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对其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本院接诊的14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方便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泌乳量。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泌乳时间以及泌乳量等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分娩之后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改善其泌乳量、泌乳时间等指标评分,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个体化干预;母乳喂养;泌乳量;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宫洁.个体化干预对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泌乳量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289-290.
0引言
怀孕分娩是一种女性特有的生殖过程,女性从怀孕至生产期间,甚至是在产后恢复阶段都会发生一系列的身体变化,这些生理变化情况可能会引起孕妇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产后进行母乳喂养对婴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包括泌乳时间、泌乳量等指标因素,因此需要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改善其喂养效果以及母乳喂养成功率[1]。相关研究资料表示,个体化护理干预在产妇分娩后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具体研究,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选择在本院住院的148例产妇,生产时间为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所有产妇临床资料均为完整的,针对此次研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采用方便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产妇各74例,对照组年龄在22-36岁,平均(29.0±1.29)岁,观察组产妇年龄在20-37岁,平均(28.5±1.34)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产前护理:选择责任心较高以及护理临床经验比较丰富的产妇和产妇进行1对1的护理服务,及时对产妇负性情绪以及心理状态进行纠正和疏导,告知产妇生长发育习惯,详细讲解产妇自身情绪对胎儿的影响,保证产妇维持良好的情绪,提高产妇在护理过程中的配合程度[2]。②产后护理:针对产妇对母乳喂养的错误认知及时纠正,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争取方法以及正确喂养技巧,在母乳喂养之前护理人员需要知道产妇将乳房排空,有效促进乳腺管的通畅,方便实施下次哺乳。产妇产后应该使用热毛巾对乳房进行温敷,达到刺激母乳发射的作用,同时进行科学按摩。③针对性护理:对出现凹陷乳头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指导产妇实施乳头伸展护理干预,有效促使乳晕以及皮下组织突出;或者采用注射器吸乳头,利用活塞抽吸的原理,将凹陷的乳头吸出[3]。④乳房按摩:产妇分娩后6小时可以对其进行乳房按摩,产妇采用平卧体位,将双乳充分暴露,采用45摄氏度作用的温水进行热敷,时间在5分钟左右,护理人员将双手一螺旋状的方式进行乳房的均匀按摩每天按摩两次,每次20分钟。⑤心理护理:产妇围产期的不良情绪以及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乳汁分泌,护理人员应该和产妇积极沟通,多关心和鼓励产妇,从产妇不良情绪的来源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⑥饮食指导:指导产妇多食用以下高蛋白、以及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这样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产妇乳汁分泌。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泌乳时间和泌乳量等指标评分。母乳喂养成功率评价标准:产后产妇进行纯母乳喂养时间不低于半年。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泌乳时间、泌乳量等指标评分,计数资料为母乳喂养成功率,前者用
(±s)表示,t检验,后者用(n,%)表示,卡方检验。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结果P<0.05或P<0.01,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定母乳喂养成功率。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64例,混合喂养10例,喂养成功率为86.48%(64/74),对照组产后纯母乳喂养43例,混合喂养31例,母乳喂养成功率为58.10%(43/74),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χ2=14.6765、P=0.0001)。
2.2评定泌乳量、泌乳时间等指标评分。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时间、泌乳量等指标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产妇分娩后的身体具有很难恢复的特点,因此在恢复过程中需要做好护理干预,从而有效提高产妇恢复效果,乳腺泌乳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生理活动,对于婴儿来讲,母乳是最适宜的天然食品,但是大部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能量消耗比较大,子宫收缩等因素引起的疼痛程度比较严重,会减弱乳腺腺泡和导管相关的收缩能力,对产妇产后泌乳量具有重要影响[4]。由于母乳中富含新生儿发育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还含有铁、铜等微量元素,所示是新生儿必须摄入的营养物质,相关研究资料表示,接受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免疫力、智力以及疾病发生率等方面和没有接受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为了让孕妇提高对母乳喂养的认识程度,需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让产妇充分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孕妇在母乳喂养过程中保持轻松的状态,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本文研究数据表示: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泌乳时间和泌乳量等指标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原因如下:①个体化干预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纠正产妇对母乳喂养的错误认知,并且母乳分泌对促进产妇子宫功能恢复具有重要影响,有利于促进产妇产后形体恢复。②产后母乳喂养可以有效避免新生儿出现变态反应性的相关疾病,甚至对幼儿肥胖症和肝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改善婴儿大脑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个体化干预可以促使产妇产后恢复在最佳状态,有效改善产妇生活质量,改善产妇负性情绪对自身激素水平造成的影响,明显提高了产妇泌乳能力[5]。③个体化干预,护理人员采用乳房按摩等方式促进乳汁快速分泌,针对乳头凹陷产妇给予科学护理措施,明显提高了产妇母乳分泌水平,有效缩短了泌乳时间。相关研究资料表示:对产妇实施乳房按摩可以刺激乳腺导管平滑肌收缩,对促进腺泡分泌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产妇乳汁分泌量增加。④初产产妇对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知识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母乳喂养质量,也会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率,因此针对产妇实施健康教育是提高产妇准确认识母乳喂养,改善乳汁质量的主要途径,传统护理模式一般会采用统一培训的方式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情况,但是改善效果并不明显,个体化护理采用教育指导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以及喂养技能的掌握程度。⑤个体化护理干预通过改善产妇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以及内分泌情况,保证产妇在围产期具有良好的心理规律以及睡眠状况,为优质泌乳提供了一定的营养支持,还能增加母体泌乳激素分泌,提高产妇泌乳量。而且对新生儿进行早期皮肤接触符合新生儿的生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延长母乳喂养时间。
综上所述,产妇分娩之后可以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增加了产妇泌乳量,明显缩短了产妇泌乳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婷.个体化干预对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泌乳时间的改善作用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6):5109-5111.
[2]杨丽娜.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首次剖宫产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及育儿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07):860-862.
[3]王军.初产妇母乳喂养采取早期泌乳启动联合个体化指导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0):61-64.
[4]冯成霞.对产妇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其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8):247-248.
[5]高瑞.个体化中医护理对产妇母乳分泌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6,31(11):1648-16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844.html