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虹膜及睫状体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5例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首次或反复性单眼发病,对照组为患者对侧健康眼(25例25只)。患者采取激素治疗法,治疗前及治疗一周后复查使用前节OCT(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采集患者双眼图像,并测量房水闪辉计数、瞳孔直径、鼻侧虹膜厚度、颞侧虹膜厚度、鼻侧UBM睫状体厚度、颞侧UBM睫状体厚度,观察虹膜、睫状体的变化情况。结果AAU患者治疗一周后复查房水闪辉计数(24.89±2.787)较治疗前(138.71±21.95)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AU对侧眼组相比,治疗后AAU组瞳孔直径变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侧虹膜厚度,治疗前AAU组明显增厚(P<0.05);鼻侧、颞侧的虹膜厚度,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前AAU组患者鼻侧、颞侧UBM睫状体厚度大于对照组,治疗一周后,睫状体厚度变低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葡萄膜炎鼻侧虹膜明显增厚,睫状体非显著性变厚,治疗后虹膜及睫状体厚度均有所改善。
关键词:急性前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超声显微镜
本文引用格式:李寿庆,高磊,王胜,等.急性前葡萄膜炎虹膜及睫状体形态变化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117-119.
0引言
急性前葡萄膜炎[1](anterior uveitis,AAU)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葡萄膜炎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不清楚,临床上多认为于体液免疫相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AAU是一种可以波及虹膜及前部睫状体的炎症性疾病,表现为急性、慢性、肉芽性、非肉芽性、主要症状有视物模糊、眼痛、流泪、畏光,晶状体代谢异常和房水流出时,可引发视力严重下降,导致并发性白内障和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前节OCT(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采用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显示眼球前部的结构,采用1300 nm的红外线,对巩膜及角膜组织有良好的穿透力。超声生物显微镜[2(]ultrasound biomieroscopy,UBM)属于超高频超声诊断系统,可以获取高分辨率图像,可在非入侵条件下实时获取人眼前段结构的图像,临床主要用于眼前段检查。本文通过UBM系统,探讨AAU患者治疗前后虹膜及睫状体的变化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临床资料收集。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急性前葡萄膜炎的患者25例。患者纳入标准:均为首次或反复发作的前色素膜炎;玻璃体没有炎症细胞;OCT显示后极部没有异常;不伴有其他眼部炎症性疾病。排除标准:①虹膜萎缩;②角膜水肿;③不能按时随访,不能配合检查。所有患者经检查诊断后符合急性前葡萄膜炎的标准[3],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女4例,男11例;患者年龄13-73岁,平均(42.53±4.099)岁;左眼发病(1.000±0.000)次,右眼发病(1.667±0.5528)次,单眼反复发作者2例,急性前葡萄膜炎病程(8.214±1.110)天。各年龄段具体情况详见表1,本次研究AAU患者主要集中在30-40岁,并且反复发作的患者也在这一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对照组为患者对侧健康眼(15例15只),属于自身对照,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充分扩瞳孔:入院后给予散瞳剂(1%的阿托品滴眼液)充分活动瞳孔,预防虹膜后粘连的发生,虹膜粘连的患者给予阿托品 / 盐酸肾上腺素于结膜下注射,局部给予阿托品眼膏。
(2)抗炎治疗:给予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开始治疗时15 min点眼一次,连续点眼4次后,改为每小时一次,连续使用数天,根据炎症消退情况改变点眼次数;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点眼,4-6次/d。
1.3观察指标。虹膜厚度采用前节OCT:蔡司visante OCT-1000。检查过程:采用Anterior Segment Single扫描模式,经瞳孔中央获取水平方向的断层图像。将所获取的图像放大三次以后,分别测量瞳孔直径以及水平方向虹膜最厚点的厚度。测量三次,并计算平均值。
检查过程:首先选择鼻侧纵切面图像(右眼选择3点位,左眼选择9点位),以图像中巩膜突最高点为圆心,以1.5 mm为半径做弧线,得到弧线与睫状体的交点,通过交点作垂直于眼球壁的直线,测量直线方向的睫状体厚度。测量三次并计算平均值。
检查过程:用闪辉仪测量前房闪辉计数,每次测量获得不小于5个有效测量值,切SD不大于2。去掉最大测量值与最小测量值后,计算平均值。
