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方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中医消化内科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3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随机数字表法(RNTM)将其分成A、B两组,A组(159例)采用自拟方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B组(157例)单纯予以西药(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A组总有效率为93.08%,B组为84.71%,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2)A组治疗前胃脘隐痛、胃脘灼热、口苦口臭、恶心呕吐、大便粘滞、苔黄腻或黄厚等与B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3)A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安全分级与B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自拟方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效果较好,安全性高、疗效好、临床症状改善显著,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自拟方;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慢性胃炎
本文引用格式:郭玉宝.探讨自拟方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197-198.
0引言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的发病人群多以中年及上班人群为主,是消化内科常见、多发病,作为一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疾病,它的诱发因素多由不同病因引起。近年来,随着纤维内镜在临床医学上的普及,虽然对该病的认识显著提高,但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病毒或刺激性物质等的影响,慢性胃炎的发病率依旧处于递增态势,有调查数据表明[1],该病的发病率还可能在这种状态下持续很长时间。据统计,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目前治疗慢性胃炎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其效果与单纯的西医治疗或中医治疗更为显著。借此,笔者将在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中西医相关科室及部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选取316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分组实验,探讨自拟方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在该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有纳入者的临床资料筛选时间均为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按RNTM将其分成两组,A组(159例)男97例,女62例,年龄21~75岁,平均(45.2±5.0)岁,病程1~7年,平均(2.5±0.6)年;B组(157例)男99例,女58例,年龄21~74岁,平均(45.0±5.0)岁,病程1~8年,平均(2.6±0.4)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常规资料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
1.2.1西医诊断
按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制定的《慢性胃炎内镜检查分型分级》中的相关规定对将316例患者分为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四种内镜分型均包括Ⅰ级、Ⅱ级、Ⅲ级。
1.2.2中医诊断
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中的相关规定将慢性胃炎分为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脾胃郁热、胃络瘀阻、胃阴不足、肝郁气滞6型。主证:(1)大便粘滞;(2)口苦口臭;(3)胃脘灼热;(4)胃脘疼痛;(5)恶心呕吐;(6)苔黄腻或黄厚。胃镜象:(1)胃粘膜充血、水肿和糜烂显著;(2)有混浊的黏液黏稠物。证型确定:在结合胃镜象的基础上只要满足主证第1项加次证2项或2项主证加1向次证即确定证型。
1.3治疗方法
1.3.1A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自拟方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自拟方包括党参、太子参、瓦楞子各30 g,白茯苓、焦神曲各20 g,炒白术、炒内金、土茯苓各15 g,石菖蒲12 g,海螵蛸、黄芩炭、蒲公英、苏梗各10 g,砂仁、草果、川黄连、甘草各6 g。兰索拉唑三联疗法:兰索拉唑:口服,1片/次,2次/d;头孢羟氨卡片:口服,2片/次,2次/d;西沙必利片:10 mg/次,3次/d。
1.3.2B组
西药治疗。除不予以中药(自拟方)治疗外,其余均与A组相同,故不赘述。
1.4观察指标
1.4.1疗效判定
本文中的两组患者治疗指标的疗效判定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与慢性胃炎相关的标准进行判定:痊愈=疗效指数≥95.0%,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70.0%≤疗效指数<90.0%,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改善显著;有效=30.0%≤疗效指数<70.0,主要症状、体征显著好转;无效=疗效指数<30.0%,主要症状、体征均为达到痊愈、显效、有效的相关标准,甚至是有加重。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总数-治疗后积分总数)/治疗前积分总数×10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4.2安全观察
安全(1级)=无任何不良反应和诊断指标异常;比较安全(2级)=有轻微的不良反应,但无需处理,各安全指标均无异常;有安全问题(3级)=不良反应问题中等或安全指标异常轻度,需处理;严重安全问题(4级)=不良反应严重或安全指标严重异常,必须及时处理。
1.5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将316例患者基线资料、研究数据进行分类、编号及统计后纳入SPSS 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表示;两组独立样本,正态分布,均数比较以及总体方差等资料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
A组总有效率为93.08%,B组为84.71%,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显著(2=4.011,P=0.045,P<0.05),详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A组治疗前胃脘隐痛、胃脘灼热、口苦口臭、恶心呕吐、大便粘滞、苔黄腻或黄厚等与B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3两组安全性分级比较
A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安全分级与B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3。
3讨论
慢性胃炎(CG)是目前消化内科最常见的胃病,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是在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的情况下,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日久中气亏虚或因饮食所伤,胃失和降或脾胃虚弱,纳运失常而发病[2]。值得注意的是,久病血液运行不畅,络脉不通也极有可能引发该症。
本研究中在A组在予以自拟方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后,胃脘隐痛、胃脘灼热、口苦口臭、恶心呕吐、大便粘滞、苔黄腻或黄厚等均低于B组,而临床疗效却显著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在保持西药治疗方法相同的情况下,加用自拟方效果更佳。方中太子参、瓦楞子、黄连为君药,党参、白术、茯苓为佐药,而甘草则为使药,其中太子参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效,瓦楞子有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之效,而黄连苦寒降泻、清热化湿[3]。现代药理学研究[4]发现,黄连中含有具有抑制Hp生产、抑制炎性银子和抗活性氧的黄连素和黄连碱;神曲性温,归脾胃经,具有消食化积、健脾和胃之效,因其含有丰富的酵母菌、淀粉酶、麦角甾醇、挥发油、脂肪、蛋白质及维生素B[5]等成分,有消食导滞,和胃止呕,解胀治痢,增加食欲,促进代谢等作用,而石菖蒲理气活血,散风去湿,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与制止胃肠异常发酵,缓解肠管平滑肌痉挛[6],而其中含有的细辛醚又能有效对抗氯化钡引起的离体肠管兴奋。蒲公英[7]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海螵蛸除湿制酸,止血敛疮,苏梗理气宽中止痛。现代药理学[8]研究显示,黄岑、黄连等均具有抑制Hp的作用,且对Hp阳性者效果极佳。
综上所述,在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自拟方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效果较好,安全性高、疗效好、临床症状改善显著,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国荣,陈莲,朱树康.自拟中草药胃炎方治疗89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2):4766-4767.
[2]邓兰亭,焦英霞,邓丽梅.中药自拟方治疗慢性胃炎54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4,32(3):47.
[3]肖丽春,郭炳炎.健脾活血方配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1,6(3):54.
[4]吴志雄,陈楚华,谢昭敏.自拟香砂温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7,23(22):77-79.
[5]毛堂友,余轶群,陈晓伟.荆花胃康胶丸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5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21(2):91-94.
[6]杜婷婷.探讨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8,11(24):22-25.
[7]田国栋.用自拟消痞汤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1(21):3214-3216.
[8]管秀芬,刘艳琴.清解汤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胃窦炎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7,21(9):221-2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