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P-CTA成像对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8 17:23: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P-CTA成像对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在我院就诊的57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然后对该患者进行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P-CTA成像,之后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在57例CI患者中,共有54例患者存在脑损伤范围以外的低灌注区,准确率可达95%,与对侧镜像区进行比较,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以及达峰时间,经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57例CI患者中52例患者存在脑血管痉挛。结论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P-CTA成像对CI后CVS患者,其CTP-CTA对CI后CVS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措施的选择以及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CT灌注成像;CT血管成像;颅脑损伤;脑血管痉挛;临床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王新正,张玉忠,汪丽娅,等.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P-CTA成像对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218-219.

0引言

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y,CI)作为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交通事故导致的CI患者呈现出日益上升的趋势,其在外伤中的发生率略低于四肢外伤,CI具有致残率高以及病死率较高等特点,这一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预后,CI患者的治疗效果除与CI的程度有关之外,还与CI是否及时进行处置等因素存在密切联系[1-2]。在临床中,CI后若不及时进行治疗,还常常会伴发程度不等的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 Spasm,CVS),严重者导致患者出现偏瘫、意识障碍等等病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家中患者的家庭以及社会的心里负担等[3-4]。因此,CI后CVS的早期诊断、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选取50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成像技术,了解颅脑损伤后CVS及脑灌注情况。CT血管造影(CTA)以及CT血管灌注(CTP)作为CT扫描技术与计算机处理软件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以及创伤小等等有点,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取代了DSA等技术[5]。目前采用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P-CTA成像技术显示CI后CVS的国内报道较为少见。基于此,本临床研究对选取57例患者进行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P-CTA成像,之后对其进行分析,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泽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在我院进行就诊的57例CI后CVS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29例,女性患者为28例,其年龄范围在2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14±5.32)岁;在57例患者发病原因有所不同(38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12例患者为高处坠落伤、7例患者为其他原因);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2例患者的评分为3-5分,28例患者的评分为6-8分,11例患者的评分为9-12分,6例患者的评分为13-15分);所有患者均进行颅脑CT检查,均有不同类型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患者为脑挫裂伤、5例为脑挫裂伤伴硬膜外血肿、8例为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16例为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11例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以及硬膜下血肿、10例患者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本临床实验已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选的研究对象已在实验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T检查,其检查顺序如下:(1)先进行颅脑CT平扫(电压为120kV,电流为250mAs,扫描层厚为5 mm)进而排除脑积水等病症;(2)CTP-CTA检查,首先应用双通道高压注射器注入50mL非离子对比剂碘帕醇(注射速率为5mL/s),然后应用25mL的生理盐水进行动态容积扫描(具体详细的参数如下:80 kV、100 mAs、层厚5 mm);延迟5s之后给所有研究对象注入对比剂并应用容积螺旋穿梭技术进行CT灌注扫描(其覆盖范围大约为115 mm,总扫描时间为46.71s,共25次);扫描结束后进行重建(层厚为1.25mm)。最后将所有数据传递至工作站,并经相关软件对所得图像进行最后处理。本组57例全部行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P-CTA成像检查。

\

 
1.3观察指标

(1)血管最狭窄处与远端正常管径之比即为血管狭窄程度(0-30%为轻度,31%-60%为中度,61%~100%为重度),主要评估双侧大脑前动脉、中动脉以及后动脉的A1、A2段,M1、M2段以及P1、P2段。

(2)通过相关软件获得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以及达峰时间的伪彩图并测量颅脑损伤患者异常灌注区及对侧镜像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以及达峰时间。

2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所得数据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两组患者中的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表达,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CTP-CTA成像的可行性分析结果


本临床实验中,所选择的57例CI患者,均可很好的配合技师,即可摆好头位,昏迷躁动且不能配合的患者给予镇静药物,CTP-CTA成像比较顺利,图像清晰、质量完好。

3.2CTA表现

在本临床实验中,所选择的57例CI患者中总共有52例患者存在CVS狭窄(其中轻度患者的例数为6例,中度患者的例数为29例,重度患者的例数为17例);总共有CVS狭窄52处,在其分布上(有28例患者处于脑损伤同侧,11例患者为双侧,3例患者为单纯对侧);双侧大脑后动脉4处,双侧大脑前动脉6处。在影像上除了血管的局部变窄外,总共有40处呈串珠样改变,均在双侧大脑中动脉,单纯的局部狭窄仅有12处。

