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基因型检测在冠心病患者新型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6 15:00: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疗人员对冠心病的检测方式也在不断完善,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新型的抗血小板治疗,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有较为清楚的认识,方便医疗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本文主要利用了对照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探讨了基因型检测在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价值,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促进我国医疗事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基因型检测;冠心病;抗血小板;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仇兆瑞.基因型检测在冠心病患者新型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208-209.

0引言

根据流行病资料显示,我国的冠心病患者数量在逐年上升,因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显得至关重要。利用基因型检测技术,可以对患者的DNA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根据实际病症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1基因检测对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优化作用的概述

由于冠心病患者动脉血管情况恶化,血管壁容易出现破裂,进而产生血斑,因此对血小板的含量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且能够预防心肌梗死等发生。目前我国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P2Y12受体拮抗剂和阿司匹林等。其中P2Y12受体拮抗剂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噻吩吡啶类和非噻吩吡啶类两种。氯吡格雷、普拉格雷等是常见的噻吩吡啶类药物,替格瑞洛和坎格瑞洛等是常见的非噻吩吡啶类药物。在进行冠心病治疗中,最常用的就是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由于替格瑞洛是一种典型的非前体药物,不需要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进入消化系统中就可以立刻发挥作用,而氯吡格雷则是一种典型的前体类药物,需要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反应,在肝脏细胞各种酶的催化反应之后,才能够转化为活性物质,发挥药效。这两种药物在人体中都会受到CYP2C19的影响,如果患者体内的CYP2C19出现基因的缺失,会给氯吡格雷的作用产生抑制的影响,使得氯吡格雷产生的活化产物含量明显降低,从而使血小板的含量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增加了患者冠心病的发病几率。目前国际上根据CYP2C19的检测结果可以将氯吡格雷的药效分为快、中、慢三种类型,其中慢代谢型和中等代谢型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大氯吡格雷剂量,或者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其他的抗血小板药物[1]。

\

 
2检测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选取了2018年1月至12月,我院的100名冠心病患者的检测数据,并且是由有经验的临床医生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经过CYP2C19基因检测,并且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为CYP2C19×1/×3、CYP2C19×1/×2。

2.2分组方法。将所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氯吡格雷加量组:该组的研究患者继续使用氯吡格雷药剂,并且药剂加量150 mg,qd。②替格瑞洛组:该组的研究患者停止使用氯吡格雷药剂,并且改用替格瑞洛药剂,药剂的含量为90 mg,bid。两组实验的患者除了使用进行对照的药剂之外,还按照正常的剂量服用阿司匹林等其他药剂。

2.3研究方法。在进行实验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临床的基线资料进行收集。将所研究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烟史情况、并发症情况、常用的冠心病治疗药物进行统计,要重点对阿司匹林、他汀类、钙离子拮抗剂等进行详细的记录。

2.4观察指标。要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登记,尤其是要对引发患者冠心病的诱导因素进行重点关注。如果患者有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要对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在进行实验研究的时候,应当使用logistic逻辑回归对引发冠心病的因素进行分析,定期记录患者在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方式后一段时间内MACE的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各种并发症的相关指标信息。通常情况下,MACE应当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再发、死亡等[2]。

2.5统计学分析。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应当使用SPSS 17.0进行患者信息的统计工作,对冠心病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后一年内的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资料的标准差和组间比分别用χ2和t来表示,P<0.05。

3CYP2C19基因检测步骤

在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的时候,应当采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试剂。采用从患者外周静脉血细胞中提起基因组DNA的方式,首先将PCR进行扩增,利用CYP2C19基因特异引导物来实现,然后进行特异杂交反应,将生物素标识的扩增产物与CYP2C19基因性检测探针进行杂交反应,其次,进行酶促显色反应,利用一定的酶试剂与反应物进行混合,使得混合物呈现出一定的颜色,然后通过一定的仪器对样品扫描获得图像,经过如见分析,确定患者的基因型。

3.1检测方法

(1)对样品进行收集,选取患者的静脉血液1 mL,并转移到EDTA抗凝管中。

(2)将样品的DNA进行处理,按照DNA提取试盒使用说明来提取和处理样本DNA,使得DNA浓度达到10-60 ng/ul。

(3)进行PCR溶液的扩增,配制5ul样品DNA溶液并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液转移到PCR仪器中,根据检测要求进行扩增。

(4)溶液杂交显色,通常情况下,会选择D-1和D-2进行杂交反应,其中D-1需要在在BaiO®e-Hyb全自动杂交仪中操作,D-2需要在恒温的仪器环境中操作。

(5)判断结果,在进行杂交显色之后,需要利用ArrayDoctor2.0软件,对溶液的颜色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患者的基因型。

(6)检测结果,通常情况下,检测结果有三种情况,如表1所示。


\


3.2检测结果分析。通过两组对照实验的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基于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24 h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替格瑞洛组治疗一个月后,血小板的聚集率要小于使用氯吡格雷加量组的数据,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
 


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分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两个大类,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发病的重要原因,因此进行抗血小板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为了能够有效地预防各种恶性并发症的发生,应当根据PCI术后标准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相应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发现,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或者阿司匹林的患者,依然有30%左右的人血小板含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心肌梗死再发病的概率依然较高。利用CYP2C19基因检测结构为中性的患者,跟利用替格瑞洛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相比,通过服用高剂量的氯吡格雷药物,并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控制各种心血管疾病,对于一些对格瑞洛药剂有排斥反应的患者,可以通过增加氯吡格雷剂量的方式,稳定病情,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3]。

4结论

基因性检测方式在冠心病患者新型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选择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CYP2C19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可以有效地了解患者的基因型,结合冠心病相关的并发症机理,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不过仅仅利用CYP2C19检测方式不能完全解释不同患者在实际临床情况中存在的差异,其他基因突变体也是需要研究的关键。本次研究通过对照实验,了解了基于基因型检测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看文献

[1]杨雅薇.急性心肌梗死和冠脉支架后再狭窄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临床注册研究(注册号:ChiCTR-RCS-14004303)[D].第二军医大学,2016.
[2]王锦.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型分布及其基因型指导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7.
[3]白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代谢基因多态性与抗血小板功能的注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55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