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传统中医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括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7 11:58: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骨质疏松症作为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近几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防治成为中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为对临床工作者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案,本综述立足于近年来的文献资料,重点阐述骨质疏松症的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对目前学术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行阐述。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传统中医疗法;研究进展

本文引用格式:高清廉,张建,林逸儒.传统中医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括[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123,133.

0引言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骨质疏松症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也是最为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2],由该病引起的全身性骨骼疼痛、下肢酸软、疲乏无力、畸形等症状已经严重威胁到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由骨质疏松所引发的脆性骨折也成为目前老年人最常见的引起骨折的因素[3,4]。现代医学通过增强骨密度、调节骨代谢的方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医学工作者广泛关注的课题。目前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规药物包括基础治疗的钙剂,抗骨松治疗如双膦酸盐、雌激素、降钙素等,但药物治疗因其不良反应多,副作用较大,以及经济负担较重,疾病防治知识普及困难,故而在临床应用上受到限制。因此,中医传统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探索及普及推广显得至关重要。

\

 
中医学根据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体征等,将其归于“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畴。关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从古至今各家看法不一,结合大量文献及临床研究,目前相对统一的认知是:骨质疏松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以肾虚为本,以瘀为标,与脾虚肝郁相关,其中肾精亏虚是骨质疏松发病的主要因素,肝脾失调是骨质疏松的重要病因,血瘀则是其促进因素[5]。因此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上应从上述病因出发,根据其不同证候予以辨证施治。

传统中医治疗防治骨质疏松症有疗效明确,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临床应用主要有中药汤剂,针刺治疗,穴位注射,埋线疗法,艾灸疗法,传统健身功法,小针刀、推拿法等,具有补肾益精、疏肝健脾、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作用,能够显著的缓解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身性骨痛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自身身体素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脆性骨折的发生率,进而有效地发挥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1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治疗骨质疏松症能全面体现中医辨证理论体系,根据系统的辨证论治,调节机体自身免疫,祛邪扶正,以达到所需的治疗效果。刘政等[6]认为骨质疏松的本质与脏腑衰败,气血亏虚有关,故提倡从虚治疗骨质疏松症,其主张补肾、补肝、健脾、益气、养血等治疗原则,方可选左归丸、右归丸(补肾),虎潜丸(补肝),健脾补肾方(健脾),十全大补汤(益气养血)等。熊侃等[7]研究补肾健脾通络汤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得出补肾健脾通络汤能有效地减轻其疼痛症状,提高BMD,改善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汤智等[8]认为瘀血为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病例因素,临床上运用壮骨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临床上应用观察,发现此方可改善腰背痛,改善生活质量。

2针刺治疗

针刺为目前中医临床治疗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能够基于经络学说对机体从整体多脏腑多靶点进行全面调整,调节脏腑气血、舒经活络,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与此同时针灸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费用低等优点,为临床广泛应用[9]。研究表明[10]针灸相关穴位可以促进肾小管重吸收和肾脏血流灌注,改善肾功能,同时能改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促进睾酮分泌,进而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提高骨密度,改善其骨化三醇、血清睾酮、骨代谢水平,缓解全身性骨痛,提高整体疗效。王凯莉等[11]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得出结论与单用常规治疗相比,针刺或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在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疼痛方面疗效更优,适于临床采纳应用。

3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疗法是由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与现代医学的封闭治疗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将针灸经络学说、神经体液学说与药物的药理作用相互结合所产生的共同效应,相较单纯针刺治疗更具有持久发挥治疗作用的优势。张衡才[12]将9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穴位注射复方骨肽加0.9%Nacl注射液,对照1组肌内注射复方骨肽,对照2组穴位注射0.9%Nacl注射液。3组均隔天1次,3个月为1疗程。得出结论复方骨肽穴位注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其机制与降低患者血清Leptin水平,提高血清IGF-Ⅰ水平有关。

4埋线疗法

埋线疗法是目前新兴的一种基于针灸经络学理论以及中药药理学理论,与现代物理学知识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通过运用针具及药线(异体蛋白)在所选腧穴内产生多种刺激效应,将其刺激信息与能量,以及有效药物成分通过经络传输进入人体体内,进而达到协调脏腑、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埋线疗法作为微创治疗的新型治疗方式更是目前传统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朱恒锦等[13]运用埋线疗法联合碳酸钙D3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结果证明埋线疗法可显著增加患者BMD,临床症状得以明显改善,疼痛程度逐步降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5艾灸疗法

