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重视中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素质培养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1-21 18:06: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正确界定中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实施过程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加强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的培养,优化学位课程体系;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考核,发挥中医师承教育作用;重视培养临床课题的研究能力,是保证其质量、培养高层次中医临床医学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师卿杰 . 重视中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素质培养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3):286-287.

\

0引言

在中医药发展迅速的时代,中医类研究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培养都对我国的中医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中医类院校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医类高级人才,寻求适应当前中医类研究生的教育和改革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中医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的内涵

将中医类研究生综合素质内涵定义为:为了促进公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提升其生活质量,由中医实践活动的规律以及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决定的,从事中医医疗学习、研究活动的研究生必须具备的各种素质,包括思想意识和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素质以及身心素质。

2加强思想意识和医德观念

思想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青年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培养能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意识到自己是有教养,有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人才。尤其应当重视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选择、自我约束与自我发展 [1]。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去。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研究生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 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腐蚀 [2]。现行中医类研究生德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化意识的中医人才,包括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 守诚信,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中医人 [3]。

3人文素质与创新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 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主要包括文学、历史、哲学、伦理学、法律、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宗教、艺术等领域的知识。中医学发生发展过程中, 与天、地、人,与文、史、哲,与儒、释、道,以及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互相交叉渗透的学术体系 [4]。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医学人文精神根植于中医学实践,主要表现为患者的生命价值、医疗权利、健康利益及人格尊严予以关怀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其核心是医学人道主义伦理精神 [5]。

创新能力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最终取得突破的能力。中医药院研究生应当探索有价值的临床现象和新规律,力争在理论或方法上有所创新。 中医药院校既往在其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未对创新素质的评价给予足够重视,内涵研究不足、未设置创新素质评价指标或指标设置不合理 [6] 等,今后应给于高度重视。

4如何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4.1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理论是临床的基础, 研究生入学后,要重视基础知识课程选修,加强知识结构调整, 增加其深度和广度,增强对跨学科知识学习。学校逐步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课程系 , 提倡选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十一五”规划研究生教材,鼓励编写适应各相关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培养的需要教材与参考书,凸显四大经典在临床基础教学中地位。结合专业特色开设课程。

4.2加强临床能力培训、考核非常重要。
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观察、判断、分析、综合和预测能力,这种能力往往通过分析病例、解决具体问题等方面表现出来。而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多参加各学科的临床疑难病例讨论、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以及临床专题讲座等。临床知识和技能地掌握与经验地获得必须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还需要一定数量的病例积累以及相应的技术设备等因素。研究生有机会对相关的学科进行深人的学习和训练,如要让他们认真书写大病历、病程记录等医疗文书,练好临床基本功 [7]。因此,他们必须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帮助下进行所学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考核, 以及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的考试,才能提高其临床能力。

4.3提高创新能力,强化科研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医学的发展需要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中医的发展。临床科研是创新,指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研究,它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临床观察、分析和总结,揭示疾病及其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预后相关因素,是一种探索未知的创造性活动。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知识结构、实践技能和素质结构的集中体现,其研究选题一定要结合中医临床,要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与技术手段为出发点,并将科研训练贯穿中医临床实践的全过程,在临床诊疗当中要带入科研的思维。因此,其科研能力的培养重点应该是让研究生们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研工作的整个流程, 包括如何选题、如何规划合理的技术路线、如何有效地利用研究数据和结果等。导师应注重培养研究生敏锐的科研思维洞察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要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用循证医学的态度对待医学理论,敢于打破前人的条条框框,勇敢地挑战现有的学术观点。

5加强研究生身心素质培养

心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总称,身体素质是心理素质的基础。身体素质是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心理素质在理论上事关心理教育学这一亟待建立的新兴学科的逻辑起点、研究内容及其归宿。在实践上,它决定着心理教育的目的。

通过身体素质的培育可以增强研究生的体魄。对身体素质的培育主要是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和科学养身,为其一生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完善研究生的人格,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研究生文化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奠定坚实的生理基础。

6导师在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研究生现行模式下的导师制,是指由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教学管理制度。导师应该具有崇高的人格,执着的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科学的态度、严谨的学风、渊博的知识、精湛的医疗技术,会成为研究生效仿的榜样,使研究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德育的培养[8]。建议在以后的导师遴选中建立严格、合理、有效的导师遴选和考核制度,确保研究生教育的质量。①增加导师政治素质、道德修养考核。②加强导师的上任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将终身教育体系引入研究生导师的建设当中,经常向兄弟院校、其他高校好的模式学习,让导师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③强化导师的岗位管理,让导师们熟悉研究生管理的相关政策与制度,时刻提醒自己的职责, 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和指导研究生。④还要加强导师的考核, 增强监督机制,促进和提高导师的管理水平。

\

7结论

总之,要提高中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就必须正确理解对其综合素质的内涵要求;就必须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实施过程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管理方式;就必须加强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的培养,优化学位课程体系;就必须加强临床轮转培训、严格考核制度,发挥中医师承教育优势;就必须重视研究课题要以临床实践为基础, 培养临床课题的研究能力。学校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研究生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只有这样中医药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才能有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程伟, 谢宁, 陈晶, 等. 提高中医院校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实践和思考[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16(7):30-40.
[2]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 教育学考试大纲 [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3]邝海沙. 医学研究生德育教育诌议 [J]. 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2016,(20):11-25.
[4]曹小先 , 郭传杰, 江崇廓, 等. 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J]. 中国高等教育,2014,(21):31-33.
[5]Frankish  H.WMA  postpones  decision  to  amend  Declaration of  Helsinki.Working  group  will  consider  controversy  over sponsors'duties  to  provide  treatment  at  study  end.[J]. Lancet,2003,362(9388):963-963.
[6]徐燕茹, 贺祥, 扈长茂. 构建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5,16(4):281-283.
[7]张耀 , 刘家俊.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整体性和特殊性[J]. 中国高等教育,2017,(07):83-36.
[8]程淑玉. 基于教育云的产教实训平台的构建 [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09):33-55.

《重视中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素质培养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21/2018112106070947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6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