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新型敷料在新生儿脐部感染伤口中的临床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7 15:48: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敷料在新生儿脐部感染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60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有80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的感染伤口部位使用常规的纱布进行换药,而观察组患儿则对伤口使用新型敷料进行换药。对比两组患儿的伤口感染率、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换药次数。结果在疼痛等级评分上,观察组处于优势,在伤口感染率上,观察组更低,在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上,观察组更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新型敷料应用于脐部感染伤口换药中效果显著,大大减少了换药次数,加快伤口愈合,减轻患儿的疼痛。

关键词:新型敷料;脐部感染伤口;临床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陈红利.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107-108.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ew Dressing in Neonatal Umbilical Infection Wound

LEI Li-hua,LI Xiao-fang,LEI Xia

(Department of Wounds,Chen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Hunan Province,Chenzhou,Hunan)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ew dressing on neonatal umbilical infection wound.Methods 160 neonat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80 children in each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routine gauze was used for dressing change at the infected wound site,in the obser-vation group,new dressings were used for dressing change.The wound infection rate,wound healing time and dressing change ti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In pain rat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n the advantage,in wound infection rat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in wound healing time and dressing change time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dressing in the dressing change of umbilical infection wound has a remarkable effect,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number of dressing changes,speeds up the wound healing and reduces the pain of children.

KEY WORDS:New dressing;Umbilical infection wound;Clinical application;Effect

引言

脐部感染在新生儿中较为多见,主要的感染途径为新生热感染、败血症。新生儿的各个器官及免疫系统均未发育完善,发生感染的概率较大,一旦出现脐部感染将会对其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1,2]。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脐部感染伤口,缩短治疗中伤口的愈合时间,延长换药时间,减轻患儿家属的不良情绪等,并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需要研究并使用新型的敷料。本文收集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60例院内、院外新生儿脐部感染伤口,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其中的80例患儿使用了新型的敷料对伤口进行换药,效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新生儿160例,所有新生儿均为足月产,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孕妇均无合并症;新生儿的体重在2500 g以上,1 min阿氏评分为10分。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60例新生儿分为各有80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儿的性别、体重、脐部感染情况等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应用新型敷料进行换药,具体方法:首先脐部用0.5%的碘伏消毒,其次用0.9%氯化钠清洁,再用棉签擦干,针对有明显的脓性分泌物需用0.9%氯化钠反复清洁,然后将水凝胶涂抹脐部,对失活组织进行软化;再使用藻酸盐敷料管理渗液,以促进伤口的恢复和肉芽的生长。最后,从患儿伤口的实际大小出发,选择合适的敷料进行外敷,其在种类及型号上均与伤口相符合。但要注意的是敷料要比创口及周围皮肤大出1-2 cm,以充分发挥出敷料的保护及隔离的效果。观察患儿伤口渗出情况,根据渗液来决定换药时间。

1.2.2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伤口使用常规的纱布,具体方法:观察患儿的伤口的情况,若出现坏死或是腐烂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清除,并使用碘伏棉球消毒伤口。最后对伤口使用普通的油纱进行覆盖,并使用无菌纱布对伤口进行包扎。同时也需要观察伤口的渗出情况,根据渗出液来决定换药时间与次数。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伤口感染率、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等。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均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涉及的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同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新生患儿伤口感染率、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比较,见表1。


\
 


目前新型敷料有很多种,在此次研究中所使用的新型敷料主要为水凝胶类、藻酸盐类、泡沫类等[3],这些敷料温和性高,不会对患儿伤口周围的皮肤造成损伤,也不会有粘连影响。在对患儿换药时不会撕脱上皮细胞,降低了患儿的疼痛感[4],能够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同时可以有效吸收伤口的渗液,大大减少了对周围皮肤的浸渍[5],降低了换药频次,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泡沫敷料是一种外敷半透性膜,其外层透气性、防水性较好[6],与伤口接触后能够有效地起到隔离效果,使得创面与外界有效地分离,阻止了外界细菌的入侵[7],充分发挥了对伤口及周围皮肤进行保护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二次感染的发生率[8]。

本次研究选取了160例脐部感染新生儿,其中的80例患儿使用了新型的敷料进行换药处理,发生的伤口感染率与常规的换药方法进行比较显著更低;同时,在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上,新型敷料组更处于优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显示,对于脐部感染患儿使用新型敷料进行换药处理能够大大降低伤口感染率,减少了换药次数,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总之,新型敷料用于新生儿脐部感染中效果显著,有效弥补了常规换药方式的弊端,发挥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母乳喂养咨询培训教程[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4-30.
[2]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4.
[3]姜梅,张丽华.出生后立即与母亲皮肤接触有利于新生儿保温[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40-141.
[4]姜梅,宋莉莉.不同断脐时间对脐部并发症及脐带脱落时间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11(8):583-584.
[5]施维妙,韩翠存.延迟断脐对母亲及新生儿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4):582-585.
[6]黄蕾,储友群.新生儿断脐时间研究现状[J].中国卫生产业,2015(4):170-171.
[7]马力凤,戴红芳,瞿伟莉.中药敷脐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12,10(26):2410-2411.
[8]王瑞淑.湿性愈合新型敷料在外伤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5):366-3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38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