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神经内科眩晕病症患者临床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1-23 17:01: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眩晕病症患者致病因素。方法 选择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眩晕患者 50 例,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疾病危险因素,检查患者神经系统以及身体指标。结果 50 例患者存在有四种眩晕病因,其中良性阵法性眩晕患者 17 例,后循环缺血患者 14 例,偏头痛患者 11 例,高血压患者8 例。结论 良性阵法性眩晕属于眩晕最常见致病因素,临床诊断需要对此有足够重视,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症状,给予神经系统检查,明确患者病情,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干预。

关键词: 神经内科;眩晕病症患者;临床

本文引用格式:孙福. 神经内科眩晕病症患者临床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4):80.

\

0引言

眩晕在神经内科较为常见,属于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容易受到多个系统病变因素影响,存在多种不同发病原因,患者很难用语言表达自己病变位置以及方向 [1]。头痛与头晕往往会同时存在,患者一旦眩晕,将会表现为站立不稳、天旋地转,并伴有呕吐等。眩晕患者给予及时、针对性的治疗十分必要。本文选择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眩晕患者 60 例进行研究,探讨神经内科眩晕病症患者致病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眩晕患者 50 例, 男 32 例、女 18 例;患者年龄为25-72 岁,平均(43.7±3.6)岁,所有患者存在有眩晕症状, 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持续较常时间。

1.2方法。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疾病危险因素,检查患者神经系统以及身体指标,在前庭功能障碍检测方面, 使用电测听患者前庭功能以及脑干诱发电位,如果患者眩晕由后循环缺血导致,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椎动脉和颈动脉,患者疑似中枢病变,行 MRI 检查、头 CT 检查。

迅速改变患者体位,诱发眩晕,患者往往会存在有头痛、恐惧、恶心等症状,通过体位的改变能够迅速诱发患者眩晕, 如果患者未存在有听力异常等,可结合诊断标准排除 PCI 可能。偏头痛患者不存在有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病史,根据国际头痛协会(IHS)诊断标准,最大限度降低医师主观性。眩晕综合征患者需要结合患者眩晕发作、眼震电图等区分,反复发作性眩晕一般会存在有呕吐、恶心等症状,部分患者短时间意识模糊,持续时间未超过 1 h,患者休息后病情好转,不存在明显头痛。

2结果

50 例患者存在有四种眩晕病因,其中良性阵法性眩晕患者 17 例,后循环缺血患者 14 例,偏头痛患者 11 例,高血压患者 8 例。

\

3讨论

3.1眩晕病理机制。眩晕主要是患者所出现的自我感知错误,患者睁眼时会感觉物体旋转,闭眼感受自己神田旋转眩晕类型称之为真性眩晕,这类患者会存在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临床上眩晕根据患者病变解剖位置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等不同类型 [2]。系统性病因的出现与患者前庭病变存在密切联系,包含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及核等。非系统性眩晕与患者前庭系统外疾病有关,比如贫血、中毒、脑动脉硬化等。良性阵法性眩晕是导致患者眩晕的最常见影响因素,有研究表明,颈性眩晕等同样属于患者眩晕的主要致病因素。

3.2眩晕的治疗。良性阵法性眩晕通过早期诊断并给予科学的耳石复位手术治疗,能够实现对患者眩晕症状的有效改善, 前庭康复治疗在实际应用中同样可以对患者眩晕起到非常好的改善作用。临床治疗中,需要将手法复位与康复治疗相结合, 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针对耳科疾病、脑动脉硬化患者,复位治疗成功后,给予针对性的耳科治疗或者脑动脉硬化治疗, 实现对眩晕复发的有效控制 [3]。

在药物治疗方面,滇白珠糖浆能够实现对眩晕的有效治疗,患者治疗 1 周后症状明显改善,在轻度眩晕、中度眩晕以及重度眩晕患者临床治疗中均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眩晕如果因睡眠不足引发,出现头痛、四肢无力等临床表明,在临床治疗时需要保证有充足睡眠,减少精神方面刺激, 饮食以清淡为主,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劳逸结合。

本次研究表明,50 例患者存在有四种眩晕病因,其中良性阵法性眩晕患者 17 例,后循环缺血患者 14 例,偏头痛患者 11 例,高血压患者 8 例。

综上所述,良性阵法性眩晕属于眩晕最常见致病因素, 临床诊断需要对此有足够重视,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症状, 给予神经系统检查,明确患者病情,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干预。

参考文献:

[1]李斐, 王兴国, 庄建华, 等. 神经内科眩晕专病门诊患者病因初步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2017,(14):1054-1056.
[2]孙彦波 , 孙淑艳 , 段英辉, 等. 首诊于神经内科门诊的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7,(4):348-349.
[3]赵弘轶 , 刘志新, 魏微 , 等. 脑小血管病严重程度与头晕症状关系的临床研究 [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12):1433-1435.

《神经内科眩晕病症患者临床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23/20181123050147318.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