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腹部CT与核MRI胆管成像在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1-29 15:39: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观察腹部 CT 与核 MRI 胆管成像在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32 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本次研究,采取随机抽取临床资料的方式将 32 例患者分为 MRI 组与 CT 组,每组 16 例。MRI 组使用核 MRI 胆管成像进行检查,CT 组实施腹部 CT 平扫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对两组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T 组的肝内胆管结石诊断准确率 81.25%,MRI 组的肝内胆管结石诊断准确率 93.75%,MRI 组的诊断结果明显优于 CT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腹部 CT 相比,核 MRI 胆管成像在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更高,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部 CT;核 MRI 胆管成像;肝内胆管结石

本文引用格式:曾书波, 刘胜雄. 腹部 CT 与核MRI 胆管成像在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4):175+183.

\

0引言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中的一种,是在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分枝胆管存在的结石类型。肝内胆管结石可以是单独存在的状态,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通常表现为胆红素结石,也常与肝外胆结石合并,引起胆管堵塞,导致局部胆管变得狭窄。此外,肝内胆管结石还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也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临床上,为了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效果,为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常采取腹部 CT 与 MRI 胆管成像检查方式,为探索这两种检查方式在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笔者进行以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 32 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都采取了消化镜下胰胆管成像检查, 确证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取随机抽取临床资料的方式将32 例患者分为MRI 组与CT 组,每组 16 例。MRI 组,男 6 例, 女 10 例;年龄 23-68 岁, 平均(44.26±3.41) 岁。CT 组,男 7 例, 女 9 例; 年龄 24-67 岁, 平均(43.97±3.56)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1.2方法。CT 组:在实施检查的前一天,通知患者在检查前至少保持 8 h 的空腹状态,使用 64 排 128 层的螺旋 CT 机检查。MRI 组:使用 MRI 胆管成像进行检查,在检查的前一天叮嘱患者检查前至少保持 4 h 的空腹状态,主要有使用呼吸触发、屏气等方法检查的横断面、冠状位等,检查结束后将相关的扫描数据传输到工作站,由工作站对原始扫描图像进行重组并分析。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对两组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资料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n(%)] 表示,采用 χ2 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用 t 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CT 组的肝内胆管结石诊断准确率 81.25%,MRI 组的肝内胆管结石诊断准确率 93.75%,MRI 组的诊断结果明显优于CT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

3讨论

导致肝内胆管结石的原因有胆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胆汁滞留等,另外,胆汁中的黏蛋白、酸性黏多糖、免疫球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炎性渗出物,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寄生虫、胆汁中的金属离子等,都是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1]。肝内胆管结石在临床表现上,根据其疾病严重程度以及病理的差异,临床症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疾病早期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肝内胆管结石也仅局限在肝内胆管的某段存在结石的情况,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肝内胆管结石逐渐遍及肝内胆管系统,严重的出现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中晚期疾病,在临床上的表现也比较复杂。

临床上的腹部疾病诊断中,腹部 CT 的使用率较高,且诊断效果也比较显著。此外,结石类疾病的检查中,腹部 CT 也具有一定的应用和临床诊断价值。在实施 CT 检查前,患者需要引用含有碘元素的水,这能够促进检查中图像的清晰效果,还能减少伪影的出现,使得结石的诊断结果更加明确。当前,临床上对胆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中,MRI 胆管成像技术的应用较多,这种诊断技术不需要依赖造影剂,操作方法也比较简单,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腹部 CT 检查与MRI 胆管成像在胆结石诊断中的应用,MRI 胆管成像会更加清晰,还能够充分依据图像明确结石所在位置,有效增大观察范围,较少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2-5]。MRI 胆管成像技术显示出来的图片也更加全面,在胆结石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检测的准确率也更高,不过,这项检查的费用比腹部 CT 检查更高,在实际的检查选择中,医护人员需要结合患者自身的意愿、经济状况、病情等慎重考虑检测方式 [6-10]。

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 32 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对象,探讨了腹部 CT 与 MRI 胆管成像技术在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CT 组的肝内胆管结石诊断准确率 81.25%,MRI 组的肝内胆管结石诊断准确率93.75%,MRI 组的诊断结果明显优于 CT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以,与腹部 CT 相比,MRI 胆管成像在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更高,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安平, 李华林 , 高原 , 等. 磁共振检查在 998 例正常范围直径胆总管结石诊治中的应用 [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7):847-850.
[2]陈圣雄 , 刘建华, 闫长青, 等. 评价腹腔镜术中Ⅰ期联合 ERCP 在高龄胆囊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37(11):1275-1278.
[3]肖卫星 , 周君, 顾梦佳, 等. 精准肝切除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6,25(2):191-196.
[4]郑韬 , 王宜民 , 李娜 , 等.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扩张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6):668-670.
[5]马静梅 , 刘虎, 陆忠烈.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288 例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2016,28(5):575-576.
[6]仇美琴. 超声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17(12):837-839.
[7]高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联合 ERCP 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价值分析 [J]. 临床研究,2015(11):79-79.
[8]林天龙, 毛志海 , 张卓, 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联合 ERCP 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1,16(6):541-544.
[9]牛志鹏. 腹腔镜联合ERCP 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22(4):67-68.
[10]史正军, 程刚. 精准肝切除在肝内胆管结石中的应用探讨 [J]. 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4):127-129.

《腹部 CT 与核 MRI 胆管成像在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29/2018112903425483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8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