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体检中接受阴道镜宫颈活检、LEEP术后病理检查,指定高年资、高职称医护人员按照仪器设备及规章制度相关要求完成操作,记录其相应检查结果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EEP术后病理检查阳性率(81.00%)显著低于阴道镜宫颈活检阳性率(100.00%),P<0.05;阴道镜宫颈活检结果中CIN I、CIN II相较于LEEP术后病理检查均存在诊断不符情况。结论应用LEEP手术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准确性更优。
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LEEP术后病理检查;阴道镜宫颈活检;临床诊断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胡美容,李蓉.LEEP术后病理检查与阴道镜宫颈活检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174-175.
0引言
宫颈癌已成为现阶段临床威胁女性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此病发生、发展所需时间较长,据相关资料统计认为自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发展至侵袭癌过程需10年左右,因此提示若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予以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降低宫颈侵袭癌发生率及致死率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区间,选取在此区间内前来我院体检的100例疑似宫颈病癌前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LEEP)、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价值,以期为提高此病正确检出率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年龄35-64岁、平均(41.13±2.11)岁,体质量47-88 kg、平均(62.36±0.14)kg。纳入标准:①因白带异常、阴道流血、外阴搔痒等症状前来就诊;②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显示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及以上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显示高危阳性、肉眼观察具有重度外翻的宫颈柱状上皮,需接受阴道镜宫颈活检、LEEP术后病理检查进一步确诊病情;③对本次研究所需各项检查方法具有良好耐受性,无相关禁忌症;④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研究前指导其独立、自愿签署《妇女宫颈癌、乳腺癌自愿免费检查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宫颈手术史者;②血液、免疫、精神系统疾病者;③恶性肿瘤者;④处于产褥、哺乳、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女性;⑤拒绝签署知情同意协议。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阴道镜宫颈活检、LEEP术后病理检查,指定高年资、高职称医护人员按照仪器设备及规章制度相关要求完成操作。记录10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阴道镜宫颈活检、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检查方法:①阴道镜宫颈活检。检查前3 d内禁止性生活及局部用药,于经期结束3-7 d(未绝经者)行阴道镜宫颈活检。仪器选用江苏锦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数码电子阴道镜(型号:RT1-20.T3),针对高疑病灶行多点或单点活组织采集,若未见典型性病灶则需于宫颈内3点、6点、9点、12点处采集活组织。上述操作所得标本需经甲醛(4%)固定后送病理科检查。②LEEP术后病理检查。指导患者月经结束3-7 d后(未绝经者)实施LEEP手术,根据阴道镜宫颈活检结果[《病理学》(第七版)[1]]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即CIN I级深度10-14 mm、广度大于不着色区域1 mm,CIN II级深度15-30 mm、广度大于不着色区域3 mm。LEEP术中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并将宫颈有效暴露,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电切刀头,电切功率40W、电凝功率15-25 W。应注意病变较小者可一次性切除病灶,病变程度深、范围广时则需分次切除病灶,术后经无菌纱布填塞压迫创面止血并于24 h取出。上述操作切除获得病灶组织需经甲醛溶液(10%)固定、标记后送病理科检查。
1.2.3评价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制定的肿瘤分类及诊断标准[2]评价标本病理诊断结果:①BCC:良性细胞改变;②CIN: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根据病变程度分为CIN I、CIN II,病变程度依次由低到高;③SCC:鳞状细胞癌。阴道镜宫颈活检、LEEP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中均以BCC为阴性,CIN、SCC为阳性。
1.3统计学分析。10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经阴道镜宫颈活检、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计数资料)均由n(%)表示,数据传入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版本号:SPSS.19)行χ2检验,以检验结果显示P<0.05表示对应数据对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体比较。10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均顺利完成阴道镜宫颈活检、LEEP术后病理检查,期间未见因故中断、意外死亡、自愿退出等异常情况。经分析可知,LEEP术后病理检查阳性率为81.00%,阴道镜宫颈活检阳性率为100.00%,数据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1。
2.2符合率。对10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阴道镜宫颈活检、LEEP术后病理检查各项结果数据分析可知,阴道镜宫颈活检结果中CIN I、CIN II相较于LEEP术后病理检查均存在诊断不符情况,如表2。
3讨论
阴道镜是一种内窥镜设备,其可针对病变局部放大6-40倍,从而发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病变情况,同时能够通过镜下取材活检进一步确诊病情。研究表明[2],阴道镜检查可起到介于肉眼、低倍显微镜之间的作用,但由于操作者对阴道镜检查具有明显的主观影响,可能因取材失误导致误诊、漏诊等情况。此外,由于宫颈移行带区是鳞状上皮、柱状上皮交界区域,也是CIN、宫颈癌的主要发生区域,经阴道镜活检时取材深度、范围受限性较大,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
LEEP是一种外科手术方式,利用对病变局部切除从而获得病理检查材料,经病理杂质学检验后可获得较高准确性。相关研究认为[3],LEEP相较于阴道镜活检技术而言,操作者对所得标本影响较小,针对病变局部的取材广度、深度均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利用此法诊断宫颈癌前病变效果更优。本文通过针对100例疑似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分析可知,LEEP术后病理检查阳性率显著低于阴道镜宫颈活检结果,阴道镜宫颈活检结果中CIN I、CIN II相较于LEEP术后病理检查均存在诊断不符情况,此结论与李柯敏[4]等人研究结果相符。但有研究认为[5],疑似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首先经阴道镜检查时需对部分病灶做切除取材处理,LEEP手术过程中切除部分若与阴道镜检查时所取下的相关组织部位重复,可能对LEEP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假阴性),本文由于篇幅有限、纳入样本容量少等客观因素,未对此类情况做深入研究,还需今后实际工作中加以探讨。
综上所述,应用LEEP手术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准确性更优,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5.
[2]孙晓燕.阴道镜宫颈活检联合LEEP术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评价[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5,38(3):274-275.
[3]蔡毅君.宫颈LEEP术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607-608.
[4]李柯敏,刘小玲,刘建珍.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宫颈管搔刮联合LEEP术对CIN的诊治价值分析[J/OL].河南医学研究,2017,26(7):124-125.
[5]李雪梅.液基薄层细胞学、高危型HPV、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LEEP术联合对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2017,37(5):105-1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