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特点以及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本院接收的单纯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病情均确诊且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病变血管支数等,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特点(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冠脉病变支数更多,且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有高血压疾病的研究组发病率更高,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患者的24h收缩压、夜间脉压等存在密切相关性,这些为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当积极关注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使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
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血压特点;心血管事件;相关性
本文引用格式:张燕.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特点及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125,135.
0引言
高血压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其在我国有很高的发病率,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体,是高血压疾病的高发群体[1]。而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都使得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2]。同时高血压也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会加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因此更容易患有冠心病。两种疾病同时发生,会使健康状况更加恶化,且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特点、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从该时间段选择50例在本院接受诊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5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有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30例、20例,年龄42-80岁,平均(63.7±3.8)岁;对照组有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31例、19例,年龄43-79岁,平均(60.9±3.0)岁。本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前者半小时测定1次,后者1 h测定1次,统计患者血压情况。另外,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于造影显示患者管腔狭窄程度在50%以上的视为发生冠脉病变,统计患者的冠脉病变支数。对于左前降支、右冠脉主干、左回旋支三者中有一个发生狭窄,列为单支病变;有两个发生狭窄,列为双支病变;三个均发生狭窄,则列为三支病变;而对于发生左冠脉主干狭窄的患者,无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是否发生病变,均视为双支病变。使用Gensini评分系统进行冠脉狭窄程度的评分。
1.3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脉压、冠脉病变情况等进行统计比较,数据均录入SPSS 18.0系统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对血压等分析因素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统计学分析结果为P<0.05时,代表进行对比的数据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风险因素与心血管事件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资料比较
经过对比分析,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中,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患者的病变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表2。
2.2两组患者多因素分析情况比较
经过进行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胆固醇、病变积分、血压情况、脉压情况等指标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相关性的分析研究,发现年龄因素、24h收缩压、夜间脉压、病变积分等因素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直接的相关性,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高血压和冠心病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且两种疾病的发病率都呈现出升高趋势,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都有一定的关系[3]。同时两种疾病合并发生的情况也较常见。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更高,并且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发生之后,两种疾病会产生相互作用,加速疾病进展,使患者的健康状况更加恶化,治疗难度更大。而通过重视对患者的降压治疗,尽量使患者的血压控制在平稳的范围之内,则能够使患者发生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明显降低[4]。
本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仅患有冠心病的对照组来说,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研究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更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因素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更高,这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常见危险因素[5-7]。另外,研究组患者的病变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4 h收缩压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夜间脉压也显著比对照组更高,经过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以上因素均与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存在密切的相关性(P<0.05)。而从研究结果,我们也可以知道,这些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除了年龄因素之外,其他因素都可以采取对应的应对措施进行干预,如有效进行患者血压水平的监测和控制,不但可以减少患者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控制疾病病程进展,还能够起到积极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效果。临床应当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加强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8]。
参考文献
[1]王福冉.观察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3):150,153.
[2]罗媛媛,李鸿波.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1):55-56.
[3]姚芳,许飞.探讨高血压及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09):14,16.
[4]杨志星,张亮清.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9):105-106.
[5]李淑芳.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特点及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9):77-78.
[6]王保功,刘华玲,王瑞丽.冠心病合并高血压24h动态血压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9):53-54.
[7]张彪,郑亚西.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水平特点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25):3550-3552.
[8]张雄辉,古锡钦,黄素芳,等.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4):86-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