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产后系统乳房护理对促进母乳喂养及预防产后乳汁淤积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9 15:30: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产后系统乳房护理对促进母乳喂养及预防产后乳汁淤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3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产后接受系统乳房护理,观察两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乳汁淤积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①观察组第1天、第3天母乳喂养成功率分别达到63.33%、9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②第3天观察组乳汁淤积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③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1.8±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产后护理中运用系统乳房护理有助于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和预防产后乳汁淤积,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产后系统乳房护理;母乳喂养;产后乳汁淤积

本文引用格式:孙桂荣.产后系统乳房护理对促进母乳喂养及预防产后乳汁淤积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331-332.

0引言

随着国家计生政策的转变,二胎政策的落实也使得妇产科产妇数量明显提升[1]。我国提倡母乳喂养更健康,在围产期就开始对产妇宣教母乳喂养的优势所在,近几年我国母乳喂养率明显提升,但还存在不少产妇,特别是初产妇,因为一些因素而放弃或拒绝母乳喂养,比如初下奶时乳汁淤积、乳房胀痛、哺乳经验不足等[2]。产后母乳喂养成功与否也逐渐成为产后最关心的话题。对于新生婴儿来说,母乳是最安全、最营养的食物来源,可满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营养所需,又能提高免疫力及抵抗力[3]。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母乳喂养是增进亲子关系的最佳途径,新生婴儿安全感更高,对母婴双方身心健康发展都有利[4]。我院在妇产科产后护理中增加系统性乳房护理,以期帮助产妇排除母乳喂养困难,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详细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3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两组产妇均为足月、单胎妊娠、自然分娩,自愿签署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妊娠合并症类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

年龄20~31岁,平均(25.8±0.2)岁;初产妇88例、经产妇62例;新生儿体重2.5~3.9 kg,平均(3.0±0.5)kg。观察组:年龄20~30岁,平均(25.2±0.6)岁;初产妇80例、经产妇70例;新生儿体重2.5~4.1 kg,平均(3.1±0.3)kg。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产妇分娩后按常规产科护理方案进行,严密监测产后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等情况,指导其注意休息,进食清淡、易消化类食物,多食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禁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促进产后恢复。协助按摩子宫,促进产后排尿及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大出血。对产妇陪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鼓励产后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乳房护理:①评估:包括环境评估及产妇评估。保持住院病房内环境舒适、整洁,做好隐蔽性工作,尊重产妇个人隐私。评估产妇身体状况、乳房充盈情况及大小、乳头状况等。②按摩:让产妇保持平卧位、放松情绪、深呼吸,充分暴露乳房。再以温热毛巾热敷乳房10 min,毛巾温度不宜太热或太冷。乳房胀痛感明显的产妇则不可进行热敷。在乳房上抹一点润滑油,双手按摩乳房基底部,再由各个方位的乳房根部向上推至乳头,重复上述手法按摩[5]。③挤乳:清洁双手后,拇指在乳晕位置上方、食指在乳晕位置下方,其他三指托住乳房,拇指和食指保持固定后轻轻按压乳房进行挤乳,确保挤出每个乳窦的乳汁。之后以相同方法换另一侧乳房操作。轮流反复挤乳,收集的乳液及时喂养新生儿。④点穴及药敷:涉及膻中、合谷、乳根、三阴交、少合谷、足背乳房反射区。若出现乳房严重充血水肿则可以仙人掌捣碎后贴敷,每天2次,每次2 h[6]。⑤心理开导:向产妇详细说明乳房护理的方法、意义等,消除其抵触、紧张的情绪,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纠正产妇及家属的错误认知。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第1~3天母乳喂养成功率、乳汁淤积率,以我院设计的百分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在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①观察组第1天、第3天母乳喂养成功率分别达到63.33%、9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②第3天观察组乳汁淤积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③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1.8±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

3讨论

虽然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现代女性的知识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分娩后正确哺乳、科学育儿的相关知识还是比较缺乏,不少女性因工作繁忙、哺乳经验不足等而放弃产后母乳喂养[7]。还有部分初产妇产后喂奶姿势不对、饮食不合理等导致乳汁淤积[8]。一般认为产后2~4 d是乳汁淤积的高峰期,多因乳腺导管不通乳汁难以正常排出而在腺体内淤积成硬块,表现出乳腺肿胀、疼痛,产妇也会因此而烦躁、焦虑,对母乳喂养有抵触情绪,这也会直接影响产妇自身健康和新生儿哺乳,严重者还会引起化脓性乳腺炎、产褥期并发症等[9]。乳汁淤积若不能及时解决还会导致乳汁分泌减少或回奶。若此时催乳按摩手法不当还会导致乳腺炎、感染、化脓[10]。所以说,产后为了保证母乳喂养成功和预防乳汁淤积等不良情况发生,需由专业的妇产科护理人员提供专业的正确的乳房护理措施[11-12]。我院积极设立乳腺按摩室、培养乳腺护理技巧及母乳喂养指导知识,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提高,乳汁淤积发生率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产后护理中运用系统乳房护理有助于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和预防产后乳汁淤积,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娉霞,雪丽霜,葛圆,等.产后乳房按摩最佳时间及其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9(4):358-359.
[2]康健,朱倩,廖素静,等.简易乳房按摩操预防剖宫产产妇乳房胀痛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4,29(10):43-44.
[3]谢晓艳.探讨孕妇产褥期的乳房护理对预防产后乳腺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5):258-259.
[4]唐述华.乳汁淤积的护理干预[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4):122-123.
[5]钟园园,徐花.早期乳房按摩对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208-209.
[6]孟丽华.产后乳房护理对预防乳腺炎的影响分析[J].转化医学,2015,6(15):254-255.
[7]钮世娟.产后乳房护理对改善初产妇泌乳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4):272.
[8]吴玮.产后护理延伸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2(31):180-182.
[9]向宽鸣.孕期妇女乳头保健预防产后乳腺炎的临床研究[J].医学综述,2014,20(4):763-765.
[10]丘驰.中医乳房按摩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乳汁淤积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21):3294-3297.
[11]万桂花.产后早期乳房按摩解决乳房胀痛及促进泌乳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209-1210.
[12]齐晓东,王玉荣,刘立华.系统产后乳房护理对促进母乳喂养及预防产后乳汁淤积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1):219-2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75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