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单侧额颞顶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脑损伤的预后效果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05 15:48: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究单侧额颞顶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脑损伤的预后效果。方法  回顾 2016年 7 月至 2017 年 8 月本院接受相应治疗的 62 例重型对冲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予以所有患者行单侧额颞顶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采取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评分) 评估预后,以大于 8 分作为预后优秀组(n =43),以小于 8 分作为预后不良组(n =19),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对侧血肿厚度、中线移位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与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   预后优秀组的对侧血肿厚度(1.36±0.36)、中线移位程度(0.54±0.1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91%)与预后不良组(3.84±0.32)、(1.72±0.26)、(57.89%)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重型对冲性脑损伤患者而言,血肿厚度、中线移位程度等均是影响单侧额颞顶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需对其重视并予以相应改善措施,值得推广。

关键词: 单侧额颞顶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重型对冲性脑损伤;预后

本文引用格式:吴秀锐. 单侧额颞顶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脑损伤的预后效果研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5):52+56.

\

0引言

重型对冲性脑损伤是临床最复杂与最严重的颅脑损伤, 患者单侧或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常伴随硬膜下血肿与继发性出血,若未及时予以针对有效的处理,则可导致继发性脑疝, 并且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1]。单侧额颞顶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对冲性脑损伤患者的常用手术方法之一,但是部分患者术后预后较差 [2]。对此,本文就单侧额颞顶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脑损伤的预后效果影响进行分析,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病例为 2016 年 7 月至 2017 年 8 月我院收治的 62 例重型对冲性脑损伤患者,以 Glasgow 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优秀组(n =43)与预后不良组(n =19)。所有患者均经头颅 CT 确诊为单侧额颞顶叶脑挫裂伤,且患者均有明显的头部外伤病史。62 例重型对冲性脑损伤患者中,男 36 例, 女 26 例;年龄在 21-64 岁, 平均(38.26±10.23) 岁, 受伤至就诊时间范围在 1-6 h 之间,平均(2.56±0.71)h。其中致伤原因:跌倒伤患者为 16例、车祸伤患者为 46 例。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单侧额颞顶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方法:术中进行气管插管全麻,根据血肿位置选择合适体位后,以术前 CT 影像为依据选择血肿距表面靠近骨瓣位置作为开颅点,同时还需避开重要功能区。开颅后若看见硬脑膜外血肿可先将其清除,切开硬膜,对脑表面进行探查,确定挫裂伤位置,若发现血肿则先将血肿清除;若未发现明显血肿则在挫伤位置点行电凝,再使用脑回针穿刺以确定血肿的位置;若未见挫裂伤,则需根据术前 CT 影响确定血肿位置后再穿刺,根据 CT 影像确定血肿位置 [3]。非功能区确定穿刺点的位置,电凝后将脑皮质切开,长度为 3 mm, 穿刺方向需深入脑深部,在确定血肿腔位置后将血肿吸除,并清除坏死脑组织,活动性出血位置实施电凝止血。在首次开颅术后进行头颅 CT 检查,并根据 CT 影像结果,必要时可实施二次开颅手术,根据血肿量确定血肿清除的最佳时机。

1.3观察指标。分别对预后优秀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对侧血肿厚度、中线移位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并观察。

1.4统计学分析。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 t 检验,χ 2  检验计数资料,若P < 0.05 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预后优秀组的对侧血肿厚度、中线移位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不良组比较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1。

\

3讨论

重型对冲性脑损伤疾病较复杂,临床常伴随有颅骨骨折或硬膜外血肿,预后情况较差。由于对重型对冲性脑损伤常以多种颅脑损伤的形式存在,且临床无统一的治疗措施,因此常根据脑挫伤程度与血肿位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其中单侧额颞顶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是临床常见的手术方式,将其应用于重型对冲性脑损伤患者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清除血肿与改善中线移位现象,但是由于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 [4-5]。本次结果显示,预后优秀组的对侧血肿厚度、中线移位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预后不良组比较(P<  0.05),表明血肿量、中线移位以及并发症与预后存在显著关系,其中血肿量的增多可增加颅内压,一旦超过代偿期则可诱发脑干移位或脑疝, 经研究表明,尽早将重型对冲性脑损伤患者的脑血肿清除, 能有效预防颅内压升高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病理改变。另外, 中线移位的是影响重型对冲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中线移位的增大可导致脑池不清与脑干受压,加重颅内压并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故临床需重视导致预后不良的因素,以促使预后得到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血肿厚度、中线移位的增大等是影响行单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重型对冲性脑损伤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及时对其处理,以改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健文 . 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6):102-103.
[2]陈仕明, 金涛, 李东波 , 等. 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对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 [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22(3):254-256.
[3]周汉光 , 张建党 , 张元峰, 等. 单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脑损伤的预后分析 [J]. 中国医刊,2016,51(7):93-95.
[4]杜洪宇. 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与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疗效对比[J].中外医疗,2017,36(15):67-69.
[5]巩勇.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效果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8(3):112-113.

《单侧额颞顶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脑损伤的预后效果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05/20181205034902522.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