3.3CTP表现

在57例CI患者中,共有54例患者存在脑损伤范围以外的低灌注区;3例患者无出现低灌注区,对照组CTA并未见CVS影像学特征,54例颅脑创伤患者的低灌注区与对照侧镜像感兴趣区脑灌注参数对比情况如下:48例患者的脑血流量以及脑血容量较对侧有所下降,以脑血流量下降最为显著,15例患者的脑血流量较对侧下降、脑血容量较对侧有所上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者的平均通过时间以及达峰时间较对侧有所增加,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4讨论

由于我国交通的快速发展,其CI患者所占数量呈现上升趋势[6]。有相关学者报道显示,CI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病情加重的诱发因素之一[7]。CVS作为CI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脑血管以及血流的变化情况又是影响CI继发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CI占全身创伤发生率的第2位,死亡率则位于首位[8]。因此,对于CI患者,及时了解血管、血流的变化情况尤为关键。CI患者由于具有发病快等特征,临床中常常采取磁共振进行检测,但具有时间较长等缺点,而脑血管造影对患者往往带来不必要的创伤,上述检测方式虽然对脑血管的检查有一定成效,但对重型CI患者并不适合[9]。CT具有高清晰度,成像时间短等优势,因此可应用获得的CTA图像进而反映脑血管的变化[10],从而为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P-CTA成像对CI后CVS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还有研究学者报道称,将CTA与CTP进行联合后,可明显降低CVS的假阳性率,因此将两者联合可有效提高CVS准确率[11]。

本研究结果显示,57例CI患者中,有54例患者存在脑损伤范围以外的低灌注区;3例患者无出现低灌注区,这提示可排除症状性的CVS;54例颅脑创伤患者的低灌注区与对照侧镜像感兴趣区脑灌注参数对比情况中,48例患者的脑血流量以及脑血容量较对侧有所下降,以脑血流量下降最为显著,这提示低灌注区可见脑血管痉挛,甚至可出现栓塞现象,15例患者的脑血流量较对侧下降、脑血容量较对侧有所上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由于低灌注区的微血管受到压迫,导致血管处于狭窄状态,可进一步说明CI后的缺血状态是由症状性CVS所导致;有学者认为CTP对CVS进行监测,可在早期判断中发挥一定成效,还有学者认为平均通过时间的增加往往是由颅内压升高所诱发,进而导致脑循环时间的增加[12],因此平均通过时间可作为CVS的灌注指标之一。本研究中低灌注区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均有所增加,这与相关学者报道一致,提示支配该区域具有血管痉挛的症状且已引起该区域处于低灌注状态。因此,CTP对CVS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综合以上所述,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P-CTA成像对CI后CVS患者,其CTP-CTA对CI后CVS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措施的选择以及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涓,刘银红,郭锬,等.一站式全脑动态容积CTA-CTP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8):1072-1076.
[2]Romero JM,Heit JJ,Delgado Almando JE,et al.Spot sign score predicts rapid bleeding in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Emerg Radiol,2012,19(3):195-202.
[3]宋大刚,刘伟国,屠传建.TCD对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2):90-92.
[4]Zacharia BE,Vaughan KA,Jacoby A,et al.Management of ruptured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J].Curr Atheroscler Rep,2012,14(4):335-342.
[5]Shankar JJ,Lum C,harma M.Whole-brain perfusion imaging with 320-MDCT scanner:Reducing radiation dose by increasing sampling interval[J].AJR Am J Roentgenol,2010,195(5):1183-1186.
[6]王彦刚,赵丽,章翔,等.婴幼儿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缺血的l临床特征及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8,7(5):451-454.
[7]廖圣芳,陈汉民,王玉差,等.尼莫地平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10):1070-1014.
[8]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第1版.湖北:湖北科技出版社,2005:365.
[9]张庆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应用价值[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3):311-312.
[10]鲁德忠,陆环,杨春燕,等.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前评估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5,14(2):134-137.
[11]Jeon YW,Kim SH,Lee JY,et al.Dynamic CT perfusion imag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Korean J Radiol,2012,13(1):12-19.
[12]Kim DJ,Krings T.Whole-brain perfusion CT patterns of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 pilot study in 18 patients[J].AJNR Am J Neuroradi ol,2011,32(11):2061-20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4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