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乳腺病变是一种女性常见疾病,通常临床可将其分为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以及乳腺癌五类,患者若在患病后未接受积极有效的治疗,则可能由于病情的持续恶化,出现癌变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患者在发生乳腺病变后,其乳房最为直接的表现出现有不同程度、情况的肿块,并根据不同具体的疾病表现出不同症状。大多为乳房出现肿块、疼痛、月经不调等,某些病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全身乏力等症状。由于乳腺病变可能发展至癌变,因此临床主要以早发现早治疗为治疗原则,通过各类检查, 尽量在病变早期即对患者采取较为有效的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通过超声 BI-RADS 分级标准的应用,使临床对于乳腺病变患者的检查更为规范且准确,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本文则主要分析乳腺超声 BI-RADS 分级标准诊断乳腺病变的应用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乳腺超声;Bi-RADS 分级标准;乳腺病变
本文引用格式:陈孚健 . 乳腺超声 BI-RADS 分级标准诊断乳腺病变的应用价值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103):211-2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均使用乳腺超声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59岁,平均(40.67±4.58)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使用BI-RADS分级标准进行诊断。使用全数字彩超为患者进行检查,将患者取仰卧位,并充分暴露患者的两侧乳腺,将诊断仪探头频率调整为9~11 MHz。首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诊断,观察患者两侧乳腺处的病变情况以及形态、血流状况等,对其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其后由患者的乳头作为散发点,呈顺时针对患这乳房进行扫查,由乳头向外缘进行放射状检查,扫查速度不宜过快,并应贴合乳房,缓慢滑行,同时采用多断面交叉的方式,以横、纵、斜等方向,对患者乳房进行多次检查,从多方面对其乳腺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可避免少数活动性相对较好的以及小型的肿瘤漏扫。
在为患者扫描检查结束后,使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为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分级。主要将患者病情分为9级,分别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A级,ⅣB级,ⅣC级,Ⅴ级,Ⅵ级。0级表示患者病情无法通过超声检查进行完全评估,应对患者使用其他方法进行诊断;Ⅰ级表示患者乳腺情况正常,未发现任何病变、肿块、结构异常现象;Ⅱ级表示患者乳腺发生病变,但为良性病变,未发现恶性征象,通过多次检查后,检查结果差别不大,应进行定期随访掌握患者情况;Ⅲ级患者病变情况无法完全确诊,呈良性可能性较大,恶性可能性较小;ⅣA级患者病变可能为恶性病变,并且应通过穿刺活检进行进一步确诊;ⅣB级患者病变为恶性病变可能性增加;ⅣC级患者可能为恶性病变可疑性高,可能性较大;Ⅴ级患者病变具有高可能性为恶性病变,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不清、具有细小分叶等,乳腺周围组织发生异常,乳房正常结构发生分层并中断,可发现较微小的钙化等;Ⅵ级则主要用于检查一切已被证实的恶性病变。
1.3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中数据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结果
45例患者中,良性患者31例,占比68.9%,恶性患者14例,占比31.1%。所有患者中,乳腺增生患者19例(42.2%),乳腺炎10例(22.2%),乳腺纤维瘤2例(4.4%),乳腺导管浸润癌5例(11.1%),乳腺导管癌9例(20.0%)。
2.2乳腺病变BI-RADS分级结果
BI-RADS分级结果中,良性病变患者大部分集中于Ⅱ级、Ⅲ级,为24例,占比77.4%,而处于Ⅳ级、Ⅴ级的良性病变患者仅7例,占比22.6%,2=18.645,P=0.001,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性病变患者大部分集中于Ⅳ级、Ⅴ级,为13例,占比92.9%,少部分位于Ⅱ级、Ⅲ级,仅1例,占比7.1%,2=20.571,P=0.001,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乳腺病变临床较为常见,并且由于病情相对复杂、检查较为困难,若为采用及时有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恶性病变即是癌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1-5]。
目前临床主要将乳腺病变分为5类,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以及乳腺癌[6]。前4类均为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癌则为恶性病变。各种病情具体临床表现不同,对于患者影响亦不相同,并且由于大部分临床表现较为相似,以乳房出现肿块、乳头溢乳、乳房疼痛为主要症状,因此较难进行准确的诊断,可能无法为患者进行较为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延误治疗最佳时机,影响治疗效果[7-8]。
