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改良分段外剥内扎加肛门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04 15:50: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观察改良分段外剥内扎加肛门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 年 1 月至 2017 年 1月采用改良分段外剥内扎加肛门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 298  例,对患者总疗效进行评价,并从医疗美学对患者术前术后肛门外观进行评价。结果 298 例患者术后随访6-12 个月,无皮赘残留、术口水肿、肛门狭窄、直肠粘膜外翻、混合痔复发,肛缘外观平整,治愈率 100%。结论  改良分段外剥内扎、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加肛门整形术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 改良分段外剥内扎;肛门整形术;环状混合痔;肛门外观

本文引用格式:杨玉兰 . 改良分段外剥内扎加肛门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5):55-56.

\

0引言

痔是人类直立行走的代价,环状混合痔是痔发展的最后阶段 [1]。环状混合痔的形态改变为内痔静脉丛与外痔静脉丛上下贯通,齿线消失,环绕肛周,痔核与痔核之间常不能分出正常皮肤,内痔一般在二度以上,外痔多为静脉曲张性外痔或结缔组织外痔。环状混合痔的形态改变使肛门的外观也发生了改变 [2]。Millig an-Morgan(外剥内扎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混合痔最为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手术简单,对于单发或相互之间相对孤立的混合痔治疗效果好,缺点是对环状混合痔疗效差,易造成术后肛门狭窄,且术后肛门残留赘皮多 [3]。改良分段外剥内扎、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加肛门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能很好的解决皮赘残留、术口水肿、肛门狭窄等问题,并解决了肛门外观的美化问题。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4 年 1 月至 2017 年 1 月本院住院患者诊断环状混合痔 298 例,其中环状脱垂性混合痔 208 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肛管外移,脱出物需手托或卧床休息方能回纳; 环状嵌顿性混合痔 90 例,伴有肛门疼痛,肛缘一圈痔核脱出嵌顿不能回纳,部分粘膜坏死;男 185 例,女 113 例;病程 8-25 年;年龄 22-70 岁,平均 46 岁298 例患者均采用改良分段外剥内扎、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加肛门整形术治疗。

1.2手术方法。患者术前禁食,术晨灌肠液灌肠排便后送入手术室。取左或右侧卧位,行骶麻或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观察痔核分布情况,于 5 或 7 点位两痔核间作放射状切口达内括约肌下缘,止血钳挑断部分内括约肌,并给予手指充分扩肛达 4-6 指。然后按痔核两侧自然凹陷的边缘将环状痔核分段,中弯或大弯血管钳夹内痔部分,翻回血管钳,于外痔部分作放射状 V 形切口,切除多余皮赘,保留足够的原位皮桥,并仔细剥离切除皮缘下曲张的静脉团,最后对合皮肤呈线状切口,10 号丝线 8 字结扎,剪除结扎痔核残端。必要时于放射状切口近端行皮下缝合,深度可至内括约肌下缘,使肛管皮肤皮下组织固定于内括约肌上。依次由后向前顺序分段结扎各痔核。在结扎各分段痔核时力求修整后的皮肤黏膜桥平整,结扎时尽量使外移的肛管向上提拉,使新建的肛管皮桥及黏膜桥平整贴合。齿线附近各结扎点上下错位,避免同一平面。术中止血彻底,查无活动性出血后肛内置入痔疮栓,肛周术口周围注射亚甲蓝布比卡因封闭止痛,塔形纱布加压包扎固定。术后当天进食半流质饮食,控制大便 1-2 d,常规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 2 d 预防感染, 每日便后外用洗痔夜 ( 院内制剂 ) 熏洗坐浴保持肛门术口清洁,每日换药 1 次。术后 1 周内予复方黄连膏纱条换药以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后期予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以生肌收敛促进术口愈合。

1.3疗效判定。按照《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 判定疗效。治愈: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好转:症状改善,痔核缩小或萎缩不全。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

