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19 08:55: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肛肠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瘘管切除术,观察组应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取得临床效果相近(P>0.05),但在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更少,差异明显(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对手术预后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保留括约肌挂线法与瘘管切除术在临床疗效对比中均能取得理想效果,但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对肛门括约肌功能保护更好,对患者术后生活影响小,患者满意度更高,并且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更少,因此临床治疗复杂性肛瘘中,应优先考虑保留括约肌挂线法。

关键词: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复杂性肛瘘;肛门

本文引用格式:姜林峰,黄涛.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

0引言

复杂性肛瘘是肛肠科常遇到的疾病,本身是良性疾病,但会对患者日常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1]。复杂性肛瘘相比其他肛门疾病,其发病原因与形式多样,治疗难度大、易复发,临床治疗复杂性肛瘘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会对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造成损伤[2],严重影响排便、排气等功能。因此,如何降低对患者括约肌的损伤,最大程度地保留肛门功能,是复杂性肛瘘治疗中最大课题。本文以100例在我院肛肠科接受治疗的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样本,探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确诊为复杂性肛瘘,经与患者沟通,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肛肠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瘘管切除术与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7~53岁,平均(38.54±5.82)岁,病程3个月至2年,平均(0.83±0.39)年;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6~52岁,平均(39.24±5.89)岁,病程3个月至2年,平均(0.85±0.4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瘘管切除术,术前通过肛肠镜、探针对肛瘘位置程度进行探测,对治疗方案进行确定:①取侧卧位,行骶管麻醉,在患者肛门外侧边缘做放射状肛瘘外口一个;②将探针经此肛瘘外口与肛瘘内口沟通,切开肛门瘘管;③在相邻肛瘘支管间架设医用橡皮筋,实现对口引流,使用甲硝唑对创口和肛瘘管道进行清洗;④当患者肛瘘内口快愈合之前,拔掉引流管,对创口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行保留括约肌挂线法:①取侧卧位,术前常规消毒,行骶管麻醉;②应用肛门镜、探针对瘘管内口与肛门括约肌进行探测,确定位置关系;③在瘘管内口相应方位与肛门外缘做放射状切口,使用探针经此切口连接内口,以内口为中心,从齿线5 mm至括约肌沟下5 mm,切宽10 mm放射状切口,经此切口清除病灶,过程中,以对括约肌最小程度损害为原则,完毕后在切口间架设橡皮筋,设对口引流;④术后,每日以甲硝唑对肛瘘管道与创口进行清洗,待内口创面快愈合前,拆除引流,使用消炎药物至创口完全愈合。

1.3观察标准

借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肛瘘疗效评判制定评判标准。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肛瘘症状消失,创口愈合,无复发;显效:肛瘘症状基本消失,创口愈合,偶发瘙痒、肛周油腻;有效:肛瘘症状改善,瘙痒、脓肿症状较少;无效:肛瘘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手术预后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满分为50分,得分越高,表明对手术预后越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对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进行分析,采用t、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总有效率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术后,观察组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占比4%,对照组发生术后并发症9例,占比18%,2=10.010,P=0.00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手术预后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41.24±6.34)分,对照组满意度评分(31.29±9.63),t=6.102,P<0.05,差异显著。

3讨论

复杂性肛瘘是一种难以治疗的肛瘘疾病,是一种良性疾病,不会对患者生命产生危害,但对日常生活有严重影响。同时复杂性肛瘘有较大复发性,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经传统手术治疗后,虽然能治疗肛瘘,但对患者的肛门功能影响较大,会有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的风险[3-4],给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传统术式的复发率高,据统计,传统术式治疗复杂性肛瘘,复发率在40%左右[5]。

在此背景下,随着医疗器械与技术的发展,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出现,与其他肛瘘手术相比,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小,患者手术预后较为理想[6],能正常排气、排便,基本不会对生活造成不良影响。相比传统术式,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对括约肌肌张力影响较小,能提高临床治愈率,同时降低复发率,术后恢复期更短[7]。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虽相近,但采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的患者术后并发症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

叶鹏飞、刘佃温[8]研究发现,采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对患者的肛门功能影响小,患者的VAS与肛门失禁Wexner评分均优于传统术式,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肛门功能,术后,对患者肛门括约肌影响小,对患者排气、排便影响小,同时保留括约肌挂线法的并发症少,患者对其预后满意度高,临床治疗复杂性肛瘘应优先考虑保留括约肌挂线法。

参考文献

[1]马天龙,党洁,徐学超,等.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比较治疗复杂性肛瘘的Meta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7,44(12):837.
[2]徐涛.复杂性肛瘘治疗中保留括约肌挂线法的疗效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6):176-177.
[3]Jiang HH,Liu HL,Li Z,et al.Video-Assisted Anal Fistula Treatment(VAAFT)for Complex Anal Fistula: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in China[J].Medical Science Monitor,2017,18(12):2065-2071.
[4]Hermann J,Banasiewicz T,Barbara Kołodziejczak.Role of Vacuum-Assisted Closure in the Management of Crohn Anal Fistulas[J].Advances in Skin&Wound Care,2018,32(1):1.
[5]李建国,郭茂华,张保田,等.主管切开挂线支管旷置引流术治疗复杂性高位肛瘘的效果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7,33(7):632.
[6]李晓洁,邓业巍,王华胜,等.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18,39(3):27-29.
[7]周艳涛.切开挂线术与LIFT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7):62-63.
[8]叶鹏飞,刘佃温.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复杂肛瘘患者术后疼痛及肛门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3):152-1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80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