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鼻内镜下行顽固性鼻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顽固性鼻出血病人为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明胶海绵进行单纯填塞治疗,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内镜下射频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8.13%,观察组是93.94%(P<0.05);观察组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且鼻腔粘膜恢复、通气恢复及住院等所用时间观察组均比对照组短(P<0.05);对照组发生中耳炎、鼻粘膜糜烂及鼻粘膜出血的总概率为28.13%,观察组为9.09%(P<0.05)。结论对顽固性鼻出血病人在内镜下治疗效果显著,联合前后鼻孔填塞的方法疗效大大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鼻内镜下;顽固性鼻出血;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陈家军.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112-113.
0引言
顽固性鼻出血作为耳鼻喉科中一种常见急诊症状,指的是无法借助传统止血方式如鼻孔填塞、局部按压、使用血管收缩机等进行止血的一种症状,也可以称作难治性鼻出血,发病后可导致病人窒息或休克,若出血频繁还可导致病人贫血,大大危害病人的生命健康[1]。顽固性鼻出血在治疗中若无法及时有效处理,很容易导致鼻粘膜受损,引发鼻腔感染等。随着近年来鼻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顽固性鼻出血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鼻内镜下可取得清晰的视野,快速定位出血点,且手术创伤比较小,止血速度比较快,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顽固性鼻出血治疗的重要手段[2]。为了进一步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效果,本文将其与常规填塞治疗进行对比,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顽固性鼻出血病人为对象,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范围在12-75岁,平均是(46.32±5.13)岁;病程为1-8 d,平均是(3.86±1.52)d;所有病人均符合以下标准:①确诊顽固性鼻出血;②反复出血,出血量大且难以自主止血;③临床资料完整;④对本研究知情和用以。排除以下标准:①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②有严重的内科疾病合并症;③鼻咽部和鼻腔鼻窦等占位性病变;④中途退出研究者。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临床资料的对比中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选择明胶海绵单纯填塞治疗,指导病人取坐位或者仰卧位,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后,对其鼻腔进行仔细检查,判断鼻前孔和咽后壁两侧的流血情况,明确出血侧的鼻腔情况,使用1%丁卡因溶液棉片填塞鼻腔,麻醉鼻腔黏膜并对其出血点进行仔细辨别。接着用明胶海绵在出血点进行压迫填塞,并观察出血点是否有渗血情况,观察病人前鼻孔和咽后壁血流情况,一旦发现有血液流向咽喉壁,则加用明胶海绵填塞出血点加压,再使用膨胀海绵对患侧鼻腔进行填塞。最后对病人采取抗感染及相关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鼻内镜下射频治疗,指导病人取仰卧位,于鼻内镜下麻醉鼻腔粘膜,用1%丁卡因溶液棉片填塞病人的患侧鼻腔,以鼻中隔、下鼻甲、下鼻道、中鼻甲、中鼻道、嗅裂区、蝶窦前壁及鼻咽部顺序仔细检查每一个部位以明确出血点,接着在鼻内镜的直视状态下通过射频治疗仪给予出血点局部进行环状凝固,等黏膜有发白情况后对出血点加以烧灼,观察是否有渗血情况,再用明胶海绵填塞对创面进行保护。术后常规给予病人抗感染和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愈为治疗后3个月内病人鼻腔无出血情况;好转为治疗后3个月内病人鼻腔出血和出血的次数都比治疗前明显减少,且创面有所恢复;无效为治疗后病人鼻出血情况未得到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后出血量、鼻腔粘膜恢复、通气恢复及住院等所用时间;统计两组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 22.0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加以统计,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分别接受t、χ2检验后以P<0.05表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情况。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8.13%,观察组是93.94%,组间区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治疗后出血量和恢复情况。治疗后,观察组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且鼻腔粘膜恢复、通气恢复及住院等所用时间观察组均比对照组短,组间区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对照组发生中耳炎、鼻粘膜糜烂及鼻粘膜出血的总概率为28.13%,观察组为9.09%,组间区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鼻出血作为耳鼻喉科一种常见的急诊症状,尽快查明出血的原因,找出出血的部位,对病人采取有效的止血方法,是促进有效治疗的关键。但临床指出,顽固性鼻出血大多以动脉性出血为主,出血位置在鼻腔深部,如嗅裂区、鼻中隔后端、中鼻甲后端等,给治疗带来更大的难度[3]。以往临床对于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以填塞治疗为主,但大量实践证明,该治疗方法很容易对病人鼻腔粘膜带来损伤,若未能有效压住出血点,很可能致使病人再次出血,且填塞时病人往往需要承担比较明显的痛苦,所以积极寻找其他的有效治疗手段很有必要[4]。
鼻内镜是一种近年来兴起的且应用于顽固性鼻出血治疗中效果较为显著的方法,在鼻内镜下射频和明胶海绵填塞止血联合治疗中,可取得显著效果,且操作简单,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感比较小而备受病人的青睐。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优势体现在其在内镜直视下工作,手术视野清晰,可快速明确出血点;射频烧灼止血快、准确性高且效果显著;射频探头无黏膜特性,不容易焦化鼻内黏膜,可减少鼻腔粘膜损伤性出血情况等[5]。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内镜下射频治疗比明胶海绵进行单纯填塞治疗,疗效更显著,出血量更少,且鼻腔粘膜恢复、通气恢复及住院等所用时间短,发生中耳炎、鼻粘膜糜烂及鼻粘膜出血的总概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志刚.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腔内不同部位顽固性出血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2):8-9.
[2]任鸿飞.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2):3016-3017.
[3]王玉玲,逄翠翠,邢林涛.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5):102-103.
[4]孙柳,刘修卫,杨长亮,等.鼻内镜下电凝与鼻腔填塞纱条治疗顽固性鼻出血90例临床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8,32(02):94-96+141.
[5]范宇.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7):92-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