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A检查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及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
结果DSA检查结果显示狭窄动脉有120条,狭窄4级13条,狭窄3级的有26条,狭窄2级的有34条,狭窄4级的有47条,CTA检查敏感度为86.29%、特异性为99.30%、准确度为98.72%。
结论CTA检查可显示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并可显示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可作为临床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筛查方法。
关键词: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缺血性脑血管病;数字减影血管造
本文引用格式:陈静.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173+190.
0引言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血管痉挛等因素导致,主要表现为失语、偏瘫、头晕、口角歪斜、语言不利。
相关数据显示[1],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约占脑血管疾病的70%。缺血性脑血管病及时检查及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方法较多,包括螺旋CT血管成像(CTA)、经颅多普勒(TC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SCTA具有无创、价格低廉、检查用时短的优点,且能够多角度对病灶进行投影,清晰显示脑血管解剖关系,因此临床应用较广泛。本研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64层CTA检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1例,女26例;年龄35-80岁,平均(64.73±10.06)岁。疾病类型:脑梗死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例,腔隙性脑梗死38例。
1.2方法。患者先行DSA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仪器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ADVANT-LC系列DSA系统,检查方法为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后全脑DSA,颈及颅内动脉从多角度投射,包括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正,同时行侧位造影,必要时加斜位造影。
而后再次采用CTA检查,与DSA检查结果对照,检查仪器为美国Light-speed VCT-XT型64排CTA,先进行横轴位扫描,横轴位重建图像厚度5 mm,层间距5 mm。12G注射针头,造影剂为碘海醇,高压注射器设定注速为3.5-4.0 mL/s,矩阵512×512,300 mg/mL,80-100 mL,获得图像150-200层,延迟17-20 s。血管成像方法为曲面重建法(CPR)和容积显示法(VR)。
1.3观察指标。观察CTA检查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并计算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血管影像学评定指标包括动脉狭窄、闭塞,共计18条动脉,即无名动脉、颈总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椎动脉(双侧)、侧颈外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基底动脉(双侧)。
狭窄程度判定标准:0级为正常;1级即直径狭窄<50%,为轻度狭窄;2级即直径狭窄50%-90%,为中度狭窄;3级即直径狭窄91%-99%,为重度狭窄;4级即直径狭窄100%,为重度狭窄(闭塞)。CTA诊断血管狭窄特异度=(CTA阴性血管数+DSA阴性血管数)/DSA阴性血管总数×100%;敏感度=(CTA阴性血管数+DSA阴性血管数)/DSA阳性血管总数×100%。
1.4统计学处理。汇总2组资料,以DS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SPSS 21.0计算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
2结果
2.1血管狭窄情况。67例患者共检动脉1206条(67×18条),DSA检查结果显示狭窄动脉有120条,其中狭窄4级13条,CTA检查结果与该结果一致;DSA检查结果为狭窄3级的有26条,CTA将3条诊断为狭窄4级;DSA检查结果显示狭窄2级34条,CTA将4条诊断为1级狭窄;DSA检查结果显示狭窄1级有47条,CTA将3条诊断为正常,7条诊断为狭窄2级;DSA诊断为正常的1086条,CTA将15条诊断为1级狭窄。
CTA检查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CTA检查的敏感度为86.29%、特异性为99.30%、准确度为98.72%,见表1。
3讨论
脑血管病的诊断一直将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该技术可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等血管图像,并可显示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情况,但缺点是可对机体造成创伤,费用高,操作复杂。临床认为血管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因素,因此,及时准确诊断脑血管狭窄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
CTA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血管显示技术,以多层螺旋CT扫描成像为基础,将螺旋CT扫描与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技术相结合,可显示血管内外及血管壁情况,并能够多角度、多方位显示血管情况,从而获得更精确和有效的诊断信息,为评估颅内、外血管狭窄提供依据。同时,该技术具有快速、微创、省钱、省时间等优点,该技术。
相关研究指出[3-5],CTA更简单实用,可作为DSA的一种替代方法。本次研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CTA检查,结果显示,CTA检查的敏感度为86.29%、特异性为99.30%、准确度为98.72%,且狭窄越严重敏感性、特异度及准确度越高。
表明,CTA检查实用性强,准确度高,临床价值显著,与相关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5]。但CTA靶器官血管显影是静脉注射对比剂后通过血液循环达到的浓度,无法动态观察动脉血管狭窄情况,因此,有一定不足之处[6]。当去除干扰因素后,充分利用分析诊断,可作为DSA检查的替代的方法。综上所述,CT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价值显著,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7-14]。
参考文献
[1]王璐.CT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2):86-87.
[2]姚柳.CT颅脑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9):40-41.
[3]何洁,吉训明.脑血流灌注显像与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诊断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比较[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8(06):873-876.
[4]唐爱华.CT颅脑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影像技术,2018,30(03):23-25.
[5]何洁,吉训明.老年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SPECT脑局部血流灌注显像与脑核磁灌注成像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S1):81-82.
[6]李昂,丁里.CT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及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6,56(30):110-112.
[7]李晨霞,张蕴,张月浪,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2):236-239.
[8]房铭辉,曹树臣,房迎辉,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9):3711-3713.
[9]王俊,周泽东.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2):89-89.
[10]乔方,龚建平,蔡武.64排螺旋CT颅脑血管成像在诊断成人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3(2).
[11]程晓青,左长京,田建明,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2):113-116.
[12]韩舒,王厚均,陈殿森.应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脑血管成像诊断烟雾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9):261-261.
[13]叶贤旺,黄求理,任大卫,etal.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C]//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2013.
[14]潘宇宁,黄求理,叶贤旺,etal.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烟雾病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12):840-8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