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传统开颅术、小骨窗微创开颅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对比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2 10:21: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HicH患者分别采取两种术式治疗,并对比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HicH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制定传统开颅术治疗方案;观察组43例,制定小骨窗微创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9.07%,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4.65%,对照组为20.93%,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开颅术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

本文引用格式:董平.传统开颅术、小骨窗微创开颅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99+101.

0引言

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主要特点为发病急、病死率高、病情危急,若不能及时给予治疗,则会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目前,HICH治疗方法较多,例如传统骨瓣开颅术、小骨窗微创术、微创血肿穿刺术等,其中,小骨窗微创术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术式,操作简单,且并发症少,受到医师及患者的青睐。本文将对HICH患者分别采取两种术式治疗,并对比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6例HICH病例。所有患者均符合HICH诊断标准,依从性较好,已签署知情同意,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病家族史患者;②拒绝手术治疗患者;③存在内分泌、脏器疾病患者;④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例如白血病、败血病等。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女性17例,男性25例,年龄46-72岁,平均(59.86±1.12)岁,高血压病程3-9年,平均(5.48±2.29)年,平均格拉斯昏迷(GCS)评分(8.39±2.27)分。对照组43例,女性18例,男性26例,年龄47-73岁,平均(60.82±1.24)岁,高血压病程3-10年,平均(5.76±2.19)年,平均格拉斯昏迷(GCS)评分(8.42±2.30)分。

\

 
1.2方法。对照组制定传统开颅术治疗方案,进行头颅CT检查,定位血肿,进行穿刺,抽吸血肿,确定抽吸容量不宜超过总量20%。术后第2 d,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每次注入不超过2U,1-2次/d,持续3 d。观察组制定小骨窗微创治疗,同样进行头颅CT检查定位血肿,在血肿对应位置作切口,约4-5 cm,并逐步扩大切口,直到骨膜,使用钻骨孔扩大骨窗,进行血肿腔穿刺,确认血肿区域,在显微镜辅助下,吸除血肿,并进行双极电凝止血。在切开皮质时,应注意保护大脑功能区、血管行走区。清除血肿后,使用生理盐水多次冲洗,常规留置引流管。术后24-48 h复查。

1.3评价标准。疗效判定[1]: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头颅CT显示血肿清除,恢复自理能力;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头颅CT显示大部分的血肿消失,自理能力基本恢复,遗留轻微的神经功能障碍;无效:上述指标均未达到;总有效率为前两者合计。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价包括躯体、心理、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等层面,分数越高(总值100分),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使用百分数(%)表示取得的计数资料,使用SPSS 21.0软件处理,利用卡方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9.07%,差异明显(P<0.05),见表1。


\
 

2.2并发症率对比。观察组并发症率为4.65%,对照组为20.93%,差异明显(P<0.05),见表2。

\
 

2.3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

 

3讨论

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均密切相关。由于患者长期高盐、高脂饮食,且运动量不足,血脂浓度较高,可刺激炎性因子释放,导致脂肪颗粒、血小板沉积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并造成血管内皮质功能损伤,降低血管弹性。同时,由于血管壁侧压力升高,导致血压水平上升。患者在长期高血压刺激下,动脉血管发生退行性改变,脑微循环灌注增加,在过度兴奋、情绪激动时,可诱发脑出血[2]。手术是目前治疗HICH的常用手段,以往临床上常用术式为开颅血肿清除术,在直视状态下完成操作,进行骨瓣减压,可达到一定治疗效果,但由于其创伤较大,患者一般预后不理想。

小骨窗微创术是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微创技术,不需翻瓣即可清除血肿,同时在显微镜辅助下,可提高术野清晰度,使手术操作更加精确,能够在解除血肿压迫的前提下,尽量保护脑组织。此外,小骨窗开颅术后,不需要对微小的颅骨缺损进行后期修补,可避免二次创伤,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往有研究显示[3],对患者采取小骨窗微创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更低,生活自理能力更强,明显优于开颅手术患者,也证实小骨窗微创手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可改善患者预后。从手术时机上看,由于小骨窗微创手术皮质切口小,不需要翻开骨瓣及后期修补颅骨缺损,因此,一般1 h内即可完成手术,手术时间较短,且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也较短,可降低治疗费用。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9.07%,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4.65%,对照组为20.93%,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小骨窗微创手术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以往报道基本一致。以往有报道显示,微创小骨窗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的颅内压值明显低于传统大骨瓣手术治疗患者,也证实微创小骨窗手术的降颅内压效果更好。

应注意的是,在进行手术前,需要确定患者有无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疾病,进行精确定位,尽量避开脑功能区及血管,在清除血肿时,应动作轻柔、缓慢,避免与正常脑组织接触,造成副损伤[4]。同时,术中应密切监测血压波动情况,避免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引起的再出血。术后,应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适当使用冬眠合剂,注意观察患者的引流液情况,警惕再出血。做好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预防,合理使用抗生素[5]。

综上所述,小骨窗微创开颅术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伟,李帆,彭华,等.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软通道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2):79-80.
[2]段绍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6):96.
[3]王俊善.小骨窗开颅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意识恢复的影响[J].西藏医药,2019,40(01):61-62.
[4]肖奎,唐协林,刘胜华,等.小骨窗开颅与传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29):1-2.
[5]钱明,赵伟,蔡刚.小骨窗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3):3889-38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6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