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解毒消痈方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干预疗效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9 15:42: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解毒消痈方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的影响。方法将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解毒消痈方,两组均连续用药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ngⅡ、ald水平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lVef、fs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用解毒消痈方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心衰患者angⅡ、ald水平,并明显提高心功能相关指标。

关键词:解毒消痈方;冠心病心力衰竭;raas激活;改善心功能

本文引用格式:石锐,常立萍.解毒消痈方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干预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212,217.

0引言

冠心病心力衰竭是冠心病发展至终末期的特殊类型,是因长期冠脉病变引起心肌组织长乏氧缺血,引起心肌细胞死亡,心肌弥漫纤维化,出现一系列心脏失代偿改变[1-2]。近几十年来,冠心病心力衰竭在我国的发病率仍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生存健康,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3-4]。目前,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仍然是药物控制、机械辅助和外科手术等,费用高、疗效差、依从性不佳,导致治疗效果受限。中医药治疗靶点广泛,整体调节、副作用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以及降低终点事件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以解毒消痈方在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收获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2~77岁,平均(62.31±5.81)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4~76岁,平均(63.58±6.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标准: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诊断标准[5];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功能Ⅱ级以上(NYHA),有心梗病史或已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伴有左室增大及LVEF≤40%,心衰病史≥3个月,NT-proBnP>125 ng/L。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常规针对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包括常规应用ACEI、ARB、抗血小板、硝酸酯类药物、他汀、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用解毒消痈方:金银花30 g,丹参20 g,川芎10 g,半夏10 g,瓜蒌25 g,地龙10 g,水蛭5 g,黄连10 g,知母10 g,水煎取汁300 mg,早晚分服,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同为3周。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水平测定。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AngⅡ、ALD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经治疗AngⅡ、ALD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ngⅡ、ALD水平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LVEF、FS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LVEF、FS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LVEF、FS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
 
2.3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对比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较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


3讨论

据我国心衰注册登记研究(China-HF)结果显示心肌缺血导致的相关病变是引起心衰的主要病因[6],冠心病心力衰竭是冠心病长期发展,迁延不愈带来的直接靶器官病变,严重降低了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心室重构是该病变恶化发展的关键机制,而RAAS的过度激活其中最重要的成分AngⅡ、ALD目前被认为是心室重构的主导因素,在心衰的病理改变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7]。

目前,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已进入平台期,晚期心脏移植可能是唯一治疗方法。冠心病心力衰竭在中医学中可归为“心衰”“心悸”“喘证”疾病范畴。痰瘀互结是冠心病相关心血管事件链的重要病变机制[8-9],据此,以络病学说为理论基础、以痰瘀伏络为致病中心机制,以解毒消痈通络为中医药干预冠心病心衰的治则治法可以作为目前西医治疗平台期的重要补充和提高疗效手段。解毒消痈方中金银花为君,以清热解毒,配以黄连、知母以强化解热解毒之力,丹参、川芎寒温并用,活血散瘀不留邪,瓜蒌、半夏温通辛行祛痰化浊,水蛭、地龙血肉有情引诸药入于心络,全方共奏解毒消痈、豁痰通络之效。

本研究结果提示解毒消痈方可明显抑制冠心病心衰患者AngⅡ、ALD分泌过渡,可在一定程度抑制交感分泌激活,具有明显提高冠心病心衰患者心功能作用,以络病理论为基础的冠心病相关心血管事件干预疗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Yokoshiki H,Mitsuyama H,Watanabe M,et al,Cardia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n ischemic and non-ischemic cardiomyopathy[J].J Arrhythm,2017,33(5):410-416.
[2]欧发邦.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12(4):153-154.
[3]于彤彤,王传合,王菁菁,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9):947-950.
[4]Gajanana D,Shah M,Junpapart P,et al.Mortality in systolic heart failure revisited:ischemic versus non-ischemic cardiomyopathy[J].Int J Cardiol,2016,224(15):15-1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57-63.
[6]张健,张宇辉.多中心、前瞻性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初步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5):413-416.
[7]Kawano H,Do YS,Kawano Y,et al.AngiotensinⅡh-as multiple profibrotic effects in human cardiac fibroblasts[J].Circulation,2000,101(10):1130-1137.
[8]邓悦,吴宗贵,陈颖,等.痰瘀伏络是心血管疾病链的主要机制[J].中医杂志,2011,52(20):1733-1735.
[9]于丹.从痰瘀浅析冠心病[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6):208-2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7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