艾灸是运用点燃的艾叶所产生热能的,刺激人体体表腧穴,从而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自身生理功能,进而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温里补虚的作用,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物水平,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的机理,达到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症状[14]。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15],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部疼痛的疗效以及在改善腰椎椎体骨密度方面,要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并且艾灸疗法可与药物协同使用,疗效增加显著。

\

 
6传统健身

传统健身功法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发展实践历史,是传统非药物保健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氏春秋·尽数篇》认为:“形不动则精不流,……处足则为痿。”孙思邈云:“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皆表明了传统功法对增强机体机能,加强脏腑气血运行的重要性,体现了传统中医阴阳动态平衡的观念,同时其动作简便节奏舒缓,方便患者随时随地锻炼。曾令烽等[16]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传统太极功法干预在特定人群(例如老年人、骨质疏松人群、围绝经期与绝经后妇女)腰椎椎体、股骨颈等部位的骨质流失改善、平衡功能的锻炼方面疗效明确,且不良反应较少。

7小针刀

小针刀疗法是将中医传统针刺疗法与现代医学手术松解的方法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治疗手段,可通过针灸的作用活血化瘀通络,同时针刀的松解作用也可达到解除粘连,改善循环的目的,通过“理筋”而促进骨的代谢,强调的是“经络以通为用”,即“筋为骨用”、“骨病治筋”的学术思想。研究表明[17],小针刀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改善腰背部疼痛、活动不利等症状有显著的作用。

8推拿法

由于OP患者骨质较脆易发生骨折的原因,推拿法长久以来普遍被认为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禁忌,目前对于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不多,随着大众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推拿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将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首先推拿手法的力量上选择需慎重,宜做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所说:“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其次推拿时应该避免暴力或者蛮力,如对骨质疏松患者禁用扳法,骨量减少者的慎用扳法[18]。刘华等[19]运用中药汤剂结合多种推拿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腰背部疼痛症状,结果表明患者VAS评分降低,同时患者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指数和腰椎曲度等指标均有所改善,得出推拿治疗骨质疏松症能够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其腰椎、骶椎生物力学指标,疗效显著。

9总结与展望

综合大量中医文献资料及各医家的临床研究,传统医学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有其难以替代的优势:第一,中医治疗骨质疏松从整体防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辨证,对证施治,其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思维;第二,中医疗法不良反应较少,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行;第三,中医多种治疗方法可结合运用,相得益彰,其伴随症状可同时辨证治疗。

终上所述,中医传统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疗效果突出,使用安全,临床诊治中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性,但目前仍存在辨析论证分型标准尚未统一、中药的服用携带不便、中药质量的不均、针刀等治疗方法难以接受等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且更加广泛地将中医各种治疗方法推广普及,仍需广大中医学者进行更深入研究及探索。

参考文献

[1]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diagnosis,prophylaxis,and treatment ofosteoporosi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1993,94(6).
[2]吴海洋,索欢,王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中药治疗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21(2):241-244.
[3]何渝煦,魏庆中,熊启良,等.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02):219.
[4]刘茗露,王光辉,尹华,等.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04):917.
[5]刘政,唐勇,黄帅立,等.从“治未病”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J].吉林中医药,2014,34(8):768-770.
[6]刘源,郭艳幸,郭珈宜,等.从虚论治疗骨质疏松[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8):67-69.
[7]熊侃,杨光洲,邓恢进,等.补肾健脾通络汤联合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9,41(05):684-688.
[8]汤智,熊辉,陆小龙,等.壮骨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9):81-83.
[9]荀丹丹,臧晓明,孙琰,等.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08):197-199.
[10]毛春焕,孔西建,徐健康.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探讨[J].光明中医,2016(17):2530-2532.
[11]王凯莉,章轶立,谢雁鸣,等.针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25(04):452-460.
[12]张衡才.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2017,33(03):84-86.
[13]朱恒锦,张泽学,杨莉,等.埋线联合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J].名医,2019(02):262.
[14]彭珊,欧阳厚淦,赵志冬,等.灸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1):5024-5027.
[15]田阡陌,徐道明,吴文忠,等.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疼痛有效性的系统评价[J].天津中医药,2018,35(09):684-690.
[16]曾令烽,杨伟毅,梁桂洪,等.传统太极功法干预对改善骨密度流失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27):4420-4428.
[17]梁健.小针刀疗法干预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11):1174-1176.
[18]付江涛,陈莉莉,李华东.临床常用推拿手法的安全性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20):31-33.
[19]刘华,潘鑫辉,王刚,等.中药配合推拿在老年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08):129-1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40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