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超声检查中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乳腺肿物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术前进行乳腺超声检查,按照BI-RADS分级进行评定。对所有的手术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对比分析两者结果。结果对比病理结果,乳腺超声检查BI-RADS分级诊断标准,乳腺超声诊断准确度为83.5%,敏感度为88.6%,特异度为81.4%,假阳性率18.2%,假阴性率11.5%。结论乳腺超声检查中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乳腺肿瘤的诊断,能够规范、统一、准确地指导超声工作者进行乳腺超声检查。
关键词:乳腺超声;BI-RADS分级;乳腺肿瘤;诊断作用
本文引用格式:刘学良,张曼丽,马红艳,等.乳腺超声检查中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196,206.
0引言
乳腺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性疾病,发病率高,发病呈逐年增长趋势,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病死率较高,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安全[1]。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乳腺肿瘤的预后至关重要,早期并定期筛查有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肿瘤疾病的检测率,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乳腺肿瘤目前主要的检查手段有X线片、乳腺超声、MR检查等方法。乳腺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有效、可重复性高、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在乳腺肿物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2]。然而超声检查缺乏统一规范,超声报告主观性较大,检查结果难以准确传达主管医生,从而限制了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BI-RADS分级针对乳腺肿瘤的病灶特点归类分级,注重克服影像检查主观性,综合考虑影像检查结果作出判断,有利于超声检查报告的规范化[3]。本研究纳入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乳腺肿物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探讨乳腺超声检查中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乳腺肿物患者,120例患者均为女性,病灶数168个;患者年龄范围22-74岁,平均年龄(47.13±11.36)岁;其中40岁以上患者75人,病灶数90个;40岁以下患者45人,病灶数58个。
1.2纳入与排除
纳入标准:(1)患者临床上发现乳腺肿物,年龄18-80岁,病历资料齐全。(2)患者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愿意承担相关风险并积极配合乳腺超声检查。排除标准:(1)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其他具有高度传染性的传染性疾病的患者。(2)合并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重度躁狂等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难以配合检查工作的患者。(3)合并严重肝功能衰竭或肾功能衰竭的患者。(4)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器质性疾病需要紧急抢救者。
1.3仪器和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超声检查仪器,检查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彩超医生负责,超声检查的频率相同,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检查的乳房、双侧锁骨上区、腋窝等部位。检查时嘱咐患者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横、纵、斜多切面扫查。当扫查过程中发现可疑肿物病灶后,重点观察肿物的大小、形态、位置、边界、边缘、有无回声、有无钙化、血管分布等超声图像特征情况。将乳腺病灶按BI-RADS分级进行评估记录。
1.4BI-RADS分级诊断标准
资料不全或检查不理想,需结合其他检查为0级;未见明显异常为1级;良性病变,建议定期随访(每年1次)为2级;良性病变可能,建议短期内随访为3级;可疑恶性,需考虑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为4级(其中4A级恶性可能性为3%-30%,4B级恶性可能性为31%-60%,4C级恶性可能性为61%-94%);高度可疑恶性(可能性大于等于95%)为5级;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但尚未接受外科全乳切除术为6级。
1.5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表示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乳腺病灶病理结果
168个病灶中,通过手术或者穿刺病理,证实存在101个良性病变,67个乳腺癌。乳腺超声检查中BI-RADS分级诊断一共88个3级病灶,当中有恶性病理结果7个;诊断37个4级病灶,当中有恶性病理结果19个;诊断43个5级病灶,当中有恶性病理结果41个。
2.2乳腺超声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
乳腺超声图像根据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分级,对比超声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乳腺超声诊断准确度为83.5%,敏感度为88.6%,特异度为81.4%,假阳性率18.2%,假阴性率11.5%。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女性肿瘤性疾病榜首,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安全。早期诊断和治疗乳腺癌、定制合理的手术和化疗方案从而减少肿瘤复发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4]。与X线、MR检查相比,超声由于价格较低、准确性高、可重复、辐射小等优势而成为临床医生的首选方式。然而超声缺乏规范的评价标准,不同超声医生对超声图像特征的把握不一致,导致临床医生对超声报告的阅读无法做出相应的诊断评价,不利于后续的诊断和治疗。乳腺超声易于发现较大的滋养血管,难以显现肿瘤组织新生细小血管。肿瘤组织较细小的滋养血管多、流速低、走形复杂并汇聚成血管网,乳腺超声显示困难,容易导致误诊漏诊[5]。超声工作人员在给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需多角度细致扫查,避免漏诊误诊,结合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减少主观臆断。对于BI-RADS 4级的患者临床医生应该建议患者短期随访观察或定期穿刺活检,对于穿刺结果阳性的患者又要注意假阴性的可能,只有通过手术病理证实才能确诊,不能掉以轻心。乳腺超声BI-RADS分级诊断标准通过引进“可能范围”的概念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让临床医生充分了解超声诊断报告代表的含义,理解诊断结果中潜在的风险。“可能范围”也可以帮助患者准确认识自身的身体状况,避免将良性病灶认为不会进一步发展变化的极端,减少临床延误诊治和没有定期复查的风险以及导致的不良后果,也不会因为对恶性可能性的盲目悲观而导致恐慌,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自身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乳腺超声检查中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乳腺肿瘤的诊断,能够规范、统一、准确地指导超声工作者进行乳腺超声检查。小等原因,微创旋切术手术恢复快,术后疼痛等程度明显较轻。(4)小肿块特别是临床触诊阴性肿块及多发乳腺良性肿块效果好,微创旋切治疗小的乳腺肿块,尤其是直径<5 mm的肿块。有研究报道指出微创旋切术血肿发生率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且肿块直径大于20 mm及肿块数目大于3个以上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总体上微创旋切治疗多发乳房肿块仍然表现了优于传统手术的优点[5-6]。
综上所述,采用彩超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效果较好,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司徒勺祥,冼康明,叶少芳,等.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对乳腺亚临床病灶诊治价值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9):70-72.
[2]程科蔚,谭智勇.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和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2):182-183.
[3]陈伦宽,周凌阳,陈乐翔,等.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切除乳腺良性肿瘤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04):21-22.
[4]刘祯.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对比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14-16.
[5]龙登锋,黄自铎.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技术在乳腺病灶切除活检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7):1571-1574.
[6]金思励,赵毅.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在不可触及乳腺占位性病变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8,38(11):1285-12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