所收集的AAU患者在初诊时测量视力、眼压,前节OCT、UBM行眼前段扫描,测量虹膜厚度、睫状体厚度(ciliary body thickness,CBT),记录AAU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一周复查时房水闪辉计数、瞳孔直径、鼻侧虹膜厚度、颞侧虹膜厚度、鼻侧UBM睫状体厚度、颞侧UBM睫状体厚度,观察虹膜、睫状体的变化情况[4]。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PASW Statistics v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Mean)±标准差(SD)表示。两组间计量数据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统计学差异,临床计数资料统计分析采用资料的χ2检验比较分析。*P<0.05时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时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时差异具有极高度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AU患者治疗一周后复查房水闪辉计数(24.89±2.787)较治疗前(138.71±21.95)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AU对侧眼组房水闪辉计数也有所降低,但变化不明显。与AAU对侧眼组相比,治疗后AAU组瞳孔直径变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侧虹膜厚度,治疗前AAU组明显增厚(P<0.05),鼻侧、颞侧的虹膜厚度,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AAU组患者鼻侧、颞侧UBM睫状体厚度大于对照组,治疗一周后,睫状体厚度变低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急性前葡萄膜炎[1](acute anterior uveitis,AAU)主要病变部位为虹膜、睫状体。按病因可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临床类型:①血清阴性椎关节病变伴发的急性前葡萄膜炎;②HLA-B27抗原相关的急性前葡萄膜炎;③特发性急性前葡萄膜炎等。目前裂隙灯检查的经验模式仍为诊断AAU的主要手段,但是这种诊断的医生水平、经验、差异化都很大,本研究为探讨AAU的临床检查手段,同时用前节OCT(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前房闪辉仪进行AAU检查,寻求临床简便、高效的评价AAU的检查方法[5]。
AS-OCT是一种方便快捷、非接触性、分辨率高的眼前节扫描技术,采用1310nm的低相干光,可获得直径达16mm、最深6mm的眼前节组织断层细节,轴向分辨率最高小于25μm。目前AS-OCT测量虹膜主要以青光眼虹膜变化为主,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6-7],但是除Fuchs综合征之外,测量葡萄膜炎虹膜厚度却少有研究。Agarwal等[8]使用AS-OCT观察了45例(62只眼)葡萄膜炎患者的前房炎症反应,方法是对图像中前房内高反射点进行计数,据此定量分析前房炎症反应的分级程度,并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比较,评价其相关关系。观察葡萄膜炎虹膜形态变化的只有特殊类型Fuchs综合征,Bsarir等[9]使用AS-OCT观察38例Fuchs综合征患者,结果发现病变眼虹膜明显变薄。
UBM主要优点:无创、定量测量、动态观察、能提供横断面高分辨力的图像。清晰度可近似于组织切片,可观察眼部各结构并指导临床治疗,观察病变情况。文献中UBM多对青光眼、眼外伤、葡萄膜炎进行研究,用于葡萄膜炎诊断还是较少。王毓琴等[10]研究AAU患者发病初期患眼的上、下、鼻、颞4个象限巩膜突后1mm内睫状体的厚度明显大于对侧健眼。
本文通过检测25例AAU患者,观察到治疗前鼻侧虹膜明显增厚,睫状体变厚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虹膜及睫状体厚度均有所改善。本次研究采用AS-OCT及UBM观察急性前葡萄膜炎,无创、高分辨率、观察准确,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随着AS-OCT的设备的升级,无创、简便、非接触式的检查手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UBM的检查,为临床使用扩大了适应症和提高了实用性。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我国急性急性前葡萄膜炎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6,52(3):164-166.
[2]张烨,唐炘,王宁利.根据超声生物显微镜和眼前节OCT图像对房角关闭机制进行分型的一致性研究[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6,34(10):936-940.
[3]张钦,李秀岩,张宏达,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3):102-104.
[4]刘浇艺,钟丘,岑志敏,等.球后注射曲安奈德对视网膜光凝术后睫状体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7):166-167.
[5]黄玉宜.应用UBM量化观察急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治疗前后眼前节结构变化[D].温州医学院,2009.
[6]郑策,谢晓玲,陈文霞,等.AS-OCT测量眼前节虹膜参数可重复性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7):789-794.
[7]晏红改,李骏,杨柳.相干光断层成像术在葡萄膜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眼科杂志,2015,(10):790-794.
[8]Agarwal A,Ashokkumar D,Jacob S,et a1.High-spee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for imaging anterior chamber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 uveitis:clinical correlation and grading[J].Am J Ophthalmol,2009,147(3):413-416.
[9]Basarir B,Ahan C,Pinarci EY,et a1.Analysis of iris structure and iridocorneal angle parameters with 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 Fuchs’uveitis syndrome[J].Int Ophthalmol,2013,33(3):245-250.
[10]王毓琴,黄玉宜,方海珍,等.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急性前葡萄膜炎治疗中的监测价值[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5,17(5):261-2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