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患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导管溶栓疗法。采用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和健患侧肢体周径差指标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静脉通畅评分和健患肢体周径差可见,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患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针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患采用导管溶栓治疗法不仅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减少了病患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安全系数较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导管溶栓;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张海伟.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98.
0引言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血管外科的一种常见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而引发的综合征不仅会对病患的劳动能力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危及生命。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导管溶栓,由于其安全性较高,并且还能够获取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36-77岁,平均为57岁。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病患为21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病患为9例。患病时间为6小时至一周,平均患病时间为4天。临床症状为患肢肿痛、浅静脉扩张等。
1.2方法。①下腔静脉造影:基于DSA的监视,应用SeHinger技术将溶栓导管置入。结合病患顺行静脉造影与DSA的情况确定穿刺的具体位置,其中,溶栓药物的注射方向必须和静脉血流的方向相同。首先,通过健侧股静脉进行穿刺,然后再实施下腔静脉造影,就中央型血栓而言,应该通过右侧颈内静脉进行穿刺。最后对血栓情况、双肾静脉开口部位和下腔静脉分叉位置进行观察,测出下腔静脉长度。
②腔内导管溶栓:全部病患均通过小隐静脉进行导管溶栓,导管顶部插入血栓头端,选取相应的侧孔长度段,导管末端与微量泵相连接,以2-4万U/h推注尿激酶。溶栓过程中对凝血指标进行密切监测,二十四小时以后采用溶栓导管造影对溶栓情况进行一次观察,同时对导管顶部加以调整。③抗凝治疗:腔内导管溶栓的过程中,推注5000 U低分子肝素,每隔十二个小时经皮下注射一次,持续注射七天。然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一到两年,治疗阶段对口服剂量加以调整,持续1a,INR2.0-2.5。
1.3观察指标。评估所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患的静脉通畅度。静脉通畅评分:患肢各段静脉完全通畅是0分,部分闭塞是1分,完全闭塞是2分。静脉通畅率=(溶栓前静脉通畅评分-溶栓后静脉通畅评分)/溶栓前静脉通畅评分×100%。利用治疗前后周径差值对患肢肿胀恢复效果实施评估。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组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导管溶栓治疗前后病患的静脉通畅评分和通畅率。针对全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患采用导管溶栓治疗法后,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各种临床症状,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也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治疗前,病患的静脉通畅评分为
(8.25±1.46)分,治疗后,病患的静脉通畅评分为(3.96±0.85)分,由此可见,病患治疗前后的静脉通畅评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溶栓治疗后病患的静脉通畅率为(53.7±13.2)%。
2.2比较导管溶栓治疗前后健、患侧肢体周径差。针对全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患采用导管溶栓治疗法后,比较其健、患侧肢体周径差,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过程中,采用全身用药溶栓法不仅会导致病患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还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1]。另外,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还可能破坏静脉瓣膜和内膜。然而,导管溶栓治疗法的应用却能够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并且此种治疗方法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患的过程中,腘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然而,其入路置管却需要取仰卧位,这样患肢肿胀严重的病患就会无法承受[2]。因此,应该选取小隐静脉入路。除此之外,溶栓前,下腔静脉滤器的植入还能够有效防止PE发生,所以,应该采用常规植入法。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患采用导管溶栓治疗法不仅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且还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海龙,闫笑迎,李宏.导管直接溶栓治疗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8):941-942.
[2]徐清华,史平淮,查俊华,等.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7):479-4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