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性。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送检标本,分析其中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性。结果本院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分离出160株粪肠、210株屎肠球菌;其中,屎肠球菌对红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超过80%,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较低。但两种肠球菌均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均在较高的敏感性。结论本院分离出来的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主要来源于尿液标本,两种肠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谱有显著差异,因此,临床中需加强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
关键词: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分布特点;耐药性
本文引用格式:马耀.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210+235.
0引言
肠球菌一直被认为是动物肠道内的寄生菌群,在人类肠道也有这种寄生菌群,并且当出现异位寄生的情况时容易导致其尿道与呼吸道出现感染,极易诱发多种脏器感染,如泌尿道感染、腹膜炎、心内膜炎以及伤口感染等,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在医院感染疾病中,肠球菌是仅次于葡萄球菌的重要感染致病菌,根据临床研究得知,肠球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特别是对于耐万古霉素菌株而言,一旦产生在临床治疗中就没有合适的药物选取。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要对肠球菌的而感染特点以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旨在能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次研究特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8年8月的送检标本进行收集,分析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从本院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间住院治疗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其送检标本当中分离出的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且对其感染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对患者同意部分的菌株进行重复检验。
1.2检验方法。按照标准操作规范进行病原学标本的收集,由本院检验科室对其进行细菌分离以及药敏试验,将送检标本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的方式进行处理,对其中的阳性标本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方法:将分离出的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其中包括红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青霉素、莫西沙星、替加环素等药物。
1.3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22.0,分析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t与χ2检验。当P<0.05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耐药率。本院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分离出160株粪肠、210株屎肠球菌;其中,屎肠球菌对红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超过80%,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较低。但两种肠球菌均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均在较高的敏感性,见表1。
2.2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菌种来源与构成。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主要源自于尿液,其次为分泌物、脓液,屎肠球菌则是尿液、血液与分泌物,详情见表2。
2.3科室分布。粪肠球菌标本主要分布在泌尿外科(17.1%)、其次为肾脏内科(9.7%)、普外科(8.3%);屎肠球菌主要在ICU(17.0%)、泌尿外科(13.3%)、肾脏内科(12.9%)。
3讨论
近年来,因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与免疫抑制剂,再加上不断增加的侵入性操作,由此极大的增加了肠球菌素的临床感染数量,已成为医院感染中仅次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位居第二的革兰阳性球菌。肠球菌由于细胞壁比较后,对于一些抗菌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且耐药性比较容易获得,因此面临着十分严峻且突出的耐药问题。在肠球菌中检出率最高的当属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且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肠球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一般寄生与人体以及动物的肠道内,但是如果发生异位寄生的现象[1],寄生到了患者的呼吸道或者尿道,容易引起病原菌感染,在临床过程中,认为肠球菌感染一般以粪肠球菌为主,但是随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屎肠球菌感染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在2010你那我国屎肠球菌感染的病例占据了肠球菌感染的44.9%,与粪肠球菌感染的比例十分接近,因此在同期分离的临床肠球菌当中,屎肠球菌的分离株数明显较多,主要来源于异位寄生的标本当中,如尿液、痰液、胆汁、引流液、血液等,本次标本主要来源于尿液当中[2]。究其原因与患者留置过导尿管、开展过尿道手术和具有异常的尿路结构有关,鉴于此临床需要尽量缩短导尿管使用的时间。同时,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在科室分布方面具有很大不同,其中前者在泌尿外科中检出率最高,可能与组织解剖结构与尿道手术有关;后者ICU检出率最高,可能与患者长期使用大量广谱抗菌药物而导致免疫力降低有关,且患者同时存在多种基础基础,治疗时存在侵入操作[3]。
随着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不规范,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越来越高,根据临床研究得知,屎肠球菌的耐药现象更为严重,在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糖苷类抗生素治疗,对患者细菌细胞壁进行作用,取得的疗效较好,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多例耐糖苷类抗生素肠球菌,并且还有大量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要对肠球菌的而感染特点以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由于肠球菌对于利奈唑胺耐药机制较为负责,有必要深入的研究其耐药机制,站在基因角度上制定如何减少耐药菌株产生与传播的有效方法[4]。
在本次研究中,分离出160株粪肠、210株屎肠球菌;其中,屎肠球菌对红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超过80%,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较低。但两种肠球菌均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均在较高的敏感性。
综上所述,本院分离出来的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主要来源于尿液标本,两种肠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谱有显著差异,因此,临床中需加强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但是关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情况尚未出现,说明该药物滥用情况良好,临床与实验室需要互相监督,其中实验室需要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定期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查,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定期检测,并及时向临床反馈;临床需要严格根据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对抗生素进行合理使用,致力于耐药率的不断降低。
参考文献
[1]石薇,李家斌,伍龙,等.185株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安徽医学,2014,35(1):5-8.
[2]罗瑞香,朱静,王海滨.2011-2014年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感染、炎症、修复,2016,17(2):95-97.
[3]孙一峰,唐黎明.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02):127-128+131.
[4]罗瑞香.某三甲医院近四年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暨第十一次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症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中华医学会,201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