通常乳腺炎患者可在细分为急性与慢性2种,此类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细菌于患者乳腺导管处、乳头外伤处进行繁殖,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乳房胀痛、具有较为明显的压痛、全身发热、畏寒,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胸闷、头痛等症状[9]。随病情发展,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脓肿、持续发热、疼痛剧烈等,需要采用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乳腺增生则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病变种类,常见于中年妇女人群。患者患病后,乳房出现疼痛、内部生有结节、月经不调等症状,主要是由于患者内分泌发生异常所引起。
乳腺纤维瘤属乳腺病变良性病变,肿瘤多呈圆形、质地相对坚硬,与患者的周围组织边界较为明显,可通过手术方法进行完整切除治疗,但较易由于内分泌异常而复发。乳腺囊肿则是由于患者乳腺结构发生异常、炎症等,所导致的乳汁内积,形成囊肿[10]。
乳腺癌则是由于患者乳腺发生恶性病变所致,其将导致患者乳头出现溃烂、结痂、脱屑、灼痛、乳头凹陷等,并由于恶性肿瘤细胞的转移浸润,导致周围正常的器官、组织等发生恶性病变,致使病情逐渐复杂、严重,提高治疗难度,降低患者治疗效果、预后,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较大。
由于患者在发生乳腺病变后,可能由于未在治疗最佳时期接受积极有效的治疗,从而导致病变逐渐严重,演变为恶性病变,降低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对患者采用有效准确的方法进行检查,并尽早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防止病情恶化。临床通常使用超声方法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通过超声成像可较为有效直观的对患者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以此判断患者病情。而BI-RADS分级可对于乳腺病变进行分类,以此帮助医师进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以此指导后续的检查以及治疗。其通过将患者病情分为9级,由0级至Ⅵ级,患者病情由轻到重,以此辅助医师进行判断。
通过对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在45例乳腺病变患者中,出现良性病变患者共31例,恶性病变患者共14例。对所有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BI-RADS分级后,良性患者大部分集中于Ⅱ级、Ⅲ级,少部分集中于Ⅳ级、Ⅴ级,前者患者数远多于后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良性病变患者因病情较轻,大部分处于低分级,即Ⅱ级、Ⅲ级。而恶性病变患者中,大部分患者集中于Ⅳ级、Ⅴ级,少部分集中于Ⅱ级、Ⅲ级,前者远多于后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恶性病变患者病情较重,因此集中于高分级。由此,在今后的诊断与治疗中,可通过BI-RADS分级对乳腺病变患者超声图像进行分类判断,若图像分级处于Ⅱ级、Ⅲ级或更低,则可认为患者病变为良性的可能性较大,若图像分级处于Ⅳ级、Ⅴ级或更高,则可认为患者病变为恶性的可能性较大,以此指导后续的检查进行结果确认或治疗方案的制定,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乳腺病变可为良性病变或恶性病变,前者通过有效治疗可收获较好的疗效,后者对于患者生命健康有较大影响。因此采用乳腺超声检查结合BI-RADS分级对病变进行分级判断,可帮助医师进行病情判断,并指导后续的检查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祁娟,曹春峰,吴涛.对超声BI-RADS分级在诊断乳腺病变应用研究[J].系统医学,2018,3(24):125-126,129.
[2]丁敏侠,柏艳红,唐凤珍,等.超声造影联合超声BI-RADS分级在临床疑似乳腺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7):1184-1186.
[3]卢伟荣,韩运生,沈吉,等.高频超声结合BI-RADS分级在乳腺肿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9):125-128.
[4]任荣婷.乳腺超声BI-RADS分级标准在鉴别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8):183-185.
[5]王小颖,杨晓青,冯钰瑾.BI-RADS分级结合弹性比值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药,2017,39(20):3127-3129.
[6]施培健,蔡颖.BI-RADS超声乳腺分级在乳腺肿瘤方面的应用[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5(4):56-58.
[7]孙芹,张翠玲.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BI-RADS评分分级联合用于乳腺肿块诊断的临床价值[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8,12(6):447-448.
[8]张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4):127-128.
[9]龚倩,苏蓓蕾,王若雁.高频超声联合BI-RADS诊断在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6):1420-1422.
[10]石岩,陈松旺.BI-RADS-US第五版超声弹性成像分级法在BI-RADS-4类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6):52-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