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蓝光光疗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作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30 11:11: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蓝光光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化原则将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均分成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n=35)采用蓝光光疗,观察组(n=35)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黄疸消退时间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疗效高于参照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参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联合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和蓝光光疗效果显著,能快速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效果;蓝光光疗

本文引用格式:陈小梅.蓝光光疗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125+129.

0引言

在新生儿时期,新生儿黄疸十分常见,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巩膜、皮肤黄染,通常可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类型,其中病理性黄疸病因十分复杂,其发生与酸中毒、缺氧和感染等存在一定的联系。资料显示[1],新生儿发育不成熟及血脑屏障效果差,极有可能导致胆红素通过脑屏障组织,诱发相关脑病,若诊治不及时,还会遗留后遗症,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方法较多,例如蓝光治疗、药物治疗等,尽管蓝光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但长时间连续治疗会引起较多的不良反应,还会影响到机体免疫力,或导致损伤,故临床常将蓝光治疗与药物治疗有效结合,以快速退黄,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本院对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接收的35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采用蓝光治疗和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后,取得理想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70例新生儿均确诊为病理性黄疸,纳入时间由2018年7月开始,到2019年2月结束,均分成两组,参照组男女之比为20:15,日龄2-9 d,平均(5.96±1.43)d;病程1-6 d,平均(3.25±0.42)d。观察组男女之比为22:13,日龄3-10 d,平均(5.84±1.32)d;病程2-7 d,平均(3.37±0.59)d。两组基线资料接近,P>0.05,与研究要求相符。

\

 
1.2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入组标准:①所选患儿病情均确诊,符合《实用儿科学》中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均完整,且符合治疗适应证;②家属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③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2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肺功能不全、其他严重脑病者;②新生儿胆管阻塞、肝炎等胆汁排泄障碍性疾病;③无法耐受研究所用治疗方法;④家属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方法

1.3.1参照组:对患儿实施蓝光治疗,采用蓝光荧光灯双面仪器开展治疗操作,将波长控制在420-480 mm,治疗时将患儿放置在湿度为55%-65%,温度为30℃的箱内,使用黑布将患儿会阴部及双眼遮盖好,并将光源与患儿之间的距离调节好。1次/d。

1.3.2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生产厂商: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40114)治疗,每次1-2粒,2次/d。

1.3.3两组均连续治疗7 d。

1.4评价和观察指标。①参考《实用新生儿学》[2]判定疗效,其中黄疸完全消退且血清胆红素处于正常水平为痊愈;黄疸接近消退且血清胆红素接近正常为显效;黄疸有所减轻且血清胆红素有所降低为有效;黄疸变化消退及血清胆红素降低均不明显为无效。②记录黄疸消退时间和治疗前、治疗第3d与第7 d血清胆红素水平。

1.5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21.0统计研究数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治疗效果。参照组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疗效为80.00%;观察组痊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疗效为97.14%。两组总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性(χ2=5.0806,P=0.0242)。

2.2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与参照组对比明显缩短,治疗后各时间段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参照组低,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见表1。


\

 


3讨论

新生儿黄疸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较高,为新生儿时期常见急症,若治疗不及时,将会损伤到神经系统,严重时可导致患儿死亡。由此可见,临床应当充分重视新生儿黄疸,加强观察,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治疗,尽可能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3]。

蓝光光疗一般是利用一定波长的蓝光对患儿皮肤进行照射,进而使胆红素出现光化学反应,产生结构与形态异构体以及光氧化胆红素,这几种化学产物多数可由粪便排出,此疗法属于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方法[4-5]。值得注意的是,蓝光光疗时间过久会引起青铜症、不显性失水、腹泻以及皮疹等不良反应,而上述不良反应出现时,患儿需停止接受蓝光治疗,此时需要采取辅助治疗措施,方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复方嗜酸乳杆菌是一种微生态制剂,能发挥出显著的生物屏障作用,可使有害细菌受到抑制。多项临床研究,蓝光光疗与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使用,能进一步增强疗效,使患儿早日恢复健康[6]。本研究提示,参照组总疗效为80.00%,与观察组的97.14%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表明观察组获得的治疗效果更理想,能改善患儿的临床预后。通过比较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发现,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再次验证联合治疗能加速黄疸消退;最后,通过比较两组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得出,尽管参照组治疗3 d及7 d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后的观察组相比仍存在一定差异,进一步表示在蓝光光疗的前提下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可行性高,能有效调节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患儿的生理机能。朱瑞,朱文达[7]研究中对甲组患者采用蓝光光疗,而乙组在甲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结果显示乙组总疗效(95%)高于甲组(80)%,治疗3d及4d后的经皮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甲组,与本次研究结果接近,且本研究结论与该患者研究结论一致。

综合上文得出,复方嗜酸乳杆菌及蓝光光疗联用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中疗效可靠,能有效改善病情,建议进一步普及。

参考文献

[1]张永磊.蓝光照射配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12):1417-1418.
[2]任晓瑞.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8,8(35):166-167.
[3]黄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3):118-119.
[4]赵雅静.探讨护理干预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1):241+245.
[5]张治学.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9,45(03):321-322.
[6]朱超梅.新生儿黄疸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01):159-160.
[7]朱瑞,朱文达.蓝光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作用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3):1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99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