%、66.7%、66.7%、73.3%;B组患者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的痰菌转阴率分别为66.7%、76.7%、83.3%、90%;C组患者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的痰菌转阴率情况分别为66.7%、76.7%、83.3%、93.3%;对比数据见表2。由此可见,治疗12个月后,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在痰菌转阴率和X线病灶吸收率比较上效果接近,均优于氧氟沙星。

\


此外,三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包括胃肠道损伤、肝功能损伤、转氨酶升高等,但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均好转。三组不良反应情况三组之间比较差异不大(P>0.05)。

3 结论

肺结核是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引发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往往病情危急,容易引发其他脏器功能损伤。在相关治疗药物中,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全合成的抗感染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抗菌活性强、吸收好、不良反应少,该类别涉及药物种类较多,广泛用于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但疗效各异。但由于近年来该类药物的滥用,使得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其临床治疗效果。基于此,如何通过深入探讨该药临床应用价值,通过与其他相关药物对比,真正了解其临床效果非常重要。

为了深入探讨喹诺酮类药物对于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笔者选取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接收的
90例肺结核患者样本用于研究,基于用药差异用随机分配方式将样本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30名),三组均给一定量的利福喷丁、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丙硫异烟胺和链霉素,同时A组加用氧氟沙星、B组加用左氧氟沙星、C组加用莫西沙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在痰菌转阴率和X线病灶吸收率比较上效果接近,均优于氧氟沙星;几种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情况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在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相对显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同时安全可靠,值得深入研究并在临床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给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静.喹诺酮类药物在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9):64-64.
[2]程燕芝,刘群群,苗艳芳,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结核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7,6(3):275-278.
[3]淳于柳爽,王东晓,管希周,等.1例未成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学监护[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7,14(1):27-30.
[4]朱翠云,孙峰,张文宏,等.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7,24(5):685-689.
[5]梁丽丽,苑星,刘新,等.郑州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gyrA和gyrB基因突变特征及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5(10):874-878.
[6]崔振玲,陆俊梅,杨华,等.复治肺结核患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交叉耐药情况的体外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17,39(1):51-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9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