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9 12:40: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高位复杂性肛瘘108例做对照研究,随机抽取5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其余54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以及安全性,探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11%)、治疗有效率(96.30%)均分别优于对照组的31.48%、74.07%(P<0.05)。结论临床针对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疗效显著,可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肛瘘;对口引流术;疗效;切开挂线

本文引用格式:王灵利.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76-77.

0引言

高位肛瘘指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而高位复杂性肛瘘表示患者存在多个瘘壁和瘘口,患者临床症状常表现为疼痛和流脓,且具有病变位置高、管道复杂、管道弯曲、管道多等特点[1],因此,一定程度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目前,临床针对高位复杂性肛瘘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而不同手术方案疗效不一,本文择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高位复杂性肛瘘108例做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的临床价值,研究内容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择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高位复杂性肛瘘108例做对照研究,随机抽取54例作为对照组,选取病例均经电子肛门镜确诊,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伴有精神病史、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对照组54例中男、女分别45例、9例;年龄36~58岁,平均(48.56±6.23)岁;病程0.8~5年,平均(2.36±0.85)年;观察组54例中男、女分别47例、7例;年龄35~60岁,平均(48.85±6.13)岁;病程0.7~5年,平均(2.55±0.82)年;对比两组年龄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2]。观察组: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3],具体内容如下:经骶管麻醉,探查内外口数目、位置、支管走向、主管走向,经瘘道入探针至肛内,确定内口位置,对内口对应肛门后部做一人造切口(长度2.5 cm),经人造切口进入探针,且经内口探出,以“V”字形切口,将齿线以下的主管道切开;对于齿线以上管道,用橡皮筋固定探针,经内口拉出,结扎。于支管外口,距离上述切口距离2.15 cm处做一切口,切口呈现放射状,切除增生部分,扩大外口,对分支管或者支管实施破坏,清除糜烂组织;修正切口和皮缘,常规止血、引流。

1.3观察指标

显效:创面完全愈合,疼痛等症状全部消失;有效:创面趋于愈合,症状程度缓解;无效:未达上述标准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统计两组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 P S S 2 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发生肛管畸形3例、肛门潮湿3例,发生率11.11%(6/54);对照组发生肛管畸形6例、肛门潮湿10例、肛门失禁1例,发生率31.48%(17/54),组间对比,差异明显(2=12.3786,P=0.000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
 

3讨论

肛瘘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与直肠肛门损伤、肛周脓肿、肛门裂反复感染等优点[4],而本文研究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是肛瘘类型中最难治疗的一种,且随着疾病发展,可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诱发其他疾病。以往临床采用的传统术式疗效较差,且容易造成肛门畸形等并发症,而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具有创伤小、创面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5],手术过程可以确认内口,以运动机制和括约肌解剖学为基础[6],针对性清除病灶部位,预防术后肛门失禁等并发症,有效保存肛门节制功能[7],因此,逐渐取代传统术式应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过程。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的有效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值得注意的是,术者行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需要做到内口探查认真细致,探查到每个已经形成或者正在形成的内口,避免肛瘘复发、术后假道形成等情况[8]。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创面愈合,可降低肛管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治疗痛苦,改善手术预后。

参考文献

[1]王锦忠.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有效率影响评价[J].饮食保健,2018,5(50):10-11.
[2]王秦川,刘琪峰.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5):46-47.
[3]吴成琴.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9):84.
[4]海艳丽.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10):1473-1475.
[5]赵倡黎.探讨对口引流术与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差异[J].吉林医学,2018,39(10):1857-1858.
[6]朱慧婷,王业皇.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0):73-74.
[7]李艳玲,夏淑杰.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性评价[J].系统医学,2018,3(11):80-82.
[8]张杰,周海东.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性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5):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9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