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使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3 13:43: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均有50例。对照组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治疗方法,研究组实施PFNA内固定术治疗方法。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38.50±50.55)m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68.90±10.35)min,下地行走时间为(7.85±1.50)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5.30±6.60)分,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为(91.85±4.9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PFNA内固定术;老年;股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张素宾.探讨使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81-82.

0引言

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目前临床以采取早期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措施[1]。采用早期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并尽早开展早期康复干预,可以有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临床目前的内固定方法较多,如外固定支架方法、DHS方法、GAMMA钉方法、LPFP方法、PFNA方法等[2,3]。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使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均有50例。对照组:性别:男性19例,女性31例;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为(73.50±2.50)岁。研究组:性别: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66-89岁,平均年龄为(73.40±2.55)岁。两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性别资料、年龄资料比较,结果为P>0.05。提示两组数据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治疗方法,研究组实施PFNA内固定术治疗方法[4]。PFNA内固定术治疗方法具体操作如下:术者于患者大粗隆顶点作一长约3cm手术切口,并以手指确认大粗隆近端,做进钉点标记;于患者大粗隆顶点中央位置插入导针,使用角锥开孔,将导针插入髓腔;术者以手动方式将扩髓器放置于髓腔内,开始电动扩髓,接着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在C臂机辅助下,针对性调整固定好针位置,以保证前倾角度为10°-15°范围内;将导针置于股骨头颈内部,直至距离关节面下约1cm处,并适当调整导针位置,使其处于最佳位置,按照“顺时针”方向将插入器旋转,予以螺旋刀片锁定。借助瞄准器,以将插入器锁入远端螺钉;给予常规缝合,无需引流,术后给予深静脉血栓预防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5],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不同时间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6]。其中,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形式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更高,P<0.05。详细见表1数据。

\


2.2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下地行走时间更短,P<0.05;而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详细见表2数据。

\


2.3两组患者的术后不同时间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的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性,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更高,P<0.05;。详细见表3数据。


\


3讨论

PFNA内固定术在Gamma钉内固定方法与PFN内固定方法基础上,结合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特点,以设计出的新型髓内固定系统。PFNA内固定术取Gamma钉内固定方法、PFN内固定方法的优点,而且有效避免二者缺点,运用螺旋刀片以替代股骨头颈螺钉,从而使抗旋转能力更佳,使抗切除稳定性更高,而且更适用于老年患者[7,8]。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8.00%,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38.50±50.55)ml,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68.90±10.35)min,下地行走时间为(7.85±1.50)d,研究组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5.30±6.60)分,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为(91.85±4.95)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疾病特点,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运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可以明显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林凤飞,陈宾,林朝晖,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无牵引床侧卧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的手术技巧[J].中华骨科杂志,2018,38(13):796-804.
[2]周武,刘国辉,杨述华,等.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系统文献综述[J].中华骨科杂志,2017,37(17):1093-1099.
[3]吴斗,任鹏宇,梁伟,等.老年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差异及其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疗效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18,34(6):513-520.
[4]陈伯亮,魏玉珊,赵轶男,等.InterTan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7,57(31):67-70.
[5]朱芸,赵刚,李思宁,等.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手术围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20):2797-2799.
[6]曾荣东,林金丁,黄杰聪,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8):701-706.
[7]薛金伟,戴富强,姜源涛,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401-403.
[8]蔡奎.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的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5):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29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