1.4结果

1.4.1疗效。痊愈 298 例,治愈率 100%。平均住院时 12.6 d; 创面愈合时间(20±3)d。患者肛门外观恢复平整美感。

1.4.2术后并发症。术后尿潴留 5 例(患者为男性,患有前列腺增生),留置导尿 3-5 d 后拔除,无后遗症;肛缘皮瓣断裂 3 例,予修剪后创面愈合;未发生术后大出血、术口水肿、肛门狭窄、皮赘形成、直肠粘膜外翻等并发症。

2讨论

环状混合痔是多发性内痔或环状内痔的晚期阶段,主要由症状明显的Ⅲ、Ⅳ期脱垂性内痔和混合痔发展形成,其外痔部分绕肛缘 1 周,形成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环形静脉曲张型或结缔组织型混合痔 [5]。由于其占据了齿线附近直肠下段及肛管一整圈,痔核之间没有自然的分界,因此,给临床外科处理带来较大的困难,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肛肠科 16 种难治病之一 [6]。其难点在于环状混合痔常常表现为痔环绕肛缘一周,既要去除病灶,又要防止肛门狭窄。

环状混合痔既是肛肠疾病中的常见病,也是肛肠学术界公认的难治之症,非手术处理难以消除环状混合痔的症状及体征。目前,以手术为主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方法多种多样, 手术方式出现了很多的经典及改良术式,随着技术的进步, 高科技器械的使用,其疗效显著提高,但有些治疗方法仍处于探索性阶段,还缺乏循证医学依据,同时也存在一定并发症和后遗症 [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治疗混合痔的过程中,已不再满足于混合痔症状的改善,而对肛门的形态学的恢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8]。传统观念认为患者对肛门外观并不关心,因其较为隐蔽或羞于表达。调查表明,95%的患者术前对自己肛门外观不满意,83% 的患者认为肛门外观对心理产生一定影响,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环状混合痔患者实际上对自己的肛门外观已有定性的评价 [9]。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要求已超出症状的消除或改善。另一方面,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美的追求,是一种美的理论在各门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医学美学也不例外,医学美学是一种特定的美学,因此, 在环状混合痔手术操作的过程中,临床医生应当整体考虑, 将医学美学及整形理念融入到手术操作中。

\

改良分段外剥内扎加肛门整形术是根据痔核大小及分布规律进行综合设计,采用分段外剥内扎,并设计切除一圈多余皮赘并加以整形,潜行剥离皮下曲张静脉团或血栓,在结扎各分段痔核时力求修整后的皮肤黏膜桥平整,结扎时尽量使外移的肛管向上提拉,使新 建的肛管皮桥及黏膜桥平整贴合,不但可以彻底的清除曲张静脉团或血栓,明显减少肛管皮肤的破坏,消除术后水肿,减轻术后肛门疼痛,还可以有效减少术后皮赘遗留,使术后直肠肛管的形态、生理功能更接近正常,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加以手指充分扩肛,减少肛门狭窄的发生。手术过程中对肛门多余皮赘设计切除并加以外观整形,满足了患者对肛门美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晓飞, 黄得荣, 刘歆 , 等.改良外剥内扎加痔软化剂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13,33(6):27-28.
[2]聂伟健 , 李峨, 智建文 , 等. 对环状混合痔手术前后肛门外观评价的调查研究[J]. 中医学报 ,2011,26(153):143.
[3]王小峰 , 吴崑岚. 分段齿形外剥内扎加断桥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 50 例临床疗效分析[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16(6):374.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 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31.
[5]陈艳 , 张苏闽. 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现状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18(34):4314-4315.
[6]何永恒. 谢力子主任医师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经验总结 [J]. 湖南中医杂志 ,1995,11(5):19-20.
[7]范先伟, 王思洁, 罗海慧, 等. 肛门整形术在环状混合痔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7):609.
[8]伍静等. 分段切除伴肛门整形术治疗环状外痔为主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评价[J]. 四川大学学报 ,2014:45(6):1048-1050.
[9]聂伟健 , 李峨, 智建文, 等. 对环状混合痔手术前后肛门外观评价的调查研究[J]. 中医学报 ,2011,26(153):144.

《改良分段外剥内扎加肛门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04/2018120403